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性关节炎主要指的是由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炎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关节炎,都具有慢性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特点,大部分患者有腹痛、腹泻、血便、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腰背痛和关节疼痛。临床上常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进行治疗,难以彻底治愈,病情容易反复。
1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发生关节炎,主要见于慢性间歇性或慢性持续性患者,一般发生在结肠炎初期几年内,10%的病例关节炎发生于肠道症状之前,发病率的男女之比为2:3,好发年龄为25~45岁。
其特征是关节病变并非由病原体直接侵犯所致,故多呈无菌性改变,关节炎的发生与感染程度无关,与原发病不平行,多在肠道病之后,呈一过性,愈后无关节骨质破坏,不留后遗症。
约有21%的克罗恩病患者出现关节炎症状,又称局限性肠炎关节炎,病变可累及整个胃肠道,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并侵犯肠系膜和淋巴结,好发于青壮年,以15~35岁多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肠病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已有证据表明遗传因素、肠道通透性的改变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病不是传染性疾病,没有传播途径。
本病的结肠黏膜炎症性改变与许多感染性结肠炎相似,但未能在本病中鉴定出细菌、病毒或真菌,而且人群间也无传染本病的证据。本病可能由痢疾杆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引起,漫长的病程也可能是由于一般无致病的肠内细菌所致,有待进一步证实。
大脑皮质活动障碍可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肠道运动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形成肠黏膜炎症、糜烂和溃疡。目前多认为该因素可能是本病反复发作所致的继发表现。
现已确定本病病人HLA-B2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在许多家族中,本病的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在本病免疫学基础方面的重要发现有:病人血清中存在非特异性抗结肠抗体,其中已鉴定的有,抗肠上皮的黏多糖抗体和抗大肠杆菌多糖成分的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可与IgG结合的40kD器官特异性蛋白,支持本病是自身免疫病的很强的证据。
由于少数病人对某种食物过敏,排除食物的过敏或脱敏后,病情即好转或痊愈,故本病可能为过敏所致。
长期肠道细菌的感染,导致肠道上皮屏障破坏。
如患者为遗传易感者,由于抗原的持续刺激和免疫调节紊乱,这种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最终导致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的发生。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女均可发病,研究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中有0.05%~0.1%的患者发生脊柱关节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尤其是克罗恩病。
精神压力大、心理状态差的人,容易患有肠病性关节炎。
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好,饮食不节制,常去不卫生的场所用餐的人,容易患有肠病性关节炎。
家族中有患有肠病性关节炎患者的人群,容易患有肠病性关节炎。
肠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典型肠道症状是腹痛、腹泻、血便或便秘,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症状,如脊柱关节病变,症状可有可无,少数患者会出现腰背痛和关节疼痛,其他症状还有杵状指、葡萄膜炎以及结节红斑等皮肤病变。
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腹部表现为腹泻和便血。腹泻几乎总是存在,而发热和体重下降少见。溃疡性结肠炎黏膜受累广泛而连续,包括浅表溃疡、水肿,易碎和微小脓肿的病变则局限于结肠黏膜。虽然克罗恩病以回肠末端和结肠受累为主,但病变可见于整个胃肠道,此病变常为溃疡性,呈小块状分布,体格检查时可扪及腹部包块。同时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便秘、黏液便,这些症状表现主要是看由何种肠道炎症所引起。
常见的皮肤损害包括斑丘疹、紫癜、多形红斑、口疮性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皮损常随肠道炎症缓解而消失。口疮性溃疡和结节性红斑一般在肠道症状急性发作后24小时出现。多形红斑也往往发生于肠道症状出现之后。坏疽性脓皮病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皮肤溃疡,此种皮损容易对碘和溴过敏。一旦出现过敏,皮损便可恶化或泛发至全身,多分布于下肢和下半身,其发作一般是先出现一个或多个脓疱,以后即形成并融合成为较大的溃疡。有时也可先出现带红色的结节,尔后再发展成溃疡。坏疽性脓皮病的溃疡一般为多发性,也可为全身性。
肠病性关节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累的四肢关节处局部疼痛。若脊柱受累时,则可表现为腰背部、胸、颈或臀部疼痛。同时受炎症侵袭的关节活动受限,如弯腰、扭头、扩胸等活动范围变小。
肠病性关节炎的其他症状还有杵状指、葡萄膜炎以及结节红斑等皮肤病变。
如果肠病性关节炎得不到控制,肠道病变并发肠梗阻、肠穿孔、肠癌的几率更高。
如果肠病性关节炎得不到控制,可能会损害关节,导致关节畸形、结构异常,相应功能丧失或者异常,导致关节不能活动。
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便秘等典型肠道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医生通过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证据来对肠病性关节炎进行确诊,本病要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鉴别。
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便秘等典型肠道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有杵状指、葡萄膜炎以及结节红斑等皮肤病变时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腰背痛和关节疼痛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杵状指、葡萄膜炎以及结节红斑等皮肤病变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脊柱关节病变以及腰背痛、关节疼痛,可以到骨科和风湿免疫科就诊。
腹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泻、便血、便秘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关节疼痛、腰背痛、杵状指、结节红斑、葡萄膜炎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无过敏史?
在病情发作期,患者体内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检测患者粪便中是否有潜血、脓液和黏液。通过大便培养和孵化,检查有无痢疾杆菌、阿米巴虫、血吸虫卵和毛蚴等特异性结肠炎的病原体。
类风湿因子一般呈阴性。但当与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风湿病相重叠时,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核抗体或其他自身抗体均可为阳性。
肠镜检查一般是通过肛门逆行进入到回盲部的过程,通过肠镜可以检查黏膜下的病变,同时有病变的情况下可以取活检,来进一步从病理学的角度、组织学的角度来明确病变的性质,它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首选检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检查见病变部位肠管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浅小溃疡,附有脓苔,或可见肠管增厚、狭窄、假息肉。克罗恩病病变范围广,临床表现可酷似溃疡性结肠炎,但往往无血便,以腹痛、黏液便为多见,也可出现肠梗阻,病变呈节段性,病灶间的黏膜正常。
X线、CT和磁共振可以了解关节局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宽度变化等来确诊关节是否受累,脊柱和骶髂关节的X线或CT表现和脊柱关节炎类似,但似乎肠病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变更轻。在骶髂关节炎中多数肠病性关节炎患者表现为单侧病变,少数患者可出现脊柱椎体骨桥、耻骨联合增宽和髋关节间隙变窄、骨侵蚀等改变。
患者有腹泻、腹痛或血便、便秘等肠病的临床表现。
患者通过肠镜或手术证实为肠道溃疡性病变,并经消化专科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患者伴有关节炎或腰背疼痛,可有关节受累的影像学证据。
部分患者可有肠道表现,如间断腹痛或腹泻,多较轻微。这类患者易被怀疑为肠病性关节炎,但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多为较轻的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这点最有助于鉴别。另外,有少数肠病性关节炎患者可以出现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表现,甚至一直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当出现肠道表现,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后才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多为年轻男性,在腹泻、泌尿生殖道或呼吸道感染后3~30天出现以下肢为主的关节炎。在关节炎表现突出时,肠道、泌尿道症状多已消失,这些特点均有助于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相鉴别。
对于有贝赫切特病的典型表现者常常不难诊断和鉴别,但以消化道表现为主的贝赫切特病患者有明显的腹痛、腹泻、血便,而又无肯定的针刺反应时,与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难以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同样会出现与贝赫切特病一样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色素膜炎,但贝赫切特病的口腔溃疡和外阴溃疡疼痛剧烈,而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溃疡疼痛较轻。最重要的区别是肠镜下的改变和病理的不同,贝赫切特病的本质是血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膜广泛的炎症,而克罗恩病是一种肉芽肿性改变。
本病以青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四肢小关节,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呈梭形肿胀,常伴晨僵,可引起关节畸形,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片可见关节面粗糙和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可有关节面融合,一般不累及肠道。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多于炎症性肠病后出现,表现为少数非对称性、一过性、游走性周围关节炎,以膝、踝和足等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无晨僵,类风湿因子为阴性,X线片极少见关节破坏。
本病可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也可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炎,应与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相鉴别。银屑病关节炎常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伴银屑病皮肤或指甲病变,去除皮疹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多无消化道症状。
急性胃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因进食不洁、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常由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且患儿症状一般更为严重,极少累及关节。
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
肠病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控制发作、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在疾病控制之后均应长期维持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如果并发癌变、肠穿孔、脓肿与瘘管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等,内科治疗无效,可采取手术治疗,肠病性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时应减少对患者肠黏膜的刺激,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规划患者饮食,注意饮食卫生等。
肠道病变的治疗可以选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柳氮磺吡啶等,关节病变的治疗可以选用柳氮磺吡啶、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等。
如苯乙哌啶片或可待因,有助于缓解腹痛、腹泻的症状。
对于克罗恩病患者,以及累及大肠或引起肛周脓肿或有瘘管、中毒性巨结肠时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
该药在长期的治疗中已经证实了其价值,是一种既对肠道有好处,又对关节炎有帮助的药物,是本组疾病首选药物。
对于中、重度炎性肠病患者,为控制肠道病变时才全身使用,其中泼尼松最为常用,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向关节腔内注射或口服治疗,可以控制外周滑膜炎,但对于中轴关节受累无效。
为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和控制病情,可使用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
有研究表明英夫利昔单抗对于克罗恩病有显著的疗效,而依那西普效果不佳,同时生物制剂对于溃疡性结肠炎似乎无效。
虽然在广泛使用而且耐受良好,但是由于有证据表明它们会增加肠道通透性,从而可能使肠道炎症加重,所以此类药物的使用应该慎重。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如果肠病性关节炎长期得不到治疗,病情无法控制,可能会损害关节,导致关节畸形,肠道病变并发肠梗阻、肠穿孔、肠癌的几率要更高,同时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如果长期注意护理,注意饮食健康,并接受正规治疗,可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发作的几率。
肠病性关节炎不能治愈,治疗可缓解症状。
本病及时治疗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本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和瘫痪的后遗症。
治疗期间需每1~2周复诊,检测药物副作用,在6~9个月内逐渐调整药物用量。
肠病性关节炎的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注意补充营养,选择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鼓励少食多餐,避免过饥或过饱,忌酒。
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及高纤维素的食物,如竹笋、番茄等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含量都较高,可缓解肠道炎症,清理肠道,改善吸收。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含糖高的食物,如辣椒、甘蔗,蔗糖在体内可以分解成气体,造成腹胀、腹痛等症状。
肠病性关节炎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劳累、熬夜等,饮食要清淡,适度运动,保护好关节,保持愉快的心情。患者应该按照医嘱服药,不要私自增加或减少药量,更不能私自停药。
患者要注意保护关节,进行适当运动,避免激烈运动,以防关节损伤或关节失用。
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劳累、熬夜等。
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同他人交流,树立生活信心,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本病暂时不需要特殊的病情监测手段。
在家服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皮疹、皮下出血、大便中带血等情况,可能是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若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患者应该按照医嘱服药,不要私自增加或减少药量,更不能私自停药。
潮湿的环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长,与肠病性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平时应注意卫生,保持居室通风和空气良好,防潮、保暖。除此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有可能会导致某些易感人群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不同关节炎的发生,易感人群应避免强紫外线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
对初次发生肠病性关节炎的患者应彻底治疗,检查有无关节病变及其他症状,及时发现并治疗。
人们应该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来进行疾病的筛查。
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营养缺乏可能导致关节炎加重,而营养过剩、肥胖则可诱发或加重关节炎,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是预防某些关节炎发生的措施。吸烟人群罹患关节炎的几率明显升高,戒烟已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措施之一。
避免诱发关节炎发病的环境因素,如潮湿的环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长,与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平时应注意卫生,保持居室通风和空气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链球菌传播。
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提高机体免疫力。免疫系统的稳定与情绪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经历了不良生活事件后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因此,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有利于预防由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关节炎。
4638点赞
[1]张华东,路洁,边永君,王秋风,高荣林.路志正教授治疗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的辩证体会.中华中医药杂志.[J]2006.21.
[2]王善超,黄敏,黄国栋,赵昂之.误食鱼刺嵌顿肛门引发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1例.[J]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20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