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道功能障碍是指直径在2mm以下的终末支气管因长期慢性炎症、感染、吸烟、职业粉尘、过敏等因素导致的炎症、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等病变,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气道阻塞的早期表现,以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呼吸困难、发绀、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细胞性细支气管炎是细支气管壁和腔的急性炎症过程。高分辨率CT表现为线样和结节状外周阴影,即所谓的树芽征,这些异常代表垂直于或平行于CT层面的充满黏液或脓液的扩张的细支气管。
多见于日本,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单核细胞炎症。病人表现为非特异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高分辨率CT表现为分支状线样和结节影,此征是黏液栓和小气道增厚,伴有紧贴肺泡壁的渗出。其他表现还包括细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马赛克灌注和空气潴留。
又称为吸烟者细支气管炎,特征是呼吸性细支气管轻度慢性炎症,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及毗邻肺泡内色素沉着性巨噬细胞聚积。
病理学上是小气道壁的不可逆性纤维化,造成管腔狭窄和阻塞,与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吸入有害气体、结缔组织病、移植术后及药物诱发等原因相关。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的组织学特征是腔内息肉状结缔组织肿块,表现为沿细支气管播散或于局部与细支气管壁相连。主要CT表现包括单侧或双侧气隙实变影,分布主要沿胸膜下或者支气管旁。
小气道功能障碍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由终末支气管因长期慢性炎症、感染、吸烟、职业粉尘、过敏等因素导致小气道发生炎症、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等病变。
小气道是指直径小于2mm,第13级~24级支气管,其自支气管树的第13级分支开始,走行于肺实质中,经逐级分支直至与肺泡相连。小气道具有管壁薄弱,无软骨,管腔纤细,纤毛减少或消失,黏膜下腺体少或缺失的特点,故其易受到易受炎症、分泌物及微生物等影响,当长期慢性炎症、感染、吸烟、职业粉尘、过敏等因素刺激小气道后会致使小气道黏膜损伤、管腔阻塞,炎症易波及气道全层及其周围组织,从而导致小气道功能障碍。
长期吸烟或者长期受到粉尘刺激,可诱发机体出现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产生局部非特异性炎症,从而损伤小气道黏膜,导致小气道管腔阻塞。
缺乏锻炼:可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使小气道更易感染。
目前对于小气道功能障碍尚未有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气道反应性增高,小气道长期处于炎症刺激中。
过敏会导致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可导致小气道黏膜损伤。
可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使小气道长期受到炎症刺激。
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以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呼吸困难、发绀、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多为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咳痰,痰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支气管毛细血管出现破裂时偶尔会带血丝,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性质黏稠。
起初只在急性加重和剧烈活动后出现喘息、胸闷、气短,随病情发展,后期可在日常生活中甚至静息状态下出现。
随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缺氧时可出现发绀。
严重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出现嗜睡、意识障碍,甚至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的表现。
是小气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从而导致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
长期气流受限引起肺动脉长期缺氧,久而久之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成为肺源性心脏病。
因气流受限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缺氧或(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出现呼吸衰竭后可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引起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加之因肺部循环障碍及肺动脉高压更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脑组织的损害,而引起肺性脑病。
患者若出现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医,完善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检查(胸片、胸部CT)、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注意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疾病鉴别。
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果既往已明确小气道功能障碍,出现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加重,或出现痰液性质变稠,甚至咳黄脓痰等,需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嗜睡、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诊急诊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急性发作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可至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如有无发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等)
有无长期吸烟、长期直接粉尘等?
直系亲属有无相关病史?
是否有过以下症状?(如有无呼吸困难、发绀、嗜睡、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有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等肺气肿体征,急性期可闻及哮鸣音,合并感染时可有湿罗音,严重缺氧时可见口唇、甲床发绀,合并严重肺心病时可有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征。
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症状,亦可排除贫血所致胸闷、气短。
可了解有无呼吸衰竭、低氧血症、酸碱失衡等情况,可评估严重程度。
可辅助排除心血管疾病所致胸闷,合并肺心病时亦有典型改变。
可观察肺部及气道情况,吸气相CT扫描,测量和计算相关参数等指标,对临床小气道病变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肺容量、肺活量、潮气量、第一秒呼吸率、呼吸峰值的测量、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脉冲震荡法等,通过检测可了解呼吸道是否存在气流受限,还可了解肺容量的大小,通过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可准确诊断支气管哮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肺、气道病变等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脉冲震荡法常应用于早期小气道病变患者的诊断当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有无吸烟史、过敏史、长期接触粉尘或刺激性气味病史等危险因素,有无咳嗽、咳痰、胸闷、喘息、气短等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肺功能检查最大呼吸流速·容积曲线测定变化为MEF小于MIF。降支凹向肺容积轴。Vpeak降低且提前出现。Vmax25%及Vmax50%/Vmax25%明显降低。FVC逐渐减少。等流量容积测定出现等流量容积点提前,等流量容积增大。
胸部影像学检查典型表现为小叶中央出现小的边缘清楚的结节、线或分枝状软组织密度影,似指套征在小气道中的缩影,为小气道被脓液、黏液或炎症渗出所扩张或(和)充盈的结果。
亦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闷、喘息、气短等临床症状,但患者往往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听诊肺底部闻及湿罗音,其胸部X线提示心脏扩大、肺水肿,肺功能测定提示限制性通气障碍(而非气流受限),通过病史、体征、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往往较易鉴别。
有反复发作咳嗽、咳痰特点,常反复咯血,合并感染时咯大量脓性痰,查体常有肺部固定性湿性啰音。部分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其胸部影像学结果与小气道功能障碍有较大差异,故较易鉴别。
亦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但其常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痰检可发现抗酸杆菌,胸部X线片检查可发现结核病灶,通过上述伴随症状及痰检、胸部影像学结果,该病与小气道功能障碍不难鉴别。
其咳嗽、咳痰的特点为刺激性咳嗽、咳痰,可有痰中带血,或原有慢性咳嗽,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胸部X线片及CT可发现占位病变、阻塞性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结合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至肺活检,可较容易与小气道功能障碍相鉴别诊断。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是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止咳、祛痰、平喘、抗感染、抗过敏、抗炎等治疗,争取早期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出现并发症。
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以及剧烈运动,同时注意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流通,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急性发作时不要太过慌张,否则容易加剧胸闷、喘息等症状的程度,应平静下来,尽快联系医生。
适量的体育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既往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应常备沙美特罗、沙丁胺醇等缓解药物,急性发作时可吸入缓解,稳定期时应遵医嘱长期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预防用药控制病情。
对于痰量或分泌物多的患者,应使头偏向一侧,开放气道,及时清理口咽部分泌物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用药物包括复方甘草合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促进排痰,减轻小气道阻塞,一般不推荐使用中枢性镇咳药。
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能药物,比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克伦特罗、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氨茶碱、多索茶碱、异丙托溴铵等,可有效控制小气道阻塞引起的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患者年龄及所在地常见病原菌,经验性选则抗生素,或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对应的抗生素。
一般采用布地奈德、甲强龙、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效缓解症状。
包括扑尔敏、西替利嗪、孟鲁司特等药物,可有效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若有口唇皮肤青紫色等缺氧症状,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时,建议采取长期家庭氧疗,流量控制在1~2l/min,每日需吸氧8小时以上,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小气道功能障碍早期若经及时规范的治疗,一般可控制疾病进展,不会影响寿命;若控制不佳并且已有并发症,则预后较差,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小气道功能障碍早期经积极规范治疗,一般可控制疾病进展,使症状缓解甚至消除。病变发作至中晚期后不可逆转。
小气道功能障碍早期治愈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若发展为不可控制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预后较差,寿命可受到明显影响。
患病期间应每天注意胎动情况,遵医嘱定期监测胎心、胎盘功能变化,继发细菌感染、血象升高的患者应在抗感染治疗后3~5天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感染控制后及时停药,避免影响胎儿发育。
对于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饮食上要注意避免可能刺激呼吸道的饮食,如过敏食物、辛辣食物,同时严格戒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忌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花椒等,此类食物可刺激呼吸道,诱发或加重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从而加重病情。
严格戒烟:吸烟是导致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可刺激呼吸道,加重或诱发相关呼吸症状。
加强营养:宜多食高蛋白的肉类、蛋类和奶制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
应避免进食鱼、虾、蟹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日常护理主要注意避免受凉以及劳累,以免导致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同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等。
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减少不良刺激,病室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
教会患者有效的排痰方法以及有效的呼吸技巧,气道分泌物较多者应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充分排出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病情稳定后适当进行快走、慢跑等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免疫力,病情允许者适当参加轻松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不要在剧烈咳嗽时进食或饮水,避免误吸呛咳,在平时进食、饮水时也应该注意避免呛咳误吸。
嘱医嘱用药,了解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需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切勿随意停药或减量,避免导致病情加重。
远离粉尘、烟雾、油烟、化学药品等刺激性气体,过敏体质者要远离过敏原。
已明确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注意是否出现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急性加重,以及是否出现痰液性质变稠,甚至出现咳黄脓痰、呼吸困难、发绀、嗜睡、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病情出现加重或控制欠佳,此时需立即就医治疗。
对于小气道功能异常的患者,若发展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支气管哮喘者,需严格遵医嘱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该类药物使用后半小时应及时予清水漱口,避免口腔真菌感染)预防急性发作、控制病情发展。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预防措施中最重要的是戒烟、控制有害气体吸入。同时积极防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中老年长期慢性咳嗽者、年龄较小的哮喘患者、长期接触粉尘者、长期吸烟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小气道功能障碍并及时予以干预。
适量运动、饮食合理,增加免疫力和耐寒能力。
流感多发区、多发季节应避免出入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出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
长期慢性咳嗽者、哮喘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避免病情加重。
避免长期在粉尘较大、有刺激性气体等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建议戒烟。
易过敏者应远离花粉、动物毛发、尘螨等致敏物。
4843点赞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191-1223.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3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