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疾病,它是随着间歇性外斜视突变而来,即经常处于外斜状态。可以为交替性外斜视,或一眼有注视倾向。大多数患者,外斜是由于间歇性外斜失去代偿引起的,这些患者一般无弱视。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可治愈。预后要注意眼部卫生,不能用手揉眼睛;日常注意饮食,定时三餐,合理膳食。
恒定外斜视是由间歇外性斜视突变发展或先天性遗传而来,先天性遗传概率较小。若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出现间歇性外斜视之后若不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变成恒定性外斜视。
由于家族遗传,导致下一代也患有恒定性外斜视,虽然先天性遗传概率较小,但仍需有所警惕。
一般婴儿出生6个月以内会出现该病,多由间接性外斜视发展而来,多见于12岁以前的幼儿,发病率占外斜视的20%,暂无可靠数据说明该疾病与患者性别、生活地区有关。
间歇性外斜视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
该病具有一定遗传倾向,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患该病的几率较大。
远视以及近视会影响眼睛的调节、集合作用,可诱发恒定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患者普遍表现为眼部疼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且部分患者可能还会有聚光能力差、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可并发弱视、微小度数斜视等疾病。
由于眼睛斜视带来的眼部不适。
眼睛聚光能力减弱,视野模糊。
眼部出现集合功能不足,难以聚焦。
患者的眼睛可长期处于向外斜视的状态。
患者的双眼无法同时内转。
患者立体视觉缺失,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形态。
向同侧注视时,患者无法用另一侧的眼睛注视该侧物体。
即一种同时伴有垂直的亚型的水平斜视,在患者向上或是向下看的时候,眼睛可出现明显的斜度变化。
患者时常出现眼睛肿胀、疼痛等症状。
胃肠道出现不适,引起恶心、呕吐。
由于长期的斜视导致视力矫正后低于正常视力,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长期的斜视导致患者治疗后仍然有可能伴随微小斜视的症状,比如当一只眼睛注视时,另一只眼的视线会出现偏离。
当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尽早接受医院的正规治疗,当患者到达一定年龄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通过视诊、眼压检查、屈光检查来诊断,要注意与间歇式外斜视相鉴别。
当患者出现斜视的症状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患者出现视觉障碍或患者出现恒定性的斜视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什么时候出现这种症状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视力下降、呕吐、眼睛疼痛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几岁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通过观察患者的眼部,初步判断其外斜视的程度,大致估出外斜角变化,判断患者是属于哪种斜视。
通过非接触性眼压计吹出的气体压平眼角膜的面积测定眼压。
先滴散瞳液,分散瞳孔,再用仪器精确地查出患者屈光度数,方便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判断。
患者应依据医生的治疗作眼球运动,明确眼球运动是否到位,判断是共同性斜视的运动相对亢进或不足,还是麻痹性斜视的运动障碍。
一般是让患者注视33cm远的光源,明确斜视度。
明确患者有无出现立体视觉的缺失以及立体视敏度。
该检查可评估患者眼部融合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患者在出生6个月以内发现,或是由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来。
有大角度的外斜视。
立体视和双眼注视功能较差。
综合上述可以对恒定性外斜视进行诊断。
间歇性外斜视介于外斜视与恒常性外斜视之间,视力好的交替性外斜视,多是由于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的原因以融合功能不全为主,外斜视患者深度觉差,无远近感,易走错台阶。如果努力动用集合性调节,使眼维持正位时可使眼呈近视化,多为单眼视,双眼视困难。间歇性外斜视的特点是间歇性、眼位不稳定,检查时应变化观察位置,注意是否伴有分离性垂直偏斜。
对于病情不严重或年龄不够的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当患者病情严重且满足手术年龄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也可以考虑通过正位视训练进行治疗。
可通过眼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大部分患者可消除复视,并重建双眼立体视觉功能。
年龄超过6个月的患儿,应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尽可能恢复双眼单视,术前勿做其他治疗,该手术也可在12岁以后做。
该手术矫正率较高,普遍外斜视患者使用此术治疗。
该手术方案治疗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若患者眼部肌肉组织较差,适用此手术方案。
正位视训练:主要包括生理复视法、障碍阅读法、斜视遮盖法等,该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外斜视。根据眼科专业医师指导,制定一套严谨的训练方案,坚持训练,可以逐渐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恒定性外斜视患者还可采取三棱镜、负镜过矫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恒定性外斜视在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均可治愈,部分患者出现严重斜视,导致治疗周期也会有所延长。一般情况下预预后良好,在手术治疗结束后的7~14天内应该继续追踪观察和治疗,定期做眼部检查、测视力,防止病情继续恶化。
恒定性斜视能治愈,该疾病可通过手术方法治愈。
恒定性斜视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在手术治疗结束后的7~14天内应该继续追踪观察和治疗,定期做眼部检查、测视力,防止病情继续恶化。
恒定性外斜视的饮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出现眼部不适等症状,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烟酒,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故药当禁忌。同样含酒饮食,如酒酿、药酒等均不宜饮用。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牛奶等。
宜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生菜、胡萝卜、洋葱、梨、苹果、香蕉、奇异果、菠萝等。
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的洁净,避免用手去揉眼睛,避免用未消毒的纸巾、湿巾等擦拭眼睛。正确规范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恢复,帮助患者减轻病症,避免术后引起的并发症。术后患者应注意病情变化,若有不适,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使用柔质且消过毒的物品擦拭眼睛,保持眼睛的洁净,避免用手揉眼睛。
控制每天的用眼时间,少使用电子产品,多户外活动,避免眼部疲劳,有利于术后恢复。
患者术后应持续追踪观察病情,定期去医院复诊。若病情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术后的治疗和恢复。
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儿童,术后应带原矫正眼镜,且尽量不用近距离视力,以免调节而至内斜视的复发。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污染,因此术后洗脸时不要打湿伤口,可用无菌盐水或医用酒精擦拭。术后应注意修养,一周内尽量好看或不看电视、报纸,以减轻肿胀和淤青。
儿童应定期检查视力,早发现可以在早期采取相关治疗措施,以免病情恶化。若家族有多人患有此病,家长应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多留心,若出现斜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每年定期做1~2次的眼部检查,若眼部有不适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做准备、早治疗。
注意休息,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用眼,导致用眼疲劳。
保护眼睛,做眼保健操,按摩眼部,不要用手揉眼睛,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等。
4609点赞
[1]沙翔垠,徐军.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0.
[2]梅满海.视光眼镜问题集[J].2008.139.
[3]李俊英,现代眼科医护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9-200.
[4]要跟东,李翘.眼科主任查房[J].2010:364-368.
[5]李平余.婴儿和儿童眼病早发现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1-16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