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猪囊尾蚴病是猪肉绦虫(Teniasolium)的蚴虫(猪囊尾蚡)寄居于皮下组织所引起的皮肤病,又称猪囊尾蚴病。人为猪肉绦虫的唯一宿主,自粪便排出虫卵,故患者为本病的传染源。猪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囊虫病,其危害性远较成虫大。本病为世界性分布,东欧、巴基斯坦、印度、墨西哥和中美、南美多见。在我国分布较广,见于华北、东北以及河南、江苏、山东、西藏、青海、云南等地。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较多,皮损表现为孤立散在的圆形或椭圆形皮下结节,若发生于其他组织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病临床可分为两型,囊虫病和绦虫病,分别为此虫的不同时期的感染。治疗多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药物,也可手术切除皮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为猪囊尾蚴感染,可感染眼部、脑部、皮肤、肌肉等组织,并造成相应的症状。
为成虫感染,多表现为成虫爬出肛门、有时候也会出现腹痛的症状。
若寄生在大脑运动区皮质层,可出现癫痫、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截瘫等症状;若在小脑还可出现共济失调、小脑失语等症状。
大多数寄生在眼底深部,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轻者出现视力障碍;重者可失明。特别是虫体死亡后由于强烈的炎症反应而引起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及全眼球炎,发生视网膜脱离,并发白内障、青光眼、最后导致眼球萎缩。
皮肤猪囊尾蚴病的主要病因为感染猪肉绦虫或其蚴虫猪囊尾蚴所引起。可通过异体感染(外源性感染),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通过自体排出的虫卵感染自身。临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较多。
此病主要病因为感染猪肉绦虫或其蚴虫猪囊尾蚴。
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如吃生肉或半生肉、喝生水以及蔬菜、水果未洗净、生熟食案板或菜刀混用、饭前便后不洗手、接触患猪分泌物等。
自身肠道排出的虫卵污染手后再经口感染(自身体外感染)或肠绦虫病患者在恶心呕吐等情况下,寄居在肠内的绦虫体节或虫卵可通过幽门反流入胃内,发育为六钩蚴(自身体内感染),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钻入肠壁,随后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而被输送至全身,包括皮下组织及肌肉等,六钩蚴在宿主组织内沉着后形成囊尾蚴,发展为皮肤猪囊虫病,囊尾蚴常被宿主形成的纤维壁包绕,一般约胶囊大小,囊尾蚴的寿命一般为3~10年,个别可达15~17年。成虫的寿命则可达25年以上。
如患者长期居住在该疾病比较流行的地方,所以患者的发病几率较高。
如果患者食入未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干净的猪肉,容易患上此疾病。
本病为世界性分布,东欧、巴基斯坦、印度、墨西哥和中美、南美多见。在我国分布较广,见于华北、东北以及河南、江苏、山东、西藏、青海、云南等地。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较多。
好发于爱吃生肉和半生肉的人群、不洁饮食的人群、喝生水人群、生熟食案板和猜到混用的人群、饭前便后不洗手的人群等,这些人群常常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导致猪囊虫寄生在人体内,导致皮肤出现症状。
皮肤猪囊虫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较多,皮损表现为孤立、散在的圆形或椭圆形皮下结节,若发生于其他组织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侵犯脑部可引起癫痫、头痛、呕吐等。侵犯眼部可导致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及全眼球炎。侵犯肝脏,可出现肝功能障碍、黄疸等。侵犯肺部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如皮肤破溃处理不当可造成继发感染。
囊尾蚴病的症状取决于感染猪囊尾蝶的数量和寄生部位,在人体较常见的寄生部位依次为皮下组织、肌肉、脑、眼、心、肺、腹膜等,临床上常见的为脑囊虫病、眼囊虫病、皮下及肌肉囊虫病。
寄生于皮下或黏膜下的囊尾蜕常表现为结节,结节的数目可由1~2个至数百数千个,其分布以头部及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足罕见,常分批出现,可逐渐自行消失。结节多呈圆或椭圆形,黄豆大小,软骨样硬度而有弹性,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无压痛,不痒。肌肉内结节可引起肌肉肿胀,个别呈假性肌肥大,肌束外形丰满,而患者感疲乏无力;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但多不重。
结肠或直肠中的妊娠节片,可单个或成串爬出肛门,引起肛门瘙痒症。
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头痛、乏力、食欲亢进等。
猪囊尾蚡如寄生于脑部,则称脑囊虫病。大多与皮下或肌肉猪囊虫病同时存在。根据寄生的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若不是寄生于重要的中枢部位,症状常不明显,若寄生在大脑皮质运动区,可出现癫痫或导致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有的患者可出现肢体麻木、截瘫、失语、视力丧失,甚至精神障碍。若寄生于小脑可出现共济失调、小脑失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诱发脑炎,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大多数寄生在眼底深部,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轻者出现视力障碍,重者可失明,特别是虫体死亡后由于强烈的炎症反应而引起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及全眼球炎,可发生视网膜剥离,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等,最后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为猪囊尾蚴侵犯肝脏引起,可表现为肝功能障碍,黄疸等。
较少侵犯到肺部,可引起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当患处皮肤破溃时,处理不当可能也会导致继发感染,会导致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如患者出现皮下结节、皮肤硬化、肛门瘙痒等症状,并伴随其他系统的症状,如头部、眼部、肺部的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如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根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对此病进行诊断,临床上还应与脂肪瘤进行鉴别。
如患者的皮肤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的结节、慢性坚硬结节、下肢肿胀、皮肤增厚以及肛门、外阴瘙痒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肛门瘙痒,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抽搐、剧烈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请还患者立即就医。
如患者的皮肤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的结节、慢性坚硬结节、下肢肿胀、皮肤增厚以及肛门、外阴瘙痒等症状,应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如患者出现肛门瘙痒,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患者应就诊于普通内科或皮肤性病科。
如患者出现抽搐、剧烈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诊于急诊科。
最近吃过生肉或半生肉吗?
是否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症状持续多久了?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家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并进行触诊,感受皮损的质地。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
可进行CT或X线检查,可发现蚴虫集聚部位或钙化灶。
需做便常规和血清抗体检查,查看是否能发现幼虫或囊虫抗体。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患者皮疹特点,用手指或掌面来感受皮下结节的移动度、硬度、表面是否光滑等特点,为后续诊断提供参考。
外周血象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有嗜酸性粒细胞与异常淋巴细胞,有参考价值。
肛门拭子查找虫卵阳性率高于粪便,对可疑患者应连续数天收集患者全部粪便,用水淘洗若发现节片或虫卵有确诊意义。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检出阳性率约80% ,常用于临床诊断;ELISA法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阳性率高于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上述两种检查方法。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再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可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结节,可推动,不粘连、慢性坚硬结节、下肢肿胀、皮肤增厚等症状。
发现囊虫聚集位置或钙化灶。
绦虫、囊尾幼虫阳性。
皮下结节位于皮下组织和肌肉纤维之间,为纤维组织包裹的囊肿,囊内有澄清的液体及虫体,直径约1.5~5mm,囊壁上的小白点,是虫体向囊内陷入的头节,头节呈椭圆形,有四个吸盘,顶突上有一圈小钩。通常在切片上能看见虫体的部分结构,偶可见到头节,已死亡的幼虫往往发生钙化。皮肤组织病理学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又称包虫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蚴虫卵所致。虫体被感染以后,大多被阻于肝脏。棘球蚴感染人体主要是压迫所寄生的器官,破坏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症状。囊肿位于皮下组织,质软、波动、大小不等,无疼痛及压痛。囊肿可钙化或变性吸收。组织病理示囊肿内见棘球蚴。
裂头蚴病主要由于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蜥直接从伤口侵入人体(如用蛙肉敷贴伤口)或误食裂头蚰(如食半生蛇肉、蛙肉或饮生水)所致,皮损多见于躯干和小腿等处,表现为皮下组织内结节,数目不等,黄豆至樱桃大小,局部水肿,自觉轻微瘙痒或疼痛及压痛,也可无任何感觉,累及眼者,可有眼睑红肿、球结膜出血水肿,严重的有角膜溃疡,亦可侵入眼球致眼球突出,皮损可自行消退,但可复发,也可持续数年。
多为家族遗传发病,肿块突出皮面,有的可有蒂,质地柔软,触之有囊腔感,皮肤上常有咖啡牛奶斑。
皮肤猪囊尾蚴病需进行短期治疗,治疗可选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药物,效果良好。皮下的结节及其他长期不消的结节可进行手术切除。
吡喹酮为一种用于人类及动物的驱虫药,专门治疗绦虫及吸虫。对此病的效果良好。眼囊虫病患者禁用。禁用于对本药或药物辅料过敏的患者。禁止同时应用细胞色素P450强诱导剂,如利福平。
阿苯达唑在体内代谢为亚砜类或砜类后,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或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使寄生虫无法存活和繁殖。对于此病效果良好。有蛋白尿、化脓性皮炎以及各种急性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疡病患者、眼囊虫病手术摘除虫体前的患者禁用。
甲苯达唑为广谱驱肠虫药,具有显著的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的作用。对与此病效果良好。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手术切除,对于皮下结节或长期存在的硬结节或钙化,应进行完整的切除。如开颅手术切除脑部病灶,皮肤浅表肿物切除等。
皮肤猪囊尾蚴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预后良好,可以治愈。此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等。少部分患者可导致脑部、眼部寄生感染等后遗症。
皮肤猪囊尾蚴病经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此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少部分患者因延误治疗或误诊导致脑部、眼部寄生感染,可出现癫痫、失明等不良结果,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
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皮肤猪囊尾蚴病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丰富、营养均衡即可。
服用吡喹酮时需要与高碳水化合物同服,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注意观察皮肤破溃、疼痛等症状是否有加重,术后应注意切口是否渗血、流脓、疼痛、引流管是否通畅等。
服用吡喹酮时需要与高碳水化合物同服,如馒头、面条等,可以增加吡喹酮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杀虫效果。服药期间需注意是否有红斑、皮疹、头晕及瘙痒等症状出现,如有应及时告知医生。哺乳期的患者用药期间不能喂乳,停药后3天才能喂乳。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
禁止患者搔抓患处,如抓破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
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手术刀口沾水。
注意观察皮肤破溃、疼痛等症状是否有加重,如有加重或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应注意切口是否渗血、流脓、疼痛、引流管是否通畅等。每日对切口进行碘伏消毒2~3次,及时更换敷料。
相关职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大便常规,观察是否有猪囊尾蚴感染。不吃生肉或半生肉、尽量避免饮食不洁、不喝生水、熟食和生食面板及刀具应分离、饭前便后洗手。
相关职业人员、饲养员应每半年至一年去医院做大便常规检查,观察是否有猪囊尾蚴感染。
不吃生肉或半生肉、不喝生水。
尽量避免饮食不洁,蔬菜、水果应洗干净再食用。
熟食和生食面板及刀具应分离,或者将刀和面板及时洗干净。
饭前便后洗手。
相关职业人员应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饲养员应对分辨进行科学的处理,屠夫应清理好案板等。
4418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30.
[2]完代草.猪囊虫病的诊治与预防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03):32+21.
[3]苏治勤.猪囊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关键探索[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6):161.
[4]顾伟程,陈刚,马振友.精编传染性皮肤病学[M],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01:592.
[5]顾伟程.精编皮肤病学[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9:279.
[6]路永红.皮肤病性病诊断与治疗[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4:9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