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样综合征又称为伪膜性肠炎,常指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感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引起的结肠或小肠黏膜表面覆盖有由纤维素、黏液、坏死黏膜和炎细胞等组成的伪膜状物的急性坏死性炎症,病情严重者可以致死。其治疗首先需要停用抗菌药物,再进行对症支持及抗休克治疗。
临床上现证实本病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所致,另外,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异常、外伤、手术、应激及服用广谱抗生素可诱发本病。
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有严重基础疾病、外伤、胃肠手术、免疫功能低下者,没有稳定、有效的免疫抵抗容易引发感染。
生活卫生环境较差人群,存在粪便污染。医院环境内污染病区、器物及医务人员的手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杀菌后直接接触病人引发感染。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可使小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肠壁坏死甚至穿孔。毒素刺激黏膜上皮细胞中的CAMP系统,引起霍乱样症状。
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而损伤组织、器官。
某些重病、外伤、手术、应激及服用广谱抗生素可诱发本病。
随着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大范围使用,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引起的霍乱样综合征在全球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霍乱样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50~59岁,女性稍多于男性,起病急骤,病情轻者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的物体、器具及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接触传播给患者。
粪便传播。
50~59岁的女性群体。
有严重基础疾病、外伤、胃肠道手术的免疫力低下人群。
临床上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人群。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可无明显危害,仅伴有轻度腹泻,有些患者未经治疗可自行痊愈。严重临床症状表现为霍乱样综合征,有发热、腹痛、大量腹泻,结果导致体重降低。
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腹泻物呈绿色海水样或黄色蛋花样稀便,有特征性伪膜。腹泻后腹胀减轻,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有脱水征象。
腹痛为较多见的症状,有时很剧烈,似急腹症,疼痛以下腹部为主,一阵阵发或持续腹痛,疼痛呈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
毒血症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表现。
可由霍乱样综合征所引起的严重或致命性并发症,常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全结肠或节段性结肠扩张的临床表现,腹部X线平片可提示。本病起病急,发展快,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理,预后凶险,病死率高。
霍乱样综合征严重的腹痛、腹泻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和肠道平滑肌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患者腹胀显著,无阵发性绞痛等,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使肠内腺体黏膜下层出现炎症和大量黏液而增厚,伴有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偶有波及肠壁全层而导致肠穿孔。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有效提高霍乱样综合征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故建议患者积极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细菌学等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量腹泻、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霍乱样综合征患者,若出现高烧、心动过速、全身软弱、意识模糊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出现不适前有没有食用不干净、生冷食物?
腹泻一天多少次?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全身瘫软、头晕、高热、心动过快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或应用抗生素药物?
周围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失平衡或酸碱平衡失调。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培养常阳性,粪内细胞毒素检测有确诊价值,将患者粪的滤液稀释不同的倍数,置组织培养液中观察细胞毒作用,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
结肠镜下为肠黏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溃疡出血以及黄白色、灰绿色斑片状伪膜。
腹部X线平片显示肠麻痹或肠曲扩张,液平面或拇指样印迹。钡剂X线,晚期和重病者可见结肠蠕动增快,黏膜增厚,肠曲痉挛、扭曲、黏膜溃疡等。钡剂灌肠常可使病情加重,一般不主张施行。
典型霍乱样综合征症状,包括大量腹泻、水样便、腹痛腹胀、发热等。
发病前有使用抗生素,突然出现无红细胞的黏液腹泻。或腹部手术后病情恶化,并出现腹泻时,应想到本病。
通过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伪膜及粪中细胞毒素测定阳性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可迅速获得诊断。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种好发于小肠的局限性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病变主要在空肠或回肠,甚至整个小肠。偶尔也可累及结肠,粪便外观呈暗红或鲜红色,或隐血试验强阳性,镜下见大量红细胞,偶见脱落的肠系膜。
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可以与霍乱样综合征鉴别。
缺血性肠病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由于霍乱样综合征发病原因及机制已较明确,目前主要是支持、对症治疗。临床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原抗生素。
本病的优选治疗药物,轻症可口服,重症病例频繁呕吐时可用静脉滴注法给药,用药期间应禁酒。
曾是本病的主要药物,已不作为本病的一线药物。在灭滴灵用后有副作用或复发的患者,可用万古霉素治疗。
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口服给药,因药物肾毒和耳毒性发生率高不宜注射用药。
此药与毒素结合,减少毒素吸收,促进回肠末端对胆盐的吸收,以改善腹泻症状。
严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杆菌制剂扶植大肠杆菌,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谷氨酸及维生素B12以扶植肠球菌,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若内科治疗无效或重症患者出现中毒性巨结肠、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应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选择结肠旷置回肠造瘘、结肠切除,或保留结肠行万古霉素冲洗术。
霍乱样综合征预后良好,但由于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存在对药物耐药等问题,所以对于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霍乱样综合征能治愈。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治疗及时,症状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定期复查细菌学检查、内镜检查,出现不适症状需要随诊。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补充足够热量、高蛋白等流质半流质食物。避免进食不干净、生冷食物和水源等。清淡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进食辛辣食物,刺激胃肠道。
忌进食受到污染的动物、水源等,宜用新鲜瓜果蔬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食品。
食品应经过高温杀毒后食用,少吃剩饭剩菜并且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戒烟限酒,避免影响愈后。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以控制症状缓解、病原学检查阴性并保持稳定等为主,还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清洁,避免病原菌感染。
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加强室外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非必要时减少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次数、频率。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需要监测腹胀、腹痛症状是否减轻、腹泻次数是否减少,发热、恶心等症状是否有缓解。细菌学检查是否正常,内镜检查、X线检查肠道功能是否恢复正常。
霍乱样综合征是可以预防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更合理的选用抗菌药。发现异常时及时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隔离,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减缓甚至避免霍乱样综合征的发生。
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以减少或避免霍乱样综合征发生。
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适时加强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以强化胃肠道功能。
尽量避免去艰难梭菌感染暴发地区。
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防止艰难梭菌经粪口途径传播。
4920点赞
[1]徐桥迈.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临床风险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6.
[2]李兰娟,任红主编.传染病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陈晓春,莫元春.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2):191-192.
[4]徐姗姗,李荔,赵环宇等.102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C]//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