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是具有耳鸣、耳聋、眩晕三大症状,且眩晕发作出现在耳鸣、耳聋症状之后,耳鸣、耳聋常继眩晕发作而减轻。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内听动脉血管痉挛所致,也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若遇到该疾病,应减少对耳朵的物理性刺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常只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情况,表现为患者有时候听不到声音耳旁有杂音,甚至出现耳聋的现象。
一般指耳鸣、耳聋等症状消失,但出现眩晕状况,此时患者应及时就医。
由于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较为少见,病因尚未明确,可能由过敏性因素、精神压力过大、自身患有某些特殊耳疾病等所诱发。
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病因尚不明确,多数人认为内听动脉痉挛是本征的病因,其发病与肢端动脉痉挛所致的雷诺氏现象类似。即当肢端动脉痉挛时,手指苍白且感觉迟钝,待血管痉挛解除,则发生痛性充血。而当内听动脉缓慢地发生痉挛时,则出现耳聋,痉挛解除,迷路突然充血而出现耳鸣和眩晕发作,继而耳聋消失。这种血管痉挛的产生,与强烈的嗓音、激烈运动、中毒、消化道毒素吸收、内耳迷路应急性增强等因素有关。本征发病前和发病时,常出现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提示发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此外,尚有内淋巴压增高、内淋巴液循环障碍、植物神经异常所致的内淋巴水肿、前庭膜破裂、颈椎异常以及病灶感染等各种病因学说。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使人处于一种高度警惕状态,大脑可能不堪重负,处在压迫状态,使人产生耳鸣等症状进行警示。
由于处于高强度的学习或工作状态,精神相对平常而言更加集中,大脑是处于超负荷状态,易导致该疾病产生。
由于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发病较少,缺乏统计学数据,仅仅知道多发生与30~40中年人身上。
耳疾病患者。
过敏体质者。
精神压力大者。
患者会先出现耳鸣及耳力下降,当眩晕发作后,耳鸣和听力障碍自行缓解。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一般进行适当休息,可恢复正常。
是本病的最早症状,耳鸣可以出现于眩晕发作前,并随眩晕发作的缓解,逐渐减轻或消失。反复发作后耳鸣可持续存在。
早期为低频的感音神经性聋,随着病情的进展,听力损失越来越重。
典型者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睁眼时感周围的物体绕自体水平旋转,闭眼时感自身旋转。睁眼时眩晕加重,闭眼时则减轻。头部任何运动均可使眩晕加重,持续时间约数10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反复发作的眩晕次数越多,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就越长,间歇期越短。
患者眩晕发作时可导致恶心、呕吐,一般在眩晕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由于疾病不断发展,眩晕症状不断加深,可能会出现头痛的反应。
病情反复发生,可能导致听力障碍甚至耳聋。
当出现发作性眩晕、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听力下降、眩晕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一开始出现的什么症状?(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是否出现了眩晕的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受检者侧坐,检查者将额镜光线集中于受检查者外耳道口,以一手向后上方牵引耳廓。将大小合适的耳镜旋转置入外耳道,耳镜不应放入太深,方便可以左右上下移动,观察耳道各部及鼓膜之全貌。
可以了解听力正常与否,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并作为诊断和处理依据。
此为听力诊断的方法,可以检测中耳功能、有无炎症以及咽鼓管阻塞等异常现象。
按1.2~1.5g/kg的甘油加等量生理盐水或果汁空腹饮下,服用前与服用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做1次纯音测听。
CT、MRI排除其他颅内和耳内疾病。
典型的症状特点(耳鸣消失,听力恢复之后出现眩晕发作),可基本做出诊断,CT、MRI排除其他颅内和耳内疾病。
比如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内耳药物中毒、位置性眩晕、Cogan综合征多发性硬化以及耳梅毒等引起的继发性膜迷路积水鉴别。该区分依据是都是病位在耳朵内部,由于耳朵内部出现病变祸及其他器官,从而导致眩晕的产生,但相比较而言,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发病毫无规律可言,且疾病有一个明显的发病流程。一般都先耳朵出现耳鸣,依此类推最后导致眩晕的产生。但两者眩晕时间通常比较短,通常持续数秒、数分钟或十多分钟停止发作,但是在数天之内可以多次复发。
比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性病变、神经变性疾病、外淋巴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感染性病变等。该区分依据是病位在脑干,导致祸及耳朵,相对而言此类疾病最难以治疗,也最难痊愈。通常通过有关影像学,观察脑干系统、延髓、桥脑以及小脑有没有异常信号,如果没有异常信号就可以排除是中枢性眩晕。
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减少或控制眩晕发作。尽可能保存患者听力,减轻耳鸣及耳胀满感。
通过减轻内淋巴积水,达到控制眩晕发作的作用。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双氢克尿噻、氨苯蝶啶等,应注意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钾浓度。
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患者晕眩发作,对耳蜗及前庭功能无损伤。初始效果不佳,可重复鼓室给药,提高晕眩空置率。
鼓室注射庆大霉素可有效控制大部分患者的晕眩症状,注射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在10%~30%。建议采用低浓度、跨度长的方式,治疗前应充分了解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
对于眩晕严重引起呕吐的患者有时需要给予一定的止吐药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包括:
吩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三氟拉嗪、丙氯拉嗪等,主要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对各种呕吐均有效。
抗组胺药,常用于眩晕性呕吐,如美克洛嗪、布可立嗪、苯海拉明等。
抗胆碱能药,如东莨菪碱通过预防眩晕达到治疗呕吐的目的。
凡眩晕发作频繁、剧烈者,6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和耳鸣、耳聋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该病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首先应选用可保存听力且破坏性较小的术式。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迷路切除术、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前庭神经切断术,以降低患者发生眩晕的次数,从而控制病情。
对于轻症患者,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改善生活作息时间、三餐时间、饮食营养的均衡搭配等多种方式,调节患者的生活规律,有时可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可根据听力损失情况,酌情考虑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经过规范治疗,配合规律作息和饮食,一般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患者可复发,注意定期复查。
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患者可复发。
若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根据医嘱定期复诊,可进行纯音测听以及声导抗的检查。如果听力恢复、无眩晕发作,可不复查。
患者注意膳食多样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酒等。
患者要了解本病的自然病程规律以及可能的诱发因素,消除恐惧心理和思想负担,注意用药护理以及日常护理。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加强体育锻炼,手术患者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以及方式。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不良情绪、精神压力等诱发因素。
耳鸣-耳聋-眩晕综合征的病因不明,没有特异的预防方法,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饮食等生活管理,降低患病风险。建议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规律作息,避免劳累、不良情绪、压力等诱发因素。
减少盐分摄入,注意低脂、低糖、低盐饮食。
避免进食咖啡因制品,戒烟、戒酒。
适当运动,避免劳累,提高机体免疫力。
4346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雷延梅,张宏卫,赵翕平.Lermoyez综合征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014(002):125.
[4]张素珍主编;吴子明副主编.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03.308-309.
[5]孟宪辉等主编.神经系统医学综合征[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06.88-8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