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炎症的总称,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致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其中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占少数,约20%~30%,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有时还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细菌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接触病原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正常人上呼吸道黏膜存在很多皱襞,易于某些病原体定植,当过度劳累、烟酒过度、受凉、淋雨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体大量繁殖,释放毒素破坏黏膜,病原体侵入黏膜、肌层、腺体等,引起炎症。慢性炎症是因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或理化因素长期反复刺激而致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会厌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有鼻炎、急性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等。可见于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埃可病毒等。通常在受凉、过度劳累、烟酒过度、内分泌失调或其他全身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由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引起。而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定植于上呼吸道的细菌大量繁殖,释放毒素,侵入黏膜,导致继发性感染。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可降低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使细菌更易繁殖。
大声说话过久、用力呼喊、剧烈咳嗽可引起急性喉炎。
烟酒过度、长期接触粉尘刺激局部黏膜,可使其防御能力下降。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细菌感染可继发于病毒感染,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由于致病病毒类型较多,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弱且短暂,故可反复发病。
带有病原体的唾液、鼻涕可通过患者打喷嚏、咳嗽喷溅出,以气溶胶的性质在空气中漂浮,传染给他人,使其患病。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的致病菌多为其部位的定植菌,免疫性疾病患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无法完成免疫反应,这些细菌大量繁殖,释放毒素,从而致病。
这类人群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更容易大量繁殖,侵入黏膜,出现局部黏膜肿胀、渗出物增多等表现。
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患者,既往急性炎症反复发生,从而演变为慢性炎症,黏膜增生和萎缩,机体屏障受到破坏,更易受到细菌的侵入。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卡他症状、局部症状及伴随的全身症状等。多数患者以局部症状为主,出现并发症者可伴其他系统症状。
如鼻塞、喷嚏、流涕等,多见于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见黏液脓性鼻涕。
如咽喉痛、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等,多见于咽炎、喉炎、会厌炎、扁桃体炎等,扁桃体炎可见黄色脓性分泌物。
患者多突然出现高热情况,体温在39℃以上。
鼻窦炎还可伴有头痛及面部疼痛,慢性炎症者还可出现嗅觉减退或消失、头晕、耳鸣、视力减退等症状。
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过度肥大时可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不畅等。
耳部可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连,鼻咽部炎症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引起耳部炎症,可出现耳鸣、耳部流出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此病致病菌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细菌常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病毒常为腺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表现为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伴发热,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患者可能并发肾小球肾炎,高热出现蛋白尿,进行尿常规检查蛋白尿情况会加重。
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就医,主要就诊于呼吸内科,也可以根据相应病情选择耳鼻喉科或急诊科就诊。通过血常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以及相应的体格检查,明确疾病诊断。同时该疾病还需要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相鉴别。
患者口服药物后,局部症状进行性加重或持续高热不退者,应尽早就医治疗。
年老体弱合并基础疾病,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就医。
急性会厌炎或扁桃体过度肥大患者,如出现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应立即就医。
为呼吸系统疾病首选呼吸内科。
可出现耳、鼻、咽喉的症状,也可到耳鼻喉科就诊。
如出现呼吸困难等急症,也可急诊就诊。
最近出现了什么症状?
最近是否有发烧?
是否有诱因?(如着凉、烟酒过度等)
有什么伴随症状?(如发热、耳鸣、头痛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伴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或触痛,偶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里哦啊接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尿液中蛋白含量情况。
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但上呼吸道感染病程较短,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耗时常,通常先经验性用药。
出现以下情况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
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如鼻部症状如鼻塞、喷嚏、流涕等情况。咽喉部症状如咽喉痛、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等,可伴有发热、畏寒。
体格检查时可见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伴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或触痛,偶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值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即可诊断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动物皮毛、灰尘、低温等刺激引起。可出现突发性连续性喷嚏、鼻痒、鼻塞和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此病有过敏原,鼻部症状多呈突发性,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无过敏原,症状也多在着凉、疲劳等诱因后相继出现。可通过过敏原检查提示明确过敏原或血IgE升高,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为流感病毒引起的,多散发,病毒变异时可出现爆发大规模流行。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等。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尤其是鼻部、咽部症状,可以此鉴别。咽拭纸取标本后利用相关技术检测病毒核酸,明确致病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还可以通过痰液涂片标本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等方法确定病原体,有助于鉴别诊断,区分致病病原体为流感病毒还是细菌。
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X线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强。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肺部影像学检查为阴性,可相鉴别。
麻风、脑炎、脊髓灰质炎、肝炎、心肌炎等疾病前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症状。如果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反而出现新的症状,多为相应病变器官的表现如心悸、神经症状等,可与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并应进一步检查,如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丙型肝炎病毒RNA测定等,明确诊断并与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抗感染治疗,同时应对症治疗。对于继发于病毒感染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抗感染、对症治疗即可。
如患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等疾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有窒息风险,需进行急症治疗。
吸氧、雾化吸入、减轻黏膜水肿。
静脉滴入抗菌药,严重者予以2种以上抗生素。
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可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烦躁不安者可给予异丙嗪,痰多者可给予祛痰药,必要时可喉镜吸痰。
经上述处理仍有严重缺氧或Ⅲ度以上喉梗阻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青霉素G是治疗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及螺旋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对于链球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均以青霉素G作为首选药。
青霉素V能口服给药是其主要的优点,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但抗菌作用弱于青霉素G。临床用于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及肺炎链球菌所致鼻窦炎、中耳炎等轻症感染。
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大肠埃细菌和肺炎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但对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弱,部分厌氧菌亦对其敏感,流感杆菌中度敏感。口服用于轻度感染和部分中度感染的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暂时性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升高。
临床主要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也用于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服用后常见胃肠道反应。
左氧氟沙星作为氧氟沙星左旋异构体,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具有很好的作用。
其活性代谢产物是强效的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进入肺、气管、支气管、鼻黏膜及中耳等部位。可用于咽炎的治疗。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药物治疗为主,无手术治疗。
多数患者病程短、病情轻,口服药物治疗即可治愈。症状较重或出现并发症者,尽早住院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大多数患者痊愈。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治愈。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及时合理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热退3天后可复查血常规,如降低或恢复正常即好转。如一周后症状加重,应就诊进一步检查。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饮食应做到忌辛辣食物,忌烟酒,少食或禁食甜腻、油腻食物,给予半流食或软食,有助于局部症状的缓解,帮助病情恢复。
忌辛辣食物,多刺激咽喉部黏膜,可使黏膜水肿加重。
忌烟酒,这是由于烟草、乙醇可以刺激呼吸道、口腔黏膜,减弱机体屏障保护作用。
少食或禁食甜腻、油腻食物,如奶油、牛油、巧克力、糕点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局部细菌繁殖,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进食半流食或软食,减少呼吸道、口腔局部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日常生活管理应注重生活环境及习惯的护理。病情监测可通过复查血常规,可以直观且客观的提示机体炎症好转情况。
保持室内通风,每日通风时间不低于30分钟,注意室内湿度,过分干燥更易使水肿的黏膜、局部扩张的毛细血管破裂。
多饮水,保持口腔、咽部黏膜湿润,冲洗局部细菌,患病期间注意休息,不应过分劳累。心理上,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疾病,告知患者不要有紧张心理情绪,保持良好心境。
患者及家属可以监测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缓解的情况,可反映病情变化情况。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重点在于避免诱因、提高自身抵抗力,可以进一步通过血常规、胸片等检查筛查此病。
对于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可以进一步通过血常规、胸片等检查筛查此病,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且胸片未见异常,筛查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受凉、过度劳累,注意保暖,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抗寒能力。
药物治疗症状不缓解者,出现新症状患者,及时就诊。
4638点赞
[1]呼吸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05):422-426.
[2]郑煜,陈霞.呼吸系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2-245.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1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