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棘头虫病的病原体为念珠棘头虫,鼠是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主要是因为偶尔误食含有活感染性棘头体的食粪甲虫或蜚蠊,常见于儿童,发病率极低,可口服硫双二氯酚、丙硫苯咪唑等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念珠棘头虫病的病原体为念珠棘头虫,念珠棘头虫以吻突的吻钩固着于肠黏膜,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可使固着的局部肠黏膜发生坏死、炎症。本病比较罕见,好发于儿童中。
虫体以吻突上的吻钩叮住肠黏膜,并不断向肠壁侵犯,直至累及更深层,引起肠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和小出血,重者可导致肠穿孔,引起迟发性腹膜炎。
可使叮着部位周围的肠黏膜发生坏死、炎症、溃疡,此外尚可出现神经症状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本病发病率极低,属于罕见病。全国第二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时,在广东省惠东县等地有新的感染病例发现(1997)。
鼠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我国在福建、广东、海南岛及贵州等省的鼠体内曾发现过本虫。
某些食粪性甲虫类及蜚蠊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在我国尚未曾有过调查。在国外数据报告中要有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等,有人报告在蜚蠊体内可100余个感染性棘头体。
生活在食粪甲虫或蜚蠊数量多的地区的儿童容易被感染,年纪较小的儿童,没有判断能力,容易误食含有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类。
大多数患者在感染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会贫血,有时候会并发肠穿孔、腹膜炎等疾病。
虫体侵犯肠黏膜,甚至侵犯更深层,虫体会释放毒素,有毒有害物质会使得肠黏膜坏死,因此患者会出现腹泻以及腹部的疼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如头痛、耳鸣等,具体原因不详。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黄、贫血面容,可能与虫体在人体内寄生有关。
虫体不断向肠壁深层侵犯,直至累及浆膜下层,导致肠穿孔、腹膜炎等。
主要由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或物理性损伤所导致,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以持续性剧烈腹痛为主要表现,伴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可并发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危重症。
念珠棘头虫病常被误诊,尤其在早期,需要与蛔虫病等相似疾病鉴别,粪便检查可以确诊患者是否感染念珠棘头虫病。小儿哭闹不安,并且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面黄、日渐消瘦、小儿哭闹不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轻微的腹痛、腹泻,应及时就医。
严重的腹痛,难以忍受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自己买药治疗了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周围地区是否有很多食粪甲虫或蜚蠊?
附近有没有儿童出现类似的症状?
病原学检查是指使用各种方法检测人体内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取材包括人体的血液、尿液、粪便、呼吸道标本、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眼部及耳部标本、泌尿生殖道标本、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该虫特点为吻突12~15排吻钩,每排7~8个。
棘头虫在人体内大多在尚未发育到性成熟阶段之前即引起肠穿孔,除少数病例外,一般在粪便中很少查到虫卵,因此给本病的确诊带来一定困难。检查方法以汞醛浓集法为最好,其次是水洗离心沉淀法,再次为饱和硫代硫酸钠浮聚法,直接涂片法检出率最低。
人感染棘头虫后,虫体偶尔可自然排出,或服驱虫药后排出。如合并肠穿孔,进行手术时亦能发现虫体,根据虫体的形态特征可以识别。
蛔虫病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穿过肠壁引起腹膜炎,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根据吃甲虫史可以与本病鉴别。
阑尾管腔发生梗阻和激发感染时引起阑尾炎,开始为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凭此点可以与本病鉴别。
由于病理因素发生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本病不会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患者年龄、吃甲虫史及发病的地区性可以与本病鉴别。
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腹膜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疼痛多剧烈,难以忍受。根据患者年龄、吃甲虫史及发病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可以与本病鉴别。
念珠棘头虫病患者症状轻微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若症状严重,病情险急时应立即采取手术的方式,取出人体内的念珠棘头虫,目前尚无理想的驱虫药。
腹痛者给解痉药,营养不良、贫血者应加强营养、补充铁剂。
驱虫药物,不过有轻度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和荨麻疹等不良反应。
作用是补充铁剂,适用于营养不良或贫血的患者。
肠道病变演变为急腹症时应立即手术治疗,并钳出虫体,对出现各种外科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但施行肠切除要慎重,一般采用手术取虫为宜。
念珠棘头虫病只要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情控制良好,大部分都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需遵医嘱按时进行复诊。
经过正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念珠棘头虫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念珠棘头虫病患者主要通过粪常规、血常规等检查项目查看恢复情况。
念珠棘头虫病患者无特殊的饮食宜忌,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均衡丰富即可。
念珠棘头虫病患者应按照医嘱口服药物,饮食营养均衡,手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去医院复查。
口服用药,了解驱虫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营养要均衡,宜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忌辛辣刺激。
手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拆线前不碰水,拆线后2天可碰水。
孩子年纪小,对药物分辨不清,因此应在家长协同下按照医嘱定时服用药物。
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病情恶化时及早与医生沟通。
念珠棘头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本病应以预防为主,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进行预防,消灭中间宿主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消灭甲虫,有人感染或动物感染的地区要广泛进行调查,查明其种类及其生态,积极进行防治,以消灭棘头虫传播媒介,是本病最有效而最简易的预防方法。
本病常见于儿童,因此要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积极灭鼠,减少传播源。
4514点赞
[1]段义农等主编.现代寄生虫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726-727.
[2]文心田,于恩庶,徐建国等主编.当代世界人兽共患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676-167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