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又称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是由β-半乳糖苷酶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溶酶体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征为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及类似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骨骼异常。本病主要通过阿奇霉素、氯硝西泮、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改善,目前无明确预后。
主要特点的具有严重的脑变性,神经元、肝、脾和其他组织细胞及肾小球上皮细胞中神经节糖苷贮积,表现有Hurler病的骨骼畸形,大部分患者2岁内死亡。该分类病状出现时间早,在出生时伴随精神和运动障碍症状的出现。患儿2岁前主要死亡原因是惊厥、反复呼吸道感染和阵发性心动过速。
病发时间较晚,1岁时,出现精神、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如走路不稳、肢体不协调、惊厥、语言障碍及腱反射亢进等。Ⅱ型发病时间晚,治疗时长久,可存活年龄较大。视力和听觉一般情况下没有受损,大部分在3~5岁死亡,常死于反复惊厥及呼吸道感染。
本型发病较晚,部分患者在年幼时,可能患有较轻的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症状。20岁后出现进行性智力低下、语数不清、视力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弥漫性血管角质瘤,全身肌张力减低,当病人坐或躺时,肌张力异常姿势和肌张力异常运动的症状仍然持续。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内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体各组织中明显缺乏是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主要病因。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临床上较为少见,目前无明确流行病学数据。
具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是由β-半乳糖苷酶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溶酶体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部分是家族遗传史感染此病几率大。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根据分型不同,相应的症状也有所区别,主要表现为外貌异于常人、平衡、惊厥、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语数不清等。本病可合并出现发育缓慢、癫痫、肺部感染。
患儿外貌异于普通婴儿,其面容笨拙,前额突出,鼻梁扁平,眼间距增宽,齿龈肥厚,同时还有短颈和多毛症的表现。所有患儿腰椎均有所改变,眼底黄斑部有樱桃红斑点,还有肝脾肿大及多发性骨发育不良畸形,皮肤变厚,有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问题。新生儿期呈蛙形体态,至6~7个月时,反应迟钝,不能随物注视。
1岁时即出现精神、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如走路不稳、不能保持平衡、惊厥、语言障碍等不同于普通幼儿的表现,但视力和听觉通常不受损害。
患者年幼时会出现较轻的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症状为预警,20岁后表现为智力低下,口齿不清,小脑功能失调及视力减退,脊椎会发生轻微的改变。部分患者可有弥漫性血管角质瘤,全身肌张力减低。
多为婴幼儿的发育迟缓,包括身体外观、智力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发育。
典型的症状有全身强直、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继发性癫痫多由皮质发育障碍所引起。
一种常见的肺部炎症,患者一般会出现呼吸急促、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患者出现平衡障碍、惊厥、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语数不清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儿科就诊,通过做磁共振、酶测定确诊。本病需要与黏多糖贮积症、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进行鉴别。
针对患有家族史的胎体,定期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重视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的显性或隐性遗传的可能性。
患者如出现平衡障碍、惊厥、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语数不清时需要及时就诊。
本病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家族有没有这方面的病史?
有没有过自然流产的经历?
有没有过死胎的经历?
孩子平时主要有表现智力低下、口齿不清等问题吗?
孩子口齿不清的症状出现多久了?
鉴别某些黏多糖贮积症鉴别,后者一般病程较长。
与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婴儿型相鉴别,后者内脏不受累。
Ⅰ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最早的X线表现为长管状骨、肋骨骨膜新骨形成,继之出现椎体发育不良,并呈鸟嘴状。胸腰部脊柱侧弯,肋骨在椎体端变细,其余部分呈船桨状。还可有“乙”状形蝶鞍、髂骨翼向外张开、掌骨畸形、爪状手、关节僵直、肘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挛缩等。这种骨骼畸形在新生儿期不明显,5~6个月时才较显著。
Ⅱ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病人多数情况下骨骼无异常,即使骨骼出现异常,症状也是相对较轻。
Ⅰ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需与某些黏多糖贮积症鉴别,后者病程较长,存活时间相对久一些。
Ⅱ和Ⅲ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与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婴儿型相鉴别,后者内脏不受累,必要时,需要通过酶的测定来确诊。
由于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无特效疗法,可通过阿奇霉素、氯硝西泮、青霉素等药物对症治疗。本病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抗感染药物,杀死或抑制病原体的增殖。
抗癫痫,缓解肢体抽出。
主要用于受感染的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患者。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无需手术治疗。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目前尚未由明确的诊断手段,预后不良,且死亡率较高,只能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延缓发病的可能性,患者需遵医嘱复诊。
本病尚未由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暂时无法治愈。
本病大部分发生在婴幼儿期,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发病后不久就可导致死亡。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患者无需进行特殊饮食调理。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主要是发病在婴幼时期,因此护理要注意婴幼儿的卫生健康,平时多注意与其交流,同时要保持环境疏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需重点关注患者日常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就医,避免迁延病情。
遵从医嘱,认真服药。
保持环境的整洁干净,尽量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居住。
因本病无有效治疗方式,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因此日常要注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是否有复发或加重,及时就诊。
由于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是遗传性病例,暂时无法进行有效的筛查和预防。
4975点赞
[1]元芳芳,柳晓艳,康天,陆妹.康复过程中发现的gm1[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20).
[2]杨志刚,王媛,陈国洪,梅道启,李春鸽.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一例临床特点及GLB1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