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H)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炎症侵犯下丘脑垂体的罕见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垂体前、后叶功能减退及蝶鞍占位性病变为特征,可出现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的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多饮、多尿等表现,并可同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肉芽肿性垂体炎、黄瘤病性垂体炎、IgG4相关性垂体炎、坏死性垂体炎和混合型垂体炎。
指有明确病因的垂体炎,包括继发于鞍上疾病(Rathke氏囊肿、生殖细胞瘤、颅咽管的垂体炎)、作为全身性疾病(如韦格纳肉芽肿、结节病、结核和梅毒等)一部分的垂体炎以及由免疫调节药物引起的垂体炎。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病因不明,但与垂体的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自身免疫介导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垂体,破坏垂体正常结构,甚至可影响邻近的组织器官。也有学者认为,该病是由免疫系统直接攻击垂体抗原所致。
目前基本认同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但具体的自身免疫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的机制是胎盘和垂体共同表达某种抗原或高度同源性的抗原,妊娠时母体免疫系统攻击胎盘抗原,同时交叉损伤垂体表达的抗原,引起垂体特异性炎症。目前已知胎盘绒毛膜生长催乳激素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具有高度同源性。也有学者认为该病是由免疫系统直接攻击垂体抗原所致,但什么原因启动这一免疫攻击尚不清楚。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是少见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逐渐认识及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影像MRI的技术进步,被诊断的病例越来越多,但其具体发病率尚不清楚。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在全世界27个国家有报道,主要是日本 、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该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女:男为6:1), 而且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女性与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5±13)岁和(45±14)岁。该疾病最常见于妊娠晚期或产后妇女,也可发生于青春期前或绝经后。
妊娠或分娩后女性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如果机体调节不及时,易发生该病。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的临床表现多变,主要由四类症状组成,包括垂体压迫症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尿崩症和高催乳素血症。部分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可有较长的潜伏期,其症状变化主要取决于炎症累及的范围和病变的严重程度。
头痛和视觉障碍最为常见,是最初的症状和就诊的原因。典型者表现为突发性头痛,以双额、后眼窝和双颞多见。
患者将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如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伴有乏力、倦怠、纳差、体重减轻、头晕、直立性低血压等。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尿比重和尿渗透压降低,血渗透压升高等。
出现在约1/4的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患者中,表现为闭经和(或)溢乳。
患者可能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近30%的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患者会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相对少见的有Addison病、1型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因该病分类比较多,有些疾病为罕见病,不太容易区分,所以需要患者住院治疗,进一步查明病因,对症治疗。患者如出现视力下降、闭经或存在该疾病的家族病史,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治疗。
若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如果出现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烦渴、多饮、闭经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因该病好发于妊娠或分娩后女性,所以进行定期产检非常重要,一旦发现体内激素有异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优先选择内分泌科室就诊。
如果出现鞍内肿块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者,可去神经外科就诊。
月经是否规律?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视力下降、闭经、纳差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痛、视野缺损、烦渴、多饮等症状)
免疫力是否正常?
最近是否经常口渴?
如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细胞受累,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降低;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细胞受损,血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显示,促甲状腺激素对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降低;当分泌促性腺激素细胞受损时,血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及雌二醇或睾酮水平降低,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显示,黄体生成素对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反应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多为正常,少数患者可升高,生长激素水平可正常或降低。
目前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极其有限,但高滴度的抗垂体抗体,尤其是高滴度的抗垂体细胞抗体阳性,对垂体炎的诊断意义较大。
影像学检查
可精确显示垂体的大小和有无视交叉等周围组织受累现象,排查颅脑肿瘤。可见垂体、垂体柄呈对称性、均匀性增大,增强MRI显示强化均匀,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垂体CT的冠状薄层强化扫描也可明确垂体体积大小。
蝶鞍X线检查可显示扩大的蝶鞍。
可明确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的组织类型,是诊断的金标准。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早期大体标本显示不同程度的垂体增大,质地较坚韧,镜检显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散在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没有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可聚集成生发中心,免疫组化提示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D4+T细胞和B细胞。随着病程进展,垂体组织还可发生不同程度坏死、萎缩、纤维化。
根据患者症状、血激素测定、自身抗体检测、MRI等检查可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的金标准:
患者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烦渴、多饮、闭经、纳差等症状。
血激素测定可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轴等轴系相关激素水平异常。
自身抗体检测可发现垂体细胞抗体阳性。
磁共振可发现垂体、垂体柄呈对称性、均匀性增大,增强磁共振显示强化均匀,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等影像,并可排除肿瘤等垂体病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根据镜下表现明确诊断。
希恩综合征常出现于产后,表现为垂体功能减退,易将垂体炎误诊为希恩综合征。但希恩综合征有分娩时大量出血史,最常影响性腺轴,临床表现为长期衰弱无力、无乳汁分泌、闭经、阴毛腋毛脱落等,MRI 显示垂体萎缩,密度显著减低,甚至在蝶鞍区出现空腔回声,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垂体炎表现为垂体激素分泌的减少,而功能性垂体瘤往往表现为垂体功能激素分泌的亢进,其他激素正常或降低;对于非功能性垂体瘤,也可表现为垂体激素分泌减退,常最先影响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而垂体炎最常影响肾上腺皮质轴,其次是甲状腺轴和性腺轴,生长激素减少的情形较少见。
影像学对于鉴别垂体炎和垂体瘤十分重要,垂体炎的头颅X线摄片显示鞍底平坦,骨质未受损,而垂体瘤常压迫鞍底骨质,造成鞍底破坏下陷;垂体炎的MRI显示垂体均匀对称性增大,,体柄增粗,但很少偏移,而垂体瘤MRI显示垂体不对称性增大,信号不均,垂体柄有偏移。增强扫描垂体炎迅速均匀强化,还可出现硬脑膜尾征,如果垂体后叶受累,神经垂体的正常高信号会消失,而垂体瘤则轻度不均匀延迟强化,很少出现硬脑膜尾征,垂体后叶的高信号也持续存在。
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的病程也呈现出反复缓解与复发的特点,其治疗目标主要是缩小肿块大小、替代缺乏的激素和缓解高催乳素血症。 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治疗。治疗原则是使肿大的垂体缩小和替代缺失的内分泌功能,方法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激素替代治、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可缩小垂体,改善部分患者的垂体功能。
部分患者需要联合使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但垂体激素分泌缺乏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针对患者缺乏的不同激素进行补充,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激素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对于存在尿崩症的患者,可予去氨加压素(弥凝)等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
该药能改善患者的高催乳素血症,同时改善视野缺损情况,但对垂体的大小无明显影响,对整个病程的进展意义也不大。
多数患者无需外科治疗,如果出现鞍内肿块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者,可行减压术或垂体切除等缓解症状。
主要用于免疫抑制药物无效或作为手术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经过上述缩小垂体肿块的治疗,大多数(68%)患者颅内占位症状能够改善,但长期有激素缺乏症状,还需激素替代治疗。18%的患者能够完全治愈,不再需要进一步治疗。6%的患者会反复复发,多次复发的患者垂体会随着病程延长逐渐萎缩。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积极进行治疗,部分患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反复复发。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患者饮食上为了后期治疗,患者需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忌食辛辣食物,尽量清淡饮食,控制盐的摄入。
建议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比如鱼、虾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控制盐、碘摄取量,成人每天摄入标准碘盐6~8g即可获得120~150μg碘,完全可满足大多数成年人的生理需要量。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患者的护理主要是使机体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不要出现巨大波动,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头痛的患者需要提高重视,发现异常到医院就医。
不同疾病分类有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医生要告知患者具体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若患者出现头痛加重、突发视野缺损、烦渴、多饮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部分患者属于垂体激素分泌缺乏,需要进行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针对患者缺乏的不同激素进行补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激素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由于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所以定期检查体内激素水平对预防和及早发现该病有重要意义。
检测体内激素水平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项措施,发现激素水平异常需要及时干预。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宜清淡饮食,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4792点赞
[1]杨祖威,孙首悦.自身免疫性垂体炎[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11):1008-1012.
[2]田攀文,陈德才,卢春燕.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2):130-13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