肺疝是指肺组织通过某些局部薄弱处突出到正常胸腔范围以外所形成的一种疾病,多好发于前胸壁肋软骨及肋骨连连接处。其发病原因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性损伤有关,症状多不明显,主要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后天外伤或手术导致的胸壁局部缺陷或薄弱,当胸腔内压力增高时可突出,严重者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有先天性肺疝和后天性肺疝两类,后者有创伤性肺疝、自发性肺疝和病理性肺疝。病理性肺疝多为肿瘤或感染所致,另外,外伤性肺疝的发生率最高。
可分为颈部肺疝、胸壁(肋间)肺疝、膈肌肺疝及纵隔肺疝,其中以颈部肺疝发病率最高,大约占本病的50%~60%。
不同类型的肺疝,其发病机制不同,其发病原因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后天性损伤所导致的胸壁、肋骨缺损或薄弱关系密切。当各种原因引起胸腔内压力增高时,就可发现肺疝的存在。
颈部胸锁乳突肌与前斜角肌之间存在一裂隙,而且肺尖部的张力较高,膨胀及收缩差较大,可造成局部的肌肉松弛,尤其当Sibsons筋膜缺损、薄弱或撕裂时,肺组织可通过这个薄弱的裂隙疝入颈部导致颈部肺疝。
纵隔胸膜前上部和后下部各有一生理薄弱点,当薄弱明显或存在其他发育缺陷时(如一侧肺缺如等),肺组织易通过此处凸入纵隔形成纵隔肺疝,又因纵隔与颈部是相通的,病变发展时可一直向颈部延伸,形成纵隔-颈型肺疝。
创伤可导致胸壁缺损、薄弱,当胸或肺内压异常增高时肺组织可疝入肋间导致胸部(肋间)肺疝。
肋骨骨折、胸膜壁层及胸壁肌肉撕裂,可造成胸壁缺损、薄弱或气胸,继而造成肺疝。
外伤等导致局部神经损伤,久之造成局部肌肉萎缩、张力降低并形成肺疝。
胸膜壁层、肋间组织损伤处理不当,如伤口较长的胸壁穿透伤,只缝合胸壁皮肤,而未缝合胸壁肌肉、胸膜壁层,可致肺疝的发生。
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所导致肺疝发生。
如果存在胸骨、肋骨或胸壁软组织薄弱,如气胸,可促使肺组织由缺损、薄弱部位疝出。
肺疝是否为显性遗传疾病,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造成胸腔内压力突然增高,肺组织通过胸壁薄弱处突出。
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有开胸手术及创伤史者、长期咳嗽者、过度肥胖者、有哮喘病史者、有支气管扩张史者、有大量胸腔积液病史者,可能还包括具有肺疝家族史的人群。
肺疝的主要表现为咳嗽时或干体力活时,皮下可触及软组织的包块,时隐时现,用力屏气时软组织块更明显,边界清楚,可触及捻发音。肺组织疝出较多时可出现局部憋胀感,转头时可造成不适,少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压迫颈动脉出现相应症状。严重者会引发咯血、胸部持续疼痛、反复感染、颈动脉压迫症等并发症。
肺疝的症状、体征与其部位、大小和类型有关。
颈部肺疝较小时,一般无明显不适,仅在咳嗽气喘时颈部见到软组织包块,包块时隐时现,屏气用力时软组织块明显。肺组织疝出较多可出现局部胀感,转头时造成不适,少数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压迫颈动脉出现相应症状。
胸壁(肋间)肺疝病人既往多有胸壁损伤病史,一般在损伤数周或数月后发病,主要症状是胸壁损伤处膨出包块。
肋间肺疝所形成的胸壁肿块的特点是呼气时增大,吸气时减少。多无不适,也可随局部膨出感局部疼痛,咳嗽和屏气时膨出明显;触之柔韧感,按揉后可消失。
其他部位的肺疝,除非发生嵌顿,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不少病人是查体时偶尔被发现的。
少数病例因颈部肺组织膨出较多,当转头时可造成颈部压迫不适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当肺疝发生嵌顿时,嵌顿的肺实质可出现出血、渗血等,表现为咳血。
嵌顿的肺组织反复感染,其发生可能与痰液的蓄积有关。
当颈部疝块较大时,可出现压迫颈动脉的情况,可能会出现颈后、肩背部酸痛,肢体发凉、恶心、发慌,甚至可能出现眩晕的症状。
当肺疝较大时,胸壁缺损较小,肺组织出现嵌顿,可出现胸部持续剧烈疼痛。
如果肺组织疝出较多,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以及呼吸困难。
患者一般早期不会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所以当发现颈部可复性皮下软组织包块、胸壁疼痛时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延误治疗。
有胸壁手术史、创伤史的患者需要每年体检。
发现可复性皮下软组织包块、胸壁疼痛,高度怀疑肺疝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发现不可复性皮下包块、胸壁持续性疼痛、咳血、呼吸困难、头痛、头晕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胸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咳血等,可到急诊科进行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壁疼痛,以及疼痛的性质等)
包块是否能还纳?颈部包块是否随着用力而出现增大?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
来医院之前有没有服用过药物?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肺脏疝入胸壁后,胸腔内则因肺组织的缺损而出现巨大空腔,空腔内无肺纹理,而且极度透明,胸壁增厚,且可出现大小不等的透明气囊影,并与胸内空腔相连接。未疝出的肺组织受压积聚而显示密度增高。如肺组织发生继发性感染,则出现斑片状的炎症性致密阴影,也常常发生胸膜反应征象。如属肋骨及胸骨变异所致的肺疝,胸片上可见其变异表现,要照斜位胸片。
对于肺疝的诊断优于胸片。它可以直接显示肺疝部位及缺损大小,可表现颈部或肋间局部组织缺损,并可见含气肺组织从颈部或肋闯疝出,呈限局性含气具有肺纹理区域。
既往存在胸部外伤史及创伤史。
有典型肺疝症状,如可复性皮下包块、胸壁持续性疼痛、咳血、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
颈部X线、CT检查结果提示突出胸壁的肺部软组织影即可确诊。
寒性脓肿会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但不会出现红、热等现象,故称“冷脓肿”。寒性脓肿一般是脊柱结核的常见的并发症。该病也会出现肿块,但是会随着用力而出现包块的增大,并且一般不出现发热等症状,两者可以通过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皮下气肿指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以手按压皮下气肿的皮肤,可见气体在皮下组织内移动,并有捻发感或握雪感。多由于肺、气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而该病不会出现气体移动,并且颈部X线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肺疝一般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长期随访。若肺疝较大、出现嵌顿及压迫颈动脉时,需行手术治疗。另外,对于肋间肺疝或小的缺损引起的肺疝,极易发生嵌顿,回纳较困难,多数行肋间肺疝手术修补术。
该病一般无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胸壁的薄弱区,减少肺疝的发生,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该手术的方法是通过手术的目的将疝内口的上下肋骨靠拢,缩小胸壁的缺损。
该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将疝内口的临近的两骨膜分离开,然后将上下肋骨的骨膜缝在一起,从而增强肋间的强度。
利用网片修补缺损,加强胸壁力量,从而防止肺实质膨出。
如果是创伤所致的肋骨骨折所导致的胸壁薄弱,可采取肋骨内固定的方式,修复胸壁。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如果任由其发展,不接受正规治疗,肺疝可能逐渐增大,出现头痛、头晕、胸部持续性疼痛等嵌顿及颈动脉受压迫的症状。
一般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肺疝能治愈。
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肺疝多数可以被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术后无症状的患者应每半年体检,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疼痛等不适应随时复诊。
建议患者均衡营养即可。
大部分肺疝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随访观察,均需要护理人员详细的护理工作,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日常注意事项,才能最大获益。
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应调整好情绪,避免紧张、焦虑。
注意伤口换药,预防感染,如果出现红、肿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换药时间一般为3天一次,拆线时间一般为一周。
术后应用胸带加压包扎,避免术后出现胸腔内压力剧增的情况,如咳嗽、便秘等。
术后患者应避免3个月内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患者的伤口恢复。
患者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富含纤维的蔬菜、流食等,以免出现便秘导致胸腔压力剧增。
术后密切监测体温,若体温上升,注意感染的发生。
肺疝手术的病人胃肠功能未受影响,在术后6小时就可以进食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就可进食半流质饮食。
肺疝的发生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后天性损伤所导致的胸壁、肋骨缺损或薄弱关系密切,当各种原因引起胸腔内压力增高时,就可发现肺疝的存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引起胸腔压力升高的因素。
对于既往存在胸壁手术、胸部创伤的患者,应每年进行体检。
对于经常、反复剧烈咳嗽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对于有家族性的肺疾患者,应定期每年体检。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
有肺部疾病者,如哮喘、支气管肺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注意减肥、控制体重,适当进行锻炼。
若有先天性肺疝家族史,应注意避免使胸腔压力增加的活动。
4055点赞
[1]李峥.肺疝1例并文献复习[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6):110-112.
[2]任大卫.先天性颈部肺疝1例[J].中华小儿外科学杂志,2010.31(8):641-642.
[3]李铁一主编,胸部疾病CT诊断[M].北京出版社,1993.11:243-244.
[4]李朝华,陈锦明编著.少见疾病X线诊断[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03:5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