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囊肿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腮腺部位发生的囊肿,可分为潴留性腮腺囊肿和先天性腮腺囊肿。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腮腺肿块、颊部肿胀、面部瘘口,严重者可导致感染、癌变等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手术及药物治疗,预后尚可。
由于腮腺导管堵塞发生的腮腺囊肿。
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腮腺囊肿,包括皮样囊肿及鳃裂囊肿。
腮腺囊肿的主要病因为导管阻塞和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腮腺炎患者、腮腺及导管外伤者。
腮腺发生炎症、外伤、瘢痕形成或异物存留时使导管阻塞,分泌物在局部潴留,形成潴留性腮腺囊肿。
先天性腮腺囊肿包括皮样囊肿和鳃裂囊肿两类。皮痒囊肿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鳃裂囊肿是一种先天发育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鳃裂上皮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未完全吸收,残留上皮团膨胀所形成,主要由第一腮弓发育异常所致。
腮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病,我国发病率可达6.3%,其中潴留性腮腺囊肿比较少见,此类腮腺囊肿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此类人群易由细菌感染发生腮腺炎,导致导管阻塞。
炎症可阻塞导管。
在外伤及伤口期间形成瘢痕而导致导管阻塞。
腮腺潴留性囊肿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腮腺囊肿的典型症状包括腮腺肿块、颊部肿胀、面部瘘口,部分腮腺囊肿可导致感染和癌变的并发症。
腮腺潴留性囊肿主要表现为腮腺区的无痛性肿块、生长较为缓慢,并且没有功能障碍,早期不易发现,一般在长到一定的体积后才会被发现,位于浅表部位的皮样囊肿触及有柔韧感。
随腮腺囊肿生长出现颊部肿胀感,无疼痛,按压有酸麻感,与腮腺导管囊状扩张有关。
鳃裂囊肿容易继发感染,破溃或者切开后形成不愈的瘘,面部瘘管外口可以在耳垂和下颌角之间,经常从瘘口溢出黄白色豆渣样物。
腮腺囊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可出现全身高热,囊肿破溃后流脓,形成瘘口。
腮腺囊肿为良性,但可以发生癌变,原发性腮裂癌较罕见。
当出现腮腺肿块、颊部肿胀、面部瘘口的症状及时就诊口腔科,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腮腺囊肿注意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癌相鉴别。
当出现腮腺肿块、颊部肿胀、面部瘘口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腮腺肿块持续增长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合并感染出现全身高热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腮腺肿块、颊部肿胀、面部瘘口)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有加重或缓解因素吗?
近期受过面部外伤吗?
既往其他疾病吗?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肿块的位置、大小,表面皮肤有无破溃、流脓。扪诊检查会发现肿块柔软,有波动感,边界不清,无粘连,基底活动差,穿刺可见无色透明的液体
腮腺潴留性囊肿B超检查可见病变区为无声区,后壁及后方回声明显增强。先天性腮腺皮样囊肿B超检查为囊性影像。
穿刺可见无色透明的液体。腮腺囊肿为潴留性囊肿时,其囊液的成分就是唾液,其中可以检测出唾液淀粉酶。先天性腮腺皮样囊肿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可见分化良好的表皮样细胞。
腮腺囊肿的诊断主要依据腮腺肿块、颊部肿胀、面部瘘口的典型症状的有无,以及B超结果,必要时结合组织病理学穿刺检测出唾液淀粉酶从而确诊腮腺潴留性囊肿。
该病患者多数有急性局部红肿热痛史或伴有全身消耗性疾病,表现为高热,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肿胀,皮肤发亮,耳垂上翘,压痛明显,口内腮腺导管口红肿,可流出混浊液体甚至脓液,涂片可查见脓细胞可与腮腺囊肿相鉴别。
该病为无痛性渐进性腮腺部肿块,实性,界限清楚,中等硬度,结节状,可活动,无压痛,通过B超检查可见均匀实性低回声,并且其中有细小蜂窝样结构,而腮腺囊肿多为无回声区或者囊性影像。
该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如疼痛、面瘫和增长速度快等,最常见的有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为高度恶性肿瘤,其界线不清,质硬,可有隐痛或部分面瘫,有较高的颈淋巴转移率,通过病理学检查为癌细胞,而腮腺囊肿为良好的表皮样细胞,可以鉴别诊断。
腮腺囊肿多数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合并感染的患者需要结合抗生素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2周左右。
属于广谱抗生素,对多数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适于合并感染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每次用药前均需试敏,避免出现过敏的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头孢呋辛酯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应范围广,对细菌有很好的杀伤作用。不良反应不常发生,但应用之前也需要试敏。
囊肿切除术是腮腺囊肿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囊肿,若与周围的腮腺腺体有粘连,则应切除部分的腮腺组织。由于面神经穿行于腮腺腺体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损伤面神经的主干及分支,所以手术中一定要注意保护面神经。若腮腺囊肿有继发感染则需消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可以进行手术。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腮腺囊肿的预后良好,一般都能治愈而且不影响自然寿命,几乎没有后遗症,腮腺囊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需遵医嘱按时复查。
腮腺囊肿一般都能治愈。
腮腺囊肿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发生癌变者寿命可能缩短。
腮腺囊肿的患者在术后几乎没有后遗症,少数出现神经损伤。
腮腺囊肿患者术后一周及6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或遵医嘱复查。
腮腺囊肿患者的饮食需由流食逐渐过度为正常饮食,禁食辛辣的食品,术后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患者痊愈。
患者术后24小时需要以流食为主,可以喝牛奶、鱼汤、肉汤等,逐渐过度到半流食,待伤口恢复后过度为正常饮食。
患者术后禁食辛辣的食品,以避免有辛辣食品刺激;需要戒烟、戒酒,并注意清淡饮食。
患者术后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多吃鸡蛋、牛肉、鱼虾等食物,补充新鲜瓜果蔬菜,有助于患者痊愈。
腮腺囊肿患者的护理主要是术后伤口清洁与休息,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腮腺部肿块有无缩小,面部肿胀有无减轻,以及面部瘘口是否流脓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患者术后需要注意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注意更换纱布,避免出现感染,注意伤口有无渗液,面部有无感觉异常。保持口腔卫生。
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可以头稍垫高,避免出现伤口肿胀,避免触摸伤口。
患者术后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室内开窗通风,避免免疫力低下出现继发感染。
患者进行运动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如戴头盔、面罩等,避免发生外伤影响康复。
患者要养好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漱口。
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腮腺部肿块有无缩小,面部肿胀有无减轻,以及面部瘘口是否流脓进行病情监测,术后一周行超声检查术后恢复情况。
家属注意在治疗期间多陪伴患者,避免患者因面部不适或恐惧手术,家属应告知疾病性质,通过手术可治愈,不要太过担心。
腮腺囊肿在术中有损伤面部神经的可能,若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异常及时就医。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不得随意换药或加减药量,避免出现菌群失衡。
腮腺囊肿的预防主要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预防感染,以及注意面部保护避免损伤腮腺管。对于先天性腮腺管发育异常者,需要每年进行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对于先天性腮腺管发育异常者,需要每年进行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日常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避免日夜颠倒,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面部外伤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避免出现瘢痕压迫腮腺管。
患有腮腺炎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可以用温热盐水漱口。
4267点赞
[1]王智明,叶明,杨东升,等.45例腮腺囊肿临床病理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6,25(02):199-203.
[2]莫祝宁,李旭熙.超声在腮腺囊肿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02):73-74.
[3]赵怡芳.腮腺囊肿的临床病理观察——11例报告[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3):278-280.
[4]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7-30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