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是记忆痕迹在大脑中的丧失,表现为对既往感知过的事物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指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新的记忆还是能够形成,这属于器质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遗忘时段的长短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极端逆行性遗忘很少发生,但被认为是最严重的遗忘症,一旦发生,往往出现完全永久性记忆损失,甚至出现个体身份识别障碍。它往往涉及长时期记忆存储脑区的永久损伤,如新皮层,较难治愈。
暂时梯度逆行性遗忘是最广泛的逆行性遗忘类型,表现为暂时或短期性提取障碍,涉及系统性记忆巩固,往往伴随顺行性遗忘。在逆行性遗忘发作后,经常会自动康复。
焦点逆行性遗忘通常指表现出轻微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的心因性遗忘,往往由心理障碍或创伤事件引发的,而不存在躯体损伤。
孤立逆行性遗忘是逆行性遗忘的极端形式,与可见丘脑病变相联系。孤立逆行性遗忘表现为严重失去提取过去事件和信息的能力。
单纯逆行性遗忘与暂时梯度逆行性遗忘不同,它没有顺行性遗忘的特征。在大部分逆行性遗忘和顺行性遗忘相伴随的案例中,这是非常罕见的逆行性遗忘类型。
逆行性遗忘的主要病因包括脑损伤、酒精和缺乏维生素B1、心理创伤、胃癌和严重营养不良等,不传播,本病好发于高龄老人、抽烟酗酒者以及生活饮食不健康者。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脑外伤、大量酗酒可诱发逆行性遗忘。
大脑局部损伤或病变,如阿尔兹海默病、脑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创伤性脑损伤、感染导致的脑损伤、手术引发的脑损伤、脑部肿瘤以及颞叶癫痫等均可导致逆行性遗忘。
长期慢性滥用酒精可导致维生素B1缺乏,长期维生素B1缺乏会损伤包括间脑、前脑、颞叶在内的脑区,进而产生逆行性遗忘。中风导致间脑损伤或基因障碍阻断维生素B1合成也可产生相似的症状。
逆行性遗忘也可以在没有任何脑损害情况下发生,这称为心因性遗忘或心因性神游,通常是由心理问题产生的,而不是神经系统问题。
胃癌和严重营养不良所致硫胺缺乏也可导致遗忘。
包括血管性病变、缺氧、一氧化氮中毒、第三脑室肿瘤、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等。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米达唑仑、氟硝西泮、替马西泮、三唑仑及尼美西泮等有强效失忆效应,可诱发逆行性遗忘。
意外事故导致的脑外伤也可诱发逆行性遗忘。
大量酗酒也是逆行性遗忘的诱因之一,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25%,并伴宿醉现象,可诱发逆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较为少见,发病率较低,目前尚没有较为成熟的流行病学调查。
高龄老人以及有遗忘家族史的人群,遗忘发生率较高。
长期抽烟、酗酒的人较正常人更易产生遗忘现象。
嗜好高脂、高糖饮食,肥胖、超重、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出现遗忘。
逆行性遗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可有情感迟钝、定向障碍、学习能力下降等表现,可伴有感觉异常或丧失、智力障碍和精神性格异常、判断力和理解力下降等表现。
逆行性遗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特别是近期接触过的人名、地名和数字最易遗忘,为了弥补这些记忆缺陷,常产生错构和虚构。
患者意识清晰,其他认知功能仍可保持完好,可有情感迟钝和缺乏主动性。
严重记忆缺损的患者常有定向障碍,特别是对时间、地点定向不能辨别,但罕见有自我定向障碍。
患者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亦难以回忆新知识,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
逆行性遗忘可伴有感觉异常或丧失,肌肉无力、活动受限、丧失平衡性和协调性,以及反应迟钝等,常见于脑中风、脑部肿瘤、慢性酒精中毒、严重营养不良、化学试剂或重金属中毒等。
逆行性遗忘可伴有某种程度的智力障碍、精神性格异常、语言障碍、理解障碍、丧失运动协调性等,可见于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等。
逆行性遗忘可伴有判断力和理解力下降,难以分析和思考复杂问题,出现社交困难、性格和精神状态发生显著变化,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痴呆患者。
若患者出现头部受创后或不明原因记忆障碍,应就诊于精神科,进行体格检查、认知功能评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逆行性遗忘。
头部受创后,自觉记忆力减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不明原因记忆障碍,经他人提醒仍不能回忆,应及时就医。
自觉记忆障碍并伴有情感迟钝、定向障碍、学习能力下降等表现,应立即就医。
患者头部受创后或不明原因的出现记忆障碍,应就诊于精神科。
遗忘从何时开始、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日常生活中都是如何表现的?
遗忘发生前是否发生过脑部或其他部位的创伤?
遗忘的同时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如情感迟钝、定向障碍、学习能力下降等)
既往有无长期酗酒或遗忘家族史?
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
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患者全身各处肢体、皮肤是否存在畸形、肌肉抽搐或中毒迹象。患者面部表情、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患者视力、听力、嗅觉、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等是否正常。上述检查若有异常,可能提示逆行性遗忘。
评估患者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定向能力,如能否辨认日期、地点和任务,语言表达、语言理解、阅读和书写能力,能否按医生指令完成某项动作。据此可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具体病因。
脑电图检查可用于癫痫的诊断,分析病变的具体部位。
包括头颅CT、头颅磁共振、经颅多普勒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可显示病变具体部位、波及范围、严重程度等。
疑似脑部肿瘤或病情难以明确的患者,可行脑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诊断逆行性遗忘的主要依据是:
记忆损害,尤以短时记忆比近事损害明显。
无即刻记忆损害,如数字广度测验、无意识障碍及注意障碍、完全性痴呆。
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发现有相关脑损伤或脑部疾病史,非酒精所致脑病。
虚构、自知力缺乏、情绪改变、意志减退,如缺乏主动性,有助于诊断。
心因性/癔症性遗忘症常有严重的创伤性的生活事件,临床上多表现为局限性或选择性遗忘,遗忘的内容与创伤性生活事件有关,通常没有学习和回忆困难。
遗忘常发生于癫痫发作后,脑电图检查可鉴别。
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起病急骤,病程短暂,认知障碍具有波动性,均有助鉴别。
除有记忆障碍外,还有明显的智能障碍,以及失语、失用、失认等认知功能缺损。
目前尚没有针对性的药物用于治疗逆行性遗忘,主要治疗方法为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因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如戒酒、补充B族维生素等。逆行性遗忘只能长期持续治疗,治疗周期尚不能确定。
目前没有有效的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药物只能起到缓解记忆减退和思维障碍的作用,常用药有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盐酸美金刚。
卒中患者应尽快尽早治疗,越早开始可行的卒中康复计划,恢复功能的可能性愈大。
首选药物治疗,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预防血栓形成。若检查显示颈动脉脑血管过于狭窄,可进行手术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为改变长期大量饮酒的习惯,逐渐减少饮酒量,以实现戒酒的目的。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对症处理。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美芬、纳洛酮、纳曲酮等可减轻酒精依赖。苯二氮䓬类药物可预防严重戒断反应。
应降低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应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通过手术改善血流,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等。
硫胺缺乏导致逆行性遗忘者,应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
营养神经的药物可参与神经的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常用药物有甲钴胺、谷维素、七叶神安片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应用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避免脑组织缺血损伤。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
胆碱酯酶抑制剂有助于帮助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缓解记忆减退和思维障碍,常用药有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
颈动脉狭窄严重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改善颈动脉血流,降低脑组织缺血损害引起遗忘的风险。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在患者的股动脉做一个穿刺小孔,将保护装置透过导管送至颈部动脉,再置放支架,即可将已呈现硬化、狭窄的颈动脉部位撑开。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催眠治疗是治疗遗忘的最有效治疗方法,催眠有助于恢复失去的记忆。部分病人不能自行恢复,催眠治疗亦不成功时,可静脉注射异戊巴比妥,使病人镇静下来却并未入睡,然后在此药的作用下进行检查。轻柔的讲解也有助于帮病人恢复记忆。
病人恢复以后,仍需进一步的心理治疗,特别是精神分析治疗,帮助病人找到遗忘的原因,使病人遗忘症状得到逐步缓解。
逆行性遗忘只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达到预防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对寿命影响较小。若遗忘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逆行性遗忘目前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缓解症状,不能治愈。
逆行性遗忘为精神类疾病,对寿命影响较小。
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外伤后遗忘症指从受伤时起到正常记忆的恢复。以逆行性遗忘不常见,即指对受伤前一段经历的遗忘,多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可发生持久的近事遗忘、虚构和错构,称外伤后遗忘综合征。
逆行性遗忘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记忆力,若出现遗忘症状加重,如发生频率增高、遗忘事物的范围增加等,应及时到精神科复诊,进行体格检查、认知功能评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治疗。
逆行性遗忘患者应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避免油腻、油炸、高盐、高脂肪的食物,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吃核桃、鸡蛋和牛奶,有助于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使大脑功能恢复正常。
宜吃核桃:核桃果仁内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B等成分,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延缓脑细胞的衰弱进程,提高思维能力。
宜喝牛奶:牛奶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它还含有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1等元素。
宜吃鸡蛋:对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大有好处。
逆行性遗忘患者的护理以采取各种措施提醒患者每天的重要事项为主。若遗忘症状较重,需有人全天看护。应对逆行性遗忘患者的颅脑病变进行监测,以便及早掌握病情变化。常常抚慰患者,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需注意戒烟、限酒,做好安全措施保护头部,避免外伤。
轻度遗忘患者可以借助电子产品提醒每天的重要事项。
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记事本、记事贴、挂历方法提醒每天的重要事项。
重度遗忘患者需要有人全天看护、照顾,以免发生意外事故或走失,发生人身危险。最好随身携带标有患者名字及家属联系方式的物品。
逆行性遗忘患者若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应监测饮酒量、饮酒频率以及与遗忘症状的相关性,积极戒酒。若是由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应定期对颅脑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家人要常常抚慰患者,减少患者因遗忘而对自身价值产生的怀疑,帮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酒精是引起逆行性遗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戒烟、限酒,减少酒精和尼古丁对脑神经的损害。
应做好安全措施,保护头部,以免发生颅脑外伤,如骑车戴安全帽、开车系安全带等。
逆行性遗忘的预防包括戒烟、限酒、做好安全措施,避免脑外伤,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积极控制感染等,定期进行颅脑检查,及早发现颅脑病变或脑血管病变并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预防逆行性遗忘的发生。
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颅脑病变或血管狭窄等疾病,早期进行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能有效减少卒中发生的概率,有效预防逆行性遗忘。可半年检查一次,甚至间隔更短的时间。
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体重。
每天坚持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积极治疗各种细菌、病毒感染,避免其波及脑部,对脑组织造成损害。
4988点赞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黄晓雪.逆行性遗忘研究综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00(014):69-7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