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是指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因病变而狭窄,致使穿过其间的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常见的原因有出口处组织液压增高,局部出现粘连,静脉淤血扩张和水肿等。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许多骨科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而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发生炎症,导致局部组织粘连,坐骨神经出口狭窄,压迫坐骨神经,从而产生症状。好发于臀部长期受寒者、重手法按摩者,以及臀部外伤者。
臀部外伤、慢性劳损及长期在潮湿与寒冷情况下工作,以及因重手法推拿而引起局部肌肉组织创伤性反应。
由于局部长时间遭受外伤、劳损、寒冷刺激的持续作用,从而引起臀深部组织炎症。
炎症导致局部水肿与渗出,后期形成粘连,增加了局部组织的内压,缩小了出口处的空隙。
坐骨神经由于被固定于狭小的盆腔出口之中而最先遭受压迫,出现坐骨神经受损症状和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压痛。
长期的受凉或者劳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臀部炎症,由于炎症的侵袭,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此疾病。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好发于41~50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由于局部遭受外伤,引起臀深部组织的炎症,导致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狭窄。
由于臀部长时间遭受劳损、寒冷刺激的持续作用,从而引起炎症和坐骨神经出口狭窄。
重手法推拿引起局部肌肉组织创伤性反应,导致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炎症和狭窄。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受损症状和臀部压痛,病程较长可并发足下垂。
主要表现为干性受累的特征,即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及其所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等。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小腿肌萎缩,甚至足下垂等症状。
以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体表投影位置,即坐骨结节与大粗隆连线的中、内1/3上方约2.54cm处,压痛最剧,且沿神经干走行向下放射。
长期神经受压,导致踝和足明显的背伸无力,出现行走时脚后跟蹬地时,可引起足前部拍打地面等表现,治疗主要是解除神经压迫。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患者,出现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和臀部压痛时,应及时就诊于骨科,进行相应的检查,包括下肢旋转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组织液压测定等,这些检查的阳性提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发生。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需要与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椎管内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患者,出现自臀部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或下肢的明显感觉、运动异常时,应及时就诊。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患者出现症状时,需要就诊于骨科。
在家有无自己吃过止疼药?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臀部、大腿后部或小腿后部的放射痛、臀部压痛等)
有无臀部外伤史?
有无臀部长期受寒史?
有无重手法按摩史?
下肢旋转试验阳性,肢体内旋使梨状肌及上孖肌、闭孔内肌和下孖肌等处于紧张状态,以至加重出口处狭窄,可诱发坐骨神经症状。除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外,还有小腿外侧及足底部麻木感。
直腿抬高试验 一般均为阳性,此试验并非特异性的。
组织液压测定约超过正常值(1.33kPa,10mmHg)的一倍以上,高于正常值50%即属异常,这一测定主要用于某些诊断困难者。
肌电图改变 如坐骨神经受压引起损伤、变性,肌电图可呈现震颤电位或单纯相等变化。
其他 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判断神经受损的程度;术中探测出口部有无通过性受阻及局部外观有无病理异常等均有助于确诊。腰椎X线摄片,除中老年患者显示与年龄、外伤相应的退行性变外,多无明显异常。
约半数以上病例既往有重手法推拿史或外伤风寒史。
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干性痛,压痛点位于坐骨神经出口处,而非椎旁,下肢旋转试验90%以上为阳性。
多无阳性发现。
坐骨神经出口周围压力测试高于健侧的50%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可酌情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测试。
具有间歇性跛行,有主诉多而体征少、腰椎后伸受限及压痛三大特点,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无明显压痛。
有典型的下肢放射痛,但属神经根性痛,其所引起的症状不同于坐骨神经干性痛症状,且腰部症状较明显。对个别难以鉴别者,可进一步做组织液压测定或脊髓造影。
持续性疼痛,尤以夜间为剧,并有与受压神经根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且发病早期往往出现膀胱直肠症状。对个别难以鉴别者,可行MRI、CT检查。
以女性多见,盆腔疾患所引起的骶丛神经受压,除了坐骨神经受刺激,并出现症状与体征外,臀上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阴部内神经等也可同时被波及。因此,其症状更广泛,与骶丛神经分布相一致,一般不难区别。
仅从病史上本病与梨状肌综合征很相似,临床上容易混淆,但由于二者压迫坐骨神经部位不同而体征上也有明显差异。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单纯的梨状肌发生炎症、水肿、肥厚、变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因此将下肢外旋致使梨状肌本身的收缩与痉挛,可诱发坐骨神经症状。而单纯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狭窄症时,下肢外旋出口部反而松驰,故症状减轻是重要鉴别要点。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方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臀部的保暖、防治组织粘连、营养神经、消除水肿等治疗,手术治疗主要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扩大减压术。
诸如长期坐位,腰骶部受寒、受潮,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伤等均应避免。
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例如弥可保、神经生长因子等。
局部封闭:可应用醋酸强的松龙加1%普鲁卡因压痛点处封闭。
口服神经滋养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地巴唑等。
脱水疗法:急性期或发病初期可口服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及类固醉类药物可的松等。
抗炎镇痛:第一线首选药物为NSAIDs。
对上述疗法无效或症状较严重需早日施术者,可行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扩大减压术。
诊断明确,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且已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的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患者。
除外椎管内疾患及腰骶部肿瘤。
除外盆腔疾患及盆腔肿瘤。
对已施椎管内手术者,应仔细检查,并排除系椎管内病变复发或并发症者。
对与椎管内疾患并存者,应判定以何者为主而决定施术先后。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经治疗预后尚好,不影响自然寿命。神经受压后,早期表现为功能性改变,解除压力后可在短期内恢复;但长期压迫,致使发生器质性改变时,特别是在伴有明显外伤情况下,则难以完全恢复。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经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通常可以治愈。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多食富含维生素B饮食,以营养神经,忌烟、酒。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豆腐、鸡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忌烟、酒,避免进食刺激性、油腻、生冷食物。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患者应避免长期坐位,腰骶部受寒、受潮,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伤,禁止剧烈活动或重体力劳动。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腰骶部保暖,避免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伤,避免久坐。禁止剧烈活动或重体力劳动,急性期需卧床。
α-糜蛋白酶作用较强,但有致出血倾向,使用时应注意。
非手术者应注意腰骶部的保暖,避免久坐和重体力劳动。
手术者术后次日可开始下肢活动及抬举训练,拆线后逐渐开始正常活动。
病情缓解后再次出现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以及臀部压痛时,应及时至骨科就诊。
预防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主要是避免长期腰骶部受寒、受潮,以及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伤等,导致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炎症的行为。如出现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应及时就诊,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以滋养神经。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无特殊筛查方法,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者,出现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以及臀部压痛时,应及时就诊于骨科,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从事重物劳动时应佩戴好护具,保护好腰部。
避免长期坐位,避免腰骶部受寒、受潮,以及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伤等。
当腰部有不适或者扭伤时,应及时治疗。
4419点赞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王子健等主编,实用部位骨科[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3.11,262.
[4]成羿,韩根勇编著,运动系统痛症鉴别诊断[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08,264.
[5]李存孝,马保安,周勇主编,腰腿痛诊断与治疗[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5,1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