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尿失禁是指既可以由尿急,又可以由用力、打喷嚏或咳嗽引起的不自主漏尿。主要表现为在打喷嚏时、咳嗽或者剧烈运动时出现漏尿,或者在喝少量水后、接触水或听见流水的声音后出现漏尿。混合性尿失禁主要见于老年女性,年轻和中年女性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在所有年龄组当中,混合性尿失禁占29%。此病又可分为经尿道和尿道外的尿失禁。主要的治疗方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治疗、应用控尿产品、尿道填充剂等。一般病人需要通过几种方法联合治疗,才可以缓解症状。
经尿道的混合性尿失禁,是由于膀胱异常或者膀胱出口的括约肌异常引起的。
尿道外的混合性尿失禁,是由泌尿系统瘘管或者异位输尿管引起的。
引起混合性尿失禁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病因有膀胱功能失调、括约肌功能失调等。混合性尿失禁主要见于妊娠妇女、老年女性、神经系统疾病者、糖尿病人群、结核病人群等,此疾病没有明显的诱因。
引起混合性尿失禁的膀胱异常包括逼尿肌过度活动和膀胱顺应性减低。逼尿肌过度活动在尿动力学检查时,表现为逼尿肌不自主的收缩。膀胱顺应性降低意味着一个异常的膀胱容量压力关系,在膀胱充盈时,逼尿肌压力快速升高,同样也可以在尿动力学表现出来。低顺应性膀胱病人的膀胱内压超过膀胱出口阻力时,就会出现尿失禁,在临床上低顺应性膀胱最常见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女性分娩和产程迟滞、泌尿生殖器脱垂和肛门失禁、括约肌创伤和神经性损伤都可以引起混合性尿失禁,特别是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失或减弱时。
尿失禁的不同类型所占比例在各年龄段差别很大,混合性尿失禁常见于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常见于年轻和中年女性。在所有年龄组中,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占49%,其次为混合性尿失禁占29%。
怀孕可以导致腹腔压力升高,经阴道分娩时,可以损伤其支持作用的盆底结缔组织,分娩时可以对尿路产生直接的损伤,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混合性尿失禁。
老年女性可以出现内尿道括约肌松弛,难以控制自主排尿,导致混合性尿失禁。
当神经连接通路中断时,也可以导致憋尿机过度活动,并通常伴有憋尿机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或其他协调性差的排尿反射现象,出现混合性尿失禁。
结核导致膀胱炎可以引起膀胱顺应性降低,出现混合性尿失禁。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周围神经损伤时,可以出现混合性尿失禁。
长期腹内压增高,可以导致支撑和控制膀胱的肌肉无力或者导致膀胱压力增高,从而出现混合性尿失禁,如长期慢性便秘患者、长期慢性咳嗽患者等。
混合性尿失禁的典型症状为漏尿,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心情抑郁、自闭的心理表现,此病常见的并发症有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
部分患者因为反复的不自主地漏尿,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社交,长期以往导致病人产生抑郁和自闭的心理表现。
大腿内侧皮肤反复被尿液污染的区域很容易滋生细菌,出现皮肤感染,甚至溃疡,病人表现为大腿内侧皮肤瘙痒、红肿、湿疹等。
反复的混合性尿失禁会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病人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发热等症状。
当出现漏尿时,应该及时就医,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泌尿外科就诊。此病需要做的检查有体格检查、膀胱压力测试、导尿术、尿液分析和尿液培养、泌尿系统超声、尿流动力学检查等。另外,此疾病需要与尿道憩室和遗尿症相鉴别。
当出现在打喷嚏、咳嗽、大笑、剧烈运动后出现不由自主地漏尿,应该及时就医。
若在少量饮水后、接触水源或闻及水生声时,出现不由自主地漏尿,应该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泌尿外科就诊。
您目前年龄是多少?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不自主漏尿?(如咳嗽、打喷嚏、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等)
小便频率如何?
排尿时是否出现疼痛或者烧灼感?
是否有神经系统的疾病?
是否经阴道分娩过?
是否有泌尿系统受伤史?
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和举止,了解神经系统疾病。
检查患者的腹部和肋胁部,查看是否有肿块、疝、膨胀的膀胱。
直肠检查可以明确前列腺的大小以及质地。医生可以用手指伸入直肠内,让病人打喷嚏,仿佛正在排尿并尽力终止,检查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度和控制能力。
女性患者进行盆腔检查,了解会阴和生殖器是否有异常解剖、萎缩、表皮脱落或与尿失禁有关的红斑。在膀胱充盈和排空时,分别进行阴道检查,嘱咐病人咳嗽,观察尿失禁是否出现。
尿液分析是所有病人应该进行的常规检查。全面的尿液分析包括化学和微观检查。对于混合性尿失禁,尿液分析和尿培养并非确诊性检查,而是筛查有无异常,比如说脓尿、血尿、糖尿、白细胞酯酶以及尿中的病原微生物。
医生在检查时嘱咐患者用力咳嗽,检查是否出现漏尿。如果患者漏尿,提示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医生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后,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引流尿液,观察是否有尿液从导尿管中流出。如果有尿液流出,表明患者无法自行排空膀胱。
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筛选、诊断和随访,也可用于介入治疗。超声对液体表现为液性暗区,显示效果最佳。临床上可用于确定肾肿块的性质、结石和肾积水,测定膀胱残余尿量、测定前列腺体积。
借助流体力学及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和测定尿路输送、储存、排出尿液的功能,为分析排尿障碍原因、选择治疗方式以及评定疗效提供客观依据。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下尿路梗阻性疾病、神经源性排尿功能异常、尿失禁、遗尿症等。
可在尿道、膀胱内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可用活检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尿道狭窄、膀胱炎症或膀胱容量过小不能做此检查。
典型的混合型尿失禁临床表现,如咳嗽、打喷嚏、剧烈运动或重体力活后出现不由自主地漏尿;听见水声、看见水源或者喝少量水后,出现不由自主地漏尿,可以初步诊断为尿失禁。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膀胱压力测试显示有漏尿、导尿术证明患者无法自行排空膀胱、排尿后超声显示有残余尿液、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有尿失禁等,可以明确诊断为混合性尿失禁。
可以表现为尿液不由自主的漏出,还可以出现尿频、尿急、腰痛、腹胀的表现。可以通过膀胱镜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遗尿症的临床表现为夜间或者熟睡时出现不由自主的排尿现象,通常发生在儿童。可以通过临床病史、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统超声等进行鉴别诊断。
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一般无法通过单独一种方法治愈疾病,通常需要联合多种方法长期治疗,改善临床症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技术治疗、应用尿控产品、尿道填充治疗等。
包括减少液体摄入量、饮食以及生活方式改变、定时排尿以及盆底康复训练等。盆底肌肉训练是一种治疗与逼尿肌过度活动有关尿失禁的有效方法,在专业卫生保健人员指导下,重复自主收缩盆底肌肉的训练计划,此方法对于老年女性有一定作用。
常见的控尿产品有尿垫、护套、连接安全套的尿管和集尿器、防止和减少漏尿的闭合器和阴茎夹等装置。不是所有的混合性尿失禁都可以治愈,有些病人由于治疗信心不足、混合性尿失禁程度严重、个人经济状况等,可以选用控尿产品。
尿道填充剂适用于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其作用机制是扩充尿道的黏膜下层,从尿道腔内部向尿道腔增加压力,对尿道移动度无效。尿道填充剂种类繁多,比较常用的有牛戊二醛交联胶原、多聚四氟乙烯等。
抗毒蕈碱制剂是治疗逼尿机过度活动引起的混合性尿失禁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是乙酰胆碱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阻断毒蕈碱效应,常见的药物有达非那新、奥昔布宁等。
丙咪嗪是用于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第一代典型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清除,但是可以直接松弛膀胱平滑肌,丙咪嗪对膀胱和尿道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抗胆碱能制剂的补充,因此联合应用更有效。
当保守和药物治疗逼尿机过度活动导致的混合性尿失禁失败时,且症状严重干扰到病人时,可以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包括骶神经神经调节、膀胱去神经和膀胱扩大。
骶神经神经调节,已经成为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引起的混合线尿失禁的二线疗法。
膀胱扩大成形术,通过附加肠片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目的。
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尿道支持,重建一个合适的支撑面,来抵抗腹压增加或者恢复尿道的闭合功能。
近些年来,男性混合性尿失禁手术治疗可以选用吊带术,固定于骨骼的会阴部吊带术最常见。
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才能改善症状,大部分病人不能完全治愈。但是此疾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也不会遗留后遗症。一般建议每半年到医院复查一次。
混合性尿失禁大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混合性尿失禁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建议每半年到医院复查一次,进行泌尿系统彩超、尿流动力学、膀胱镜等检查,了解疾病是否有加重。
对于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目前在饮食调理上无特殊注意事项,也无针对性饮食宜忌。可注意每天进水量,尽量减少尿失禁的发生频率,同时平日需注意饮食得当,无暴饮暴食,以控制体重。
混合性尿失禁的护理主要为生活护理,同时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是否有加重,有意识的放松心情,避免产生自卑、紧张焦虑的情绪。
注意尿液污染区皮肤的清洁卫生,可用湿毛巾擦净身体,保持皮肤干爽清洁。
避免反复清洗皮肤,可用凡士林涂抹身体,减少尿液对于皮肤的伤害刺激作用。
坚持做康复训练,锻炼自己的盆底肌肉。
了解各种尿控产品以及阴道填充剂的正确用法,可以随身携带此物,以备不时之需。
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是否加重、关注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漏尿以及关注自己漏尿的频数。如果病情加重,应该到医院更换治疗方法或者添加治疗方法。
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严重时,可以影响患者的工作以及社交,长期以往可能导致病人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的情绪。因此,病人要有意识地放松心情,家属也应该给予心理安慰治疗,避免病人产生神经衰弱。
积极治疗能够引起混合性尿失禁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咳嗽等。
适当的做盆底肌训练,加强盆底肌的支撑作用。
严格戒酒,合理控制每天液体的摄入量。
4079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五年制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53-555.
[2]陈雪莲,陈碧英.优化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案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临床护理[J].健康之友,2019,000(008):75.
[3]王潇,段培蓓,杜世正,张千坤,郭璐.孕期盆底肌训练预防或治疗初产妇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33-4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