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主要通过控制疾病进展的方式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基本能得到治愈。
其患者一般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而导致,大部分脂肪肝患者早期并没有症状,往往由常规体检发现,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代谢性肝炎,长期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酒、服用一些特殊的药物、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可能造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是指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无过量饮酒)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最终形成的肝硬化。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来自于酒精以外其他的因素,最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所致,常见于胰岛素抵抗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其肥胖、高血压等疾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质代谢紊乱,脂质合成增加外输减少,沉积在肝脏,从而易引发脂肪肝。
由于肥胖者脂质代谢异常,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易引发脂肪肝。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发达地区成人的患病率为15% ,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人患病率为20%~33%。
有胰岛素抵抗的老年人患者。
患有代谢综合征及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人。
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的老年人。
有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的老年人。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症状,可能出现乏力、消化不良、肝区疼痛等症状或肝脾肿大等体征,此外也可出现代谢综合征表现。
绝大多数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适、肝区疼痛等非特异症状,常在常规体检中偶然发现肝大。
除肝病相关表现外,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大多有代谢综合征表现,包括向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等。
当老年人出现乏力、消化不良、肝区疼痛以及代谢综合征表现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于消化内科,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进行血液检测、腹部超声、肝脏活检等结果综合诊断,注意与酒精性肝病相鉴别。
如老年人出现乏力、消化不良、肝区疼痛、右上腹不适等症状或在体检中发现肝大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等并发症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乏力、消化不良)
患者体重是多少?
患者有无糖尿病?
有没有做过其他检查或治疗?
患者平时喜欢运动吗?
通过检测血常规、肝酶水平、肝炎病毒指标及血糖血脂水平是否存在异常,显示白蛋白降低说明肝合成功能减退,从而判断是否有脂肪性肝病。
可对局灶性脂肪肝与肝内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腹部超声主要检查的是肝、胆、胰、脾、肾,可显示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FibroTouch是一种完全无创的肝脏检测设备,可以提供肝脏纤维化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定量结果
显示肝腺泡3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可判断有脂肪肝。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通过临床表现、无饮酒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确诊。
出现乏力、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适、肝区疼痛、肥胖等临床表现,查体有肝大体征。
患者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克/周。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回声强于肾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肝脏活检显示肝腺泡区有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通过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细胞升高。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细胞升高,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2。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长期大量饮酒史,血常规检查显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1。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主要是通过控制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如停用可能引起该病的药物,改善不良习惯。并适当进行药物治疗肝脏疾病,保肝抗炎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是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可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促进肝组织再生。
可以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的肝功能异常的恢复,能够稳定肝细胞膜,增强肝细胞微粒体酶的活性。
是一种常用的降低血脂的药物,可以大大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且可升高高密度胆固醇。
常见的有二甲双胍、罗格列酮,主要是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血脂,防止糖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硬化。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较好,大部分患者病情终身稳定,不会引起其他继发疾病,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进行复查。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患者应每6个月做包括肝脏、胆囊和脾脏在内的上腹部超声检查。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健康饮食,超重或肥胖患者需减轻体重,平衡膳食。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应控制膳食热卡总量,采取低糖低脂的平衡饮食。
少吃含蔗糖或果糖饮料以及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如动物脂肪、炸鸡、油条等油炸食物。
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豆类、谷物类、蔬菜和水果等。
由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在日常护理时应注意其他伴随疾病的发生,患者应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提高机体抵抗能力,注意按时、按量用药,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患者应适当运动,如快速步行、游泳等,加强体内脂肪消耗,增强体质。
老年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发怒等。
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老年人由于体制较弱,所以患者需每半年需要就医测量体质量、腰围、血压、肝功能、血脂和血糖,以免加重疾病。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重要的是做到早期预防,老年人应定期做好体检工作,生活中注意控制体重,戒烟酒,从高危因素上进行有效预防。
老年人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胆囊和脾脏在内的上腹部超声检查,筛查是否有恶性肿瘤、代谢综合征相关终末期器官病变以及肝硬化的并发症的发生。
坚持锻炼,适当运动,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和腹围,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摄入。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血糖、血脂。
4782点赞
[1]王丽萍,张晓宇,邵海峰.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现况调查及应对策略[J].河北医药,2018,40(21):3330-3332+3337.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63-166.
[3]王琦,谢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的热点及难点[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1):1-3.
[4]刘梅林主编;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组织编著;胡大一,祁芸芸主审.老年医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12(10):380-38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