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少见的肝脏遗传性疾病。本病分为两型,Ⅰ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由其父母近亲婚配导致,Ⅱ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根据肝细胞内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1)缺乏程度可分为两种类型。
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多为近亲婚配所致。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父母罕见近亲婚配。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为罕见遗传病,主要为患儿肝细胞内缺乏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引起,近亲结婚夫妻所生的婴幼儿易患此病。
Ⅰ型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儿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完全缺乏,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致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过高的脂溶性非结合胆红素,经尚未发育成熟的血-脑屏障,扩散入脑脊液脑实质内,引发胆红素脑病。
Ⅱ型一般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父母罕见近亲婚配。患儿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部分缺乏,致胆红素结合障碍,引起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因仍可产生少量结合胆红素,故较少发生胆红素脑病。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是罕见病,发病率约为每百万活产儿中0.6~1.0人,近亲结婚较多的地区发病率偏高,男女发病率上无明显差异。
多见于父母近亲婚配的新生儿、婴幼儿。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其胆红素水平的高低有关,均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其他肝功能指标多数正常,严重者可并发胆红素脑病,可有嗜睡、惊厥、角弓反张、肌肉痉挛和强直、昏迷等表现。
新生儿多在出生后1-4天即有显著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可高达289~816μmol/L,90%为非结合胆红素;因非结合胆红素对脑组织有亲和力,出生2周内患儿常出现肌肉痉挛和强直、惊厥、角弓反张等胆红素脑病表现。无溶血现象,胆汁无色,无胆红素,胆囊造影正常。
患儿出生后不久出现黄疸,也有幼年或成年期发病者。病情及黄疸程度均比Ⅰ型轻,血清胆红素浓度波动于85~374μmol/L。多无神经系统症状,智力发育正常,胆红素脑病少见。胆汁有色素,粪便中有尿胆素。仅有少数患者因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较高而出现锥体外系损害,其他肝功能指标。
为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后入侵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新生儿严重脑损伤。可出现嗜睡、拒乳等表现,后可发展为肌张力升高、抽搐和运动障碍、听力受损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产生。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临床罕见,Ⅰ型较重,不经早期干预治疗可并发严重的胆红素脑病,甚至可引起死亡;Ⅱ型程度病情一般较轻,苯巴比妥治疗有效。故建议家长发现患者出现黄疸、惊厥、角弓反张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患儿出生后即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高,出现肌肉痉挛和强直、惊厥、角弓反张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出生28天内出现症状的就诊于新生儿科。
28天以后的婴幼儿需就诊于小儿消化内科。
黄疸于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时间?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父母是否近亲结婚?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惊厥、角弓反张、肌肉痉挛和强直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值可辅助判断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的分型,如果血清胆红素>340μmol/L,且伴有胆红素脑病、严重黄疸,经苯巴比妥治疗无效可确定为Ⅰ型;如果血清胆红素<340μmol/L,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经苯巴比妥治疗有效,可确定为Ⅱ型。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经肝活检可见光镜下正常,偶有胆栓存在,电镜下肝细胞结构大致正常。伴有胆红素脑病时,可见脑皮质、丘脑和基底神经核被胆红素深染。Ⅰ型患者行肝活检可见肝细胞内质网较为突出,偶见不规则小泡,细胞质内存在特殊颗粒;Ⅱ型患者行肝活检可见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出现肥大、增生。
通过父母是近亲结婚,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异常可直接判断为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若是显著黄疸,血清胆红素>340μmol/L,且无溶血证据,肝功能及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正常,苯巴比妥治疗无效者,则可以诊断为Ⅰ型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若黄疸较轻,血清胆红素<340μmol/L,苯巴比妥的治疗有效,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者,则可以明确诊断为Ⅱ型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
是由多种原因使红细胞破坏增加,产生大量游离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而发生滞留性黄疸,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有血型特点,其母O型,患儿为A或B型,母亲Rh阴性,血常规提示溶血,肝功正常,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是遗传病,父母近亲结婚较多。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为罕见遗传病,需长期持续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移植,能防止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损害发生。
Ⅰ型因肝细胞内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故胆红素葡萄糖醛基转移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治疗无效;Ⅱ型患者肝脏细胞内有少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的作用下可以促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一定程度降低血浆胆红素水平。Ⅰ型对苯巴比妥无效,Ⅱ型可取得一定效果。
锡原卟啉为一种血红素加氧酶的抑制剂,使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的过程被抑制,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可取得满意疗效。
肝移植的本质是肝酶的替代治疗,活体亲属供肝肝移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肝脏来源短缺的严峻局势,可以减少患儿的等待移植时间,进而降低长期暴露于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免疫排斥药物的改进,手术技巧的提高及抗新药物的不断研发,目前数据显示小儿肝移植的3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再次肝移植的发生率也降低到10%以下。
蓝光照射疗法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疗法的疗法,适用于生理性及病理性黄疸。研究显示高强度的蓝光疗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血浆胆红素水平,并减少对血浆置换的需求。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Ⅰ型是由常染色体上UGTlAl基因的变异引起,包括基因的缺失、插入、基因突变等改变。通过导入正常UGTlAl基因,增大10%或者10%以上的UGT酶表达,可在降低胆红素水平以及预防核黄疸发生上发挥疗效。但目前仍不成熟,尚处于实验阶段。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Ⅰ型及Ⅱ型不可完全治疗,Ⅱ型预后比Ⅰ型好,早期及规律治疗可延长患儿的生存时间。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为罕见遗传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Ⅰ型预后不良,大多数在出生后18个月内死于胆红素脑病或后遗症;Ⅱ型预后较Ⅰ型好,轻型患者可存活至成年。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患者早期需给予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辅食不宜添加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成活的患者饮食需多样性,忌生冷刺激及难消化食物,避免不规律饮食、暴饮暴食等。
饮食要注意多摄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和瘦肉等。
辅食的添加上,要注意避免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鱿鱼、沙丁鱼、鱼籽、蟹黄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以及肥肉、猪油等高动物脂肪食物。
食物脂肪应该分在各餐之中,不要集中在一餐内。
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性及难消化的食物。
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主要以促进患者的胆红素恢复正常,黄疸值程度降低为主,同时需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如嗜睡、惊厥、颈项强直及手足徐动等表现。注意口服用药的剂量,不可私自更改服药剂量。
了解各类降胆红素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病人应正确服用。
注意保护患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密切监测血清间接胆红素,观察患儿黄疸程度,一旦患儿出现嗜睡、惊厥、颈项强直及手足徐动等表现,考虑核黄疸警告期,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脑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
Ⅱ型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等药物,因该药能同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使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诱发胆红素脑病。
由于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为遗传病,预防方面应避免近亲结婚,婚前双方可进行基因检测,以避免患儿患此病。
孕妇在孕早期可进行基因筛查,明确是否存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
避免近亲结婚,父母双方婚前可进行基因检测。
孕妇在孕期应避免接触射线、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患儿生后可进行基因筛查。
4246点赞
[1]Moon DB,Lee SG.Liver transplantation[J].Gut Liver,2009(3):145-165
[2]Huang CS,Tan N,Yang SS,Sung YC,Huang MJ.Crigler-Najjar syndrome type 2[J]. J Formos Med Assoc,2006(105): 950-953.
[3]刘德培总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消化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07):39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