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阴癖表现为在隐蔽情况下反复窥视妇女阴部来获得性满足感,主要由于不良性经历、性格缺陷、智力缺陷等原因导致。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导致患者受到法律制裁、舆论谴责及被窥视者的心理、生理伤害。窥阴癖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窥阴癖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不良性经历、社会心理、性格缺陷、智力缺陷等因素相关。窥阴癖常好发于不良性经历者、心理障碍者、智力缺陷者等人群。
窥阴癖患者大都是幼年时受到不良视觉性诱惑影响或有不良的性经历,而造成性心理正常发育受阻的结果。特别是患者在幼年时看到母亲的全裸体或窥视到父母的性交行为,造成了某种身心方面的不良反应。
窥阴行为与性唤起之间形成条件反射的关系,最初大多是偶然的,如果事后不用手淫去加强,并且把那个偶然事件当作手淫时的性幻想的内容的话,窥阴癖就可能不会最终形成。
一些青少年在看过黄色书刊或录像后,由于内在的性萌发和冲动,会对异性性器官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在看后出现性满足。当性成熟后,可伴窥视异性裸体或性行为而体验到性快感,这种联系一旦形成即成为窥阴癖患者。
智力缺陷或其他原因造成性压抑可导致窥阴癖。例如,智力低下者无法解决婚姻问题、性知识缺乏、性自信心低下、惧怕性行为、有一定的性功能障碍等原因,都易促发窥视异性裸体或他人性行为的动机,并在窥视行为中得到性满足,而形成窥阴癖。
婚姻失败者常出现性格异常,加上长时间性压抑都能诱发窥阴癖。
缺乏与异型交往能力可能诱发窥阴癖。
长时间观看黄色视频可能会诱发窥阴癖。
窥阴癖是一种常见病,常好发于男性,男性和女性窥阴癖的终生患病率分别约为12%和4%,年龄以20~40岁居多。
幼年时看到父母的裸体、性行为、黄色影像等,都会对未成年者身心造成一定影响。
与女性交往时出现害羞、行为笨拙者,或有性功能障碍、性压抑等情况的人群常出现窥阴癖。
部分智力缺陷者易出现窥阴癖。
性格内向孤僻,缺乏与异性交往能力的人更容易出现该病的出现。
存在不良性经历或性攻击的人群更易出现该病。
窥阴癖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窥视异性阴部、正常性生活冷淡、露阴行为。部分患者在偷窥时会出现性兴奋,伴有手淫、偷拍等行为。窥阴癖的常见并发症有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
患者窥视的手段很秘密,不易被人发现。例如,偷偷在墙上挖一个小洞,从门缝里看,利用镜子的反光,甚至装扮成女人混进女浴室或女厕所。
患者窥阴的动机是追求冒险和刺激,因而他们对自己的性配偶裸露性挑逗毫无兴趣。国外统计资料显示,95%的窥视行为都是针对陌生异性的。
患者往往在窥视时伴随着手淫,以获得性快感。有的患者则在回忆窥视情景时独自手淫,引起性兴奋、性满足。
一旦形成窥阴癖后,便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机会去窥视,甚至冒着被人发现、名誉扫地、前途毁灭的危险。如果想克制这种欲望,便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情绪。所以,患者往往处于欲罢不能、屡改屡犯的痛苦处境。
患者的性格大多是内向、腼腆、害羞,极少社会交往,缺乏与女性交往的能力,常为独身,或是婚姻上的失败者,缺乏正常的性生活。
部分患者在偷窥时会出现性兴奋,伴有手淫、偷拍等行为。
患者经常想方设法的窥视妇女,部分患者出现焦虑的情绪,可以表现为恐慌、出汗、发抖、疲倦甚至睡眠困难等症状。
患者通常能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且有风险,但无法控制自己,经常欲罢不能、屡改屡犯。部分患者长期以往出现抑郁。
患者长期出现情绪不稳定,经常忽喜忽怒,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有时可以出现愤怒无法控制以及自伤行为。
当出现反复窥视异性阴部、正常性生活冷淡、露阴行为应及时就诊精神心理科,行体格检查、精神自测量表、性激素水平、性染色体检查、头部影像学明确诊断。注意和露阴症、恋物症、性冷淡鉴别。
当出现反复窥视异性阴部、正常性生活冷淡、露阴行为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窥阴癖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窥阴癖出现公然在公共场合偷窥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出现反复窥视异性下身、露阴行为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去精神心理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反复窥视异性阴部、正常性生活冷淡、露阴行为)
这些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平时是否有性生活?
从事什么工作?有无和性相关,如色情杂志拍摄?
幼年时有无不良性经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体格检查主要是检查患者的生殖器,有无畸形、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等。多数窥阴癖患者无生殖器异常,部分患者有阳痿症状。
通过精神自测量表检查患者有无幻想、妄想、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窥阴癖患者一般无幻想、妄想,部分患者有焦虑、抑郁。
这种检查主要用来排除有无内分泌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一般窥阴癖者性激素水平及性染色体异常。
患者可行头部CT或MRI,用来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窥阴癖患者一般无脑部器质性疾病。
窥阴癖典型症状:反复窥视异性阴部、正常性生活冷淡、露阴行为。
精神自测量表显示有焦虑、抑郁倾向。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露阴症是指反复出现在陌生异性面前露出自身的生殖器以满足性的欲望,多见25~35岁的男性。患者个性内向、被动、缺乏自信,而窥阴癖并没有这些症状,两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恋物症是一种通过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作为重要的性刺激来源而感到性满足的性心理障碍,属于性偏好障碍。此症常起始于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期,几乎仅见于男性,两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性冷淡症是指对房事没有兴趣,行房时不能进人性高潮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有性欲淡漠、性交疼痛、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腰酸乏力、四肢困倦、毛发脱落、性情急躁、心烦易怒等,两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窥阴癖主要以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为主,症状严重者可以合并药物治疗。窥阴癖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目前用于临床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疗效与丙米嗪或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慢,约需2~4周。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常见的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偶尔出现皮疹,在少数患者中可能诱发躁狂。耐受性好,使用安全方便。
药理作用与氯丙嗪相似,但其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较强,而镇静作用较弱,毒性较低。对幻觉、妄想、焦虑、紧张、激动等症状有效,对多巴胺受体的作用与氯丙嗪相同,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明显。对吩噻嗪类药物过敏者、肝功能不全者,有血液病、骨髓抑制者,青光眼患者、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禁用。
本病无手术治疗。
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通常由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具体包括:
积极倾听: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述说问题,通过耐心的倾听,让患者感受到医生对自己的关心和理解。
引导患者觉察自己的情绪,并鼓励患者表达其情绪,以减轻苦恼和心理压抑。
疾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身的心理或精神问题,从而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
增强患者的信心,鼓励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帮助患者找到配合常规治疗和保持良好社会功能之间的平衡点。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并矫正自身的错误信念、缓解情感压力,达到减轻症状,改善患者应对能力,最终降低疾病复发率的目的。对于症状相对较轻的窥阴癖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缓解其急性期症状。
窥阴癖患者常有婚姻和家庭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后果,也可能是增加疾病易感性的因素,还可能延误患者的康复。婚姻和家庭治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夫妻或家庭关系,缓解其窥阴癖症状,减轻家庭环境对疾病复发的影响。
虽然随着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该疗法不再像以前受欢迎和受关注,但动力性心理治疗能够识别出那些与窥阴癖行为相关的潜意识冲突,通过对这些冲突的探索将使患者长期获益。
通过培养患者新的兴趣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可以多参加兴趣班、体育锻炼等活动。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忘记原来的不良癖好。
尝试纠正患者变态心理,尝试转移患者对女性裸体的兴趣,让患者明白这是一种变态行为。可尝试与患者回忆幼年时心理发展变化,为其分析患病原因,纠正不正确心理。
窥阴癖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好,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窥阴癖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无后遗症。治疗期间每月定期复查精神自测量表,治愈后每年复查一次。
窥阴癖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窥阴癖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治疗期间每月定期复查精神自测量表,治愈后每年复查一次。
窥阴癖患者一般无饮食宜忌,正常饮食即可。
窥阴癖患者的护理应以促进症状恢复、减轻不适症状为主,日常生活中注意按时服药和适度运动,平时家属应关注患者偷窥症状有无变化,同时也要注意对患者心理疏导。
平时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转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偷窥症状,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一定好处。
患者一定按照医生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得自行加减药物。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严重症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患者家属平时应关注患者是否仍有偷窥症行为,偷窥次数减少还是增加。如果偷窥次数增加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方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在生活中,患者家属应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亲友应该积极帮助患者克服此性偏好障碍,进行必要的监督、教育,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不诋毁、不歧视患者。
窥阴癖属于违法行为,家属要注意看管患者,避免患者受到法律制裁,以及被窥视者受到生理及心理的伤害。
窥阴癖的预防要从病因入手,对于青少年做好健康性教育,对于性格缺陷者给予积极关怀,对于智力缺陷者加强教育等。
父母在子女面前注意衣着,不共浴、不裸体,性生活时注意避开子女。
严格看管未成年者不接触黄色书籍、影片,注意保护未成年不受到性侵。
对于性格缺陷,无法正常与女性交往者,可以早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培训,循序渐进的交往。
有智力缺陷者,家长注意管教,在能力范围内学习。
平时多参加文娱活动、体育锻炼,有助于将不良性欲转变。
4007点赞
[1]是明启.窥阴癖者为何屡教不改[J].大众健康,2010(5):124.
[2]张传海,贺朝晖.窥阴癖患者心理咨询报告[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06):48-50.
[3]赵叶."窥阴癖"可以治疗[J].心理世界,2001(11):50.
[4]杜高明主编.咨询心理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04:389-391.
[5]鄢敬新著.心理健康自助宝典[M].青岛出版社,2006.12:2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