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性失声是癔病的一种表现,以青年女性居多,常表现为突然失声或仅能发出嘶哑的、含糊的、细微的声音,检查声带正常,笑或咳嗽表现无异。该病主要是由精神创伤导致支配声带运动的肌肉功能紊乱引起的。主要采取暗示疗法,配合发声训练令患者对治疗产生高度信心和迫切的痊愈要求。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少数可自行痊愈,也有愈合复发者。
癔症性失声主要是支配声带运动的肌肉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由精神刺激、焦虑、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心理诱因导致。
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压励、灾难等是弓|起本病的重要因素。
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对癔症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文化程度较低者、生活的文化环境封闭性较高者,本病的发病率更高。
会导致肌张力变弱,无法控制声带正常闭合。
会使声带无法受控,以致其不能振动发出声音。
该病较罕见,暂无较权威的流行病学资料。
青春期女性或更年期女性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若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则更容易导致焦虑和压力过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性失声。
该种人群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等特征,容易情绪激动。
多发性硬化、颞叶局灶性病变、散发性脑炎、脑外伤等可致。
癔症性失声病情较轻者声音嘶哑、含糊,病情较重时会有突发性发声障碍或只能发出耳语,但咳嗽、哭笑的声音仍正常,呼吸亦完全正常。并发症有声带小结、癔症性运动障碍等。
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不出声音或仅能发出耳语声,但其咳嗽、哭笑时声音往往正常。患者声音非常微弱,即使用力发声也只能发出耳语声,并有大量空气从声门漏出。
多无其他身体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喉腔感觉异常或减退,也可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或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如精神萎靡不振、神情淡漠、灰心丧气等。
声音嘶哑变粗糙低沉,声音音调也无法准确发出,变得沙哑含糊。
严重者可导致声带器质性病变,出现声带小结。
少数患者可并发其他部位的癔症性运动障碍,例如有可能出现耳聋、肢体瘫痪或者失明等情况。
当出现突然失声或仅能发出耳语,声音嘶哑、粗糙、发声费力时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或精神科就医,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声带小结、喉炎等进行鉴别。
当出现突然失声或仅能发出耳语,声音嘶哑、粗糙、发声费力时应及时就医诊断采取治疗。
声音嘶哑时优先考虑到耳鼻喉科就诊。
当出现突发性发声障碍或仅能耳语时到精神科就诊。
该种症状持续多久了?
最近有没有情绪激动或精神刺激?(如过度悲哀、恐惧、忧郁、紧张、激怒等)
最近压力大吗?
笑或咳嗽时是否正常?
以前有没有经历过精神创伤或者被虐待?
正常人,无论男女,发声时在喉结部均可触诊到声带颤动感;癔症性失声的患者在发声时喉结部却摸不到到声带颤动感。喉镜检查时可见声带色泽和形态均正常,少数患者声带黏膜可略显苍白,双声带位于旁正中位,呼吸时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发声时两侧声带停在旁正中位或可稍内收,但不能达到正中位,导致声门不能闭合,呈长三角形裂隙。有时可见声带微弱颤动,或者发声前声门先闭合但在发声时又突然外展分开,致使发声不能。因此,此类患者发声时大量空气从声门漏出,表现为呼气音。但患者咳嗽或哭笑时,双声带可向中线靠拢,声门可闭合。
还有一类患者主诉为突然失声,检查时却能发声但声调异常,其发声方式与正常发声相反,即仅能在吸气时发声,而不是像正常人一样在呼气时发声。喉镜检查时可见室带异常活动,发声时室带过度内收达中线,掩盖了声带并影响了声门的闭合,但呼气时双侧声带仍可外展。这类患者多为癔症性声调异常,即室带运动过强症。
癔症性失声患者的声带可处于各种位置,类似于各种喉肌麻痹患者的声带位置,但双侧声带位置常对称,而前者多为单侧,双侧较少。
喉肌电图无异常。
排除可以引起发声障碍的喉部器质性病变,尤其是声门下的肿瘤和环构关节的病变等。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再详细询问病史,如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或瘙症史,以及精神创伤史等。另外,仔细辨听患者的发声也很重要,瘙症性失声患者常做“嘘嘘”耳语声,这与喉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声嘶显然不同。
患者多为女性,且体弱无力;
以往有类似发作史或瘙症史,或精神创伤史;
突然失声或仅能发出耳语声,但咳嗽、哭笑时声音正常;
双声带位于旁正中位,呼吸时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发声时双声带停留在旁正中位或可稍内收但不能闭合,声门呈长三角形裂隙,或者发声前声门先闭合但在发声时又突然外展分开;但患者咳嗽或哭笑时声门可闭合。
根据这些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喉镜检查,诊断并不难,但前提是一定要先排除喉部的器质性疾病后方可诊断。
诈病是一种由患者自己控制的伪装的失声行为,患者常常有个人企图或目的。其特点为缺乏神经官能症的特征,有诈病的目的和意图,在治疗过程中常极顽固且不配合。而癔症性失声患者的失声症状是突然发生,不能控制的,且患者通常无个人企图或目的,治疗过程中通常较配合,据此可鉴别。
有些早期结核患者在喉内尚未见明显病变时,可出现喉肌活动障碍,表现为发声微弱,甚至完全失声,但发声时气流经过声门仍可产生摩擦音。喉镜检查时见喉黏膜显著苍白,双侧声带分开,即使哭叫、咳嗽时声带也不能内收,声门不能闭合。结核患者OT试验阳性,还有低热、盗汗等结核病的表现,而癔症性失声患者没有。根据这些及喉镜检查可将这两种疾病鉴别。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单侧声带,双侧者少见,常先发生外展肌瘫痪,很少为完全性瘫痪,单纯喉内肌瘫痪更少见,而功能性失声均为双侧;对看不见声带活动的病例,用喉头注射器弯针头,滴1~2滴生理盐水于声带处,就可见声带内收活动,可与声带瘫痪鉴别。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诱因,解除患者忧虑压力、不安情绪等,采取暗示疗法,鼓励患者建立痊愈信心,也可辅助药物疗法,利眠宁、地西泮片等,同时结合发声训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帮助患者释放压力疏导不良情绪,解除焦虑、精神刺激、睡眠不足等诱因。
给患者建立充足的痊愈信心,引导患者慢慢发声。
针刺疗法取廉泉或新廉泉穴,对反复发作者,加刺双侧合谷穴,效果更好。
了解患者个人发展史,个性特点,社会环境状况,家庭关系,重大生活事件,以热情认真的态度赢得患者信任,然后帮助患者表达疏泄情绪及内心的痛苦愤懑、释放压力等。
使用后可使患者情绪缓和平复。
快速有效的减轻患者焦虑、呼吸困难、过度通气、紫绀等症状。
本病无手术治疗。
在暗示疗法中,常配合发声训练,诱导患者从简单音节开始发声,循序渐进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病因明确,能及时合理解决问题且治疗及时,患者生病后心理冲突得到缓解,能够达到完全恢复的状态,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本病能够治愈,60%~80%可以在一年内自行缓解,少数患者会出现复发。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癔症性失声患者多宜饮食清淡,可吃含有蛋白质高的、含有脑磷脂丰富的食物,最好不要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吃含有酒精的食物。
多吃含有蛋白质高的、含有脑磷脂丰富的食物,比如核桃油,花生油,亚麻籽油等,有利于减少癔症的发生。
忌吃辛辣刺激食物:吃辛辣刺激食物会使咽喉部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恢复。
注意日常情绪变化,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焦虑及受到精神刺激,同时要让患者表达疏泄内心的痛苦、积怨、愤懑。
可给患者进行按摩放松,减轻焦虑与压力。
患者家属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支持,认真倾听患者的经历,帮助患者排忧解难,减轻患者的压力,稳定患者情绪,避免疾病复发。还注意刺激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疏导其不良情绪,在日常保持愉悦心情。
癔症性失声是可复发的疾病,及时消除病因,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性质有正确的了解,适当减轻消除压力,避免该病发生,要注意情绪波动,减轻焦虑、消除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情绪不能波动过大,少接触刺激性事物。
可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焦虑产生。
调高患者的积极性,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减轻生活压力。
给予儿童更多的关怀与呵护,不要虐待、忽视小朋友。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避免过早辍学。
5129点赞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09-416.
[2]华清泉,许昱主编;屈季宁,邓仁跃,罗志宏副主编;万胜,王燕,王永平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诊断与处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08:131.
[3]肖军,罗建仲主编.神经病诊断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9:128.
[4]宋燕华主编.精神障碍护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09:12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