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是因多种药物、毒物及某些疾病,引起血红素合成过程发生障碍,铁不能与原卟啉整合而积聚在线粒体内,铁利用障碍致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和无效造血出现贫血。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属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的表现之一,包括缺铁性贫血、真红细胞增多症、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病及恶性肿瘤等导致的贫血,以及受到某些药物和毒物的影响。
如异烟肼、环丝氨酸、吡嗪酰胺,均可对抗铁粒幼细胞贫血抑制血红素的生物合成。氯霉素可抑制线粒体的蛋白质,包括某些细胞色素及其氧化酶,从而影响血红素合成酶和ALA合成酶的活性。氮芥、硫唑嘌呤等抗肿瘤药物,也能引起暂时的铁粒幼细胞贫血改变。此外,乙醇能抑制吡哆醇转变为有活性的辅酶形式。铅也能抑制血红素的合成。慢性乙醇中毒和铅中毒均可发生铁粒幼细胞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可见于许多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淋巴瘤或转移癌等。发病机制不清楚,贫血程度较轻,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较少。部分患者伴有巨幼红细胞增多和血清叶酸降低。少数患者用大剂量吡哆醇、叶酸或雄性激素治疗可使贫血减轻,预后取决于其原发病。
长期过量饮酒,发生酒精依赖者,血红素合成受到酒精的阻碍,可引起乙醇中毒,诱发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继发于上述原发病,临床上并不多见,无具体发病率的统计。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无季节性、地区流行性及男女性别差异。
如异烟肼、吡嗪酰胺、氯霉,素均属结核病患者用药。其会对抗铁粒幼细胞贫血抑制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引发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可继发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病及恶性肿瘤。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患者的典型症状为贫血表现,即全身乏力、皮肤苍白,同时表现原发病的症状,如结核病人可有低热、咳嗽。少数患者出现皮肤和巩膜变黄、尿量减少时,提示有并发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
患者的贫血常为轻度到中度,症状不明显,进展也比较缓慢,所以常被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也可以出现较明显的症状。
可以出现皮肤苍白、全身无力。
乏力、活动耐力的下降。
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气短、心悸、呼吸急促。
皮肤色素沉着,四肢多见。
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
患者还可以表现为原发疾病的一些症状,如慢性感染的低热、结核病的咳嗽和咳痰、肺脓肿的大量脓痰、炎症性肠病的腹部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等。
机体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血红蛋白携氧到组织减少,可引起组织缺氧。
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变黄、腹水、昏迷等。
较少见,无尿是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患者尿量少于100ml/d。
患者常因原发病的症状就诊于对应的科室,通过血液学检查发现贫血。为进一步明确贫血诊断,可行骨髓穿刺活检、铁代谢及检验等项目,该疾病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鉴别。
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发热者,应及时就医。
出现全身乏力、皮肤苍白、头晕者,应及时就医。
患者常因原发病表现就诊于不同的科室,如肺结核者就诊于感染科。
贫血严重者可到血液科会诊。
为何来诊?
有什么症状?皮肤苍白、乏力症状持续多久?
既往有什么病史?有无长期服药?
有无家族遗传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红细胞具有同时存在低色素和正常色素两种细胞群的双形性,是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特征。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细胞低色素为突出。亦可见异形碎片、靶形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和点彩红细胞增多,特别是继发于铅中毒者。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成减低。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红为主,幼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见巨幼样变、双核、核固缩,胞质常缺少或有空泡。粒系细胞相对减少,原发性患者可见粒系的病态造血。巨核细胞一般正常,骨髓铁染色对诊断非常重要。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均明显增加,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占15%以上,有时可高达30%~90%,并可见含有铁颗粒的成熟红细胞。
铁代谢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缺铁性贫血明显不同,血清铁(SⅠ)、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均明显增高,TS甚至达到饱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或减低。
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依据是小细胞低色素或呈双相性贫血,骨髓红系明显增生,细胞内铁和外铁明显增加。并伴有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出现,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总铁结合力降低。常有原发病表现,或者曾有药物或毒物接触史。铁粒幼红细胞>10%,即可诊断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因为干细胞发育异常起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病理环铁粒幼细胞<30%,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粒系发育异常,单系造血祖细胞生长异常。临床经过呈进行性,转变白血病较多约占10~40%,存活时间>5年占20%,通过骨髓穿刺活检的结果进行鉴别。
有阳性家庭史,血片中可见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可出现异常的血红蛋白带,环形铁粒幼细胞<15%,以此鉴别。
凡诊断为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者,均应试用大剂量吡多醇治疗,获得性患者应查找病因并治疗。铁负荷过多时应予祛铁治疗,并治疗并发症。
由药物或毒物引起者应立即停用致病物,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贫血严重者可予维生素B6治疗,遵医嘱坚持每日吡哆醇口服治疗。
作用是增加铁的利用,纠正贫血,常用药物有右旋糖酐铁、硫酸亚铁等,首选口服铁剂治疗。如无法耐受,可选择肌肉注射铁剂。
骨髓红系细胞有巨幼样变者可予叶酸治疗。
无效者应定期输血,尤其是少儿,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体内铁负荷过多,病情许可者应采用放血疗法,病情不能耐受可予祛铁治疗。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原发病诊治得当者预后较好。贫血表现可通过对症治疗治愈,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是否危及生命,取决于原发病的病情进展,贫血表现多无后遗症。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贫血是继发于原发病,能否彻底治愈取决于原发病。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是否危及生命,取决于原发病的病情进展。
建议患者遵医嘱定期进行原发病的复查,贫血表现可通过每月检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来持续跟进。
贫血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针对贫血原因的不同制定合理的膳食,如缺铁性贫血病人应食富含铁质的食物。患病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
宜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蛋黄、鱼、豆类、紫菜、海带及香菇、木耳等。
有些溶血性贫血病人忌食某些酸性食物和药物,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磺胺等,以减少血红蛋白尿的发生。
患病期间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
患者应注意日常休息,家属帮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急性贫血以及重度贫血病人,家属要密切观察心率、脉搏、血压及呼吸改变。治疗期间尽量保持心境平和,避免大的情绪波动。
应根据病人贫血的程度及发生速度制订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病人在活动期间和活动中需自测脉搏,当脉搏≥100次/分,应停止活动。
重度贫血者应卧床休息,同时抬高床头。保持房间温暖,需要时增加盖被,以防因寒冷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氧。
家属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协助重度贫血病人完成沐浴、翻身、进食及其他日常活动。病人起床和如厕时改变体位宜缓慢,要扶墙起立,避免登高,防止晕倒摔伤。
对急性贫血以及重度贫血病人,要密切观察心率、脉搏、血压及呼吸改变。
老年病人在输液、输血时,应有家属安排专人陪护。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报告医生。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尚无直接预防手段,可从日常增强机体免疫力、远离刺激因素、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感染等方面,进行原发病的预防。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可通过体检行血液学检查进行筛查。
日常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加强日常锻炼来增强免疫力。
工作和生活远离辐射和化学物质等危险刺激因素。
有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病史者,再次出现如出现贫血、皮肤色素沉着症状,应尽快就医,行相应检查排除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可能性。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加强自身免疫防御能力,消除慢性严重疾病这一病因。
4865点赞
[1]马梁明,王涛,田卫伟主编.新编血液科住院医师问答[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12,21.
[2]王显鹤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手册[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8,201.
[3]华敦洪,莫晓云,林鹰著.常见疾病的实验诊断[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163.
[4]叶芳,苏丽萍,申徐良主编.血液病知识问答手册[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1,23.
[5]王鸿利,叶裕春主编,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68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