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是由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的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曾命名为诺瓦克样病毒,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该病毒名称为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病程自限,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是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粪-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人群普遍易感,尤其生活在集体环境中的成人和学龄儿童为高危人群。本病好发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饮水质量不佳的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
诺如病毒属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原型代表株,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腹泻的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病原。此后,世界各地陆续自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样颗粒,感染流行大多源于某种食物或水源的污染,而人-人传播可进一步引起暴发流行。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多见,感染率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可由于食物及饮水污染而在社区、学校、部队、托儿所、餐馆、医院等处集体暴发,或因接触感染呈现散发。20世纪70、80年代世界上发生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19%~42%系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所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90起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报告中,96%是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引发。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此病毒都有很高的感染率。我国近几年,诺如病毒感染的暴发流行较前增加。
诺如病毒胃肠炎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粪-口途径传播是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传播。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在自然界中污染水或食品,很容易造成暴发。暴发中涉及的食物广泛,以贝类、沙拉、三明治、蛋糕、冰霜、冰块、饮用水和木莓等直接食用品为主,其中贝类很可能来自污染水域,诺如病毒可以在贝类生物体内累积,外环境抵抗能力强,不能用消灭大肠埃希菌的方法来消灭该病毒。直接接触也可传播,如直接接触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未注意洗手可造成感染。此外,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可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而感染。生活在集体环境中的成人和学龄儿童为高危人群。诺如病毒感染可获得短期对同株病毒的免疫保护,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免疫保护作用不持久,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经常食用未煮熟的牡蛎、蛤等贝类水生物。
经常饮用生水,尤其是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
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更高危。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同时可有头痛、轻度发热、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导致脱水、休克等并发症。
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继发感染者,有些患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儿童患者以呕吐常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主,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粪检无或少许白细胞。
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轻度发热、寒战和肌肉痛,严重者出现脱水表现。
腹泻、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皮肤松弛、少尿、全身乏力等症状,可合并电解质紊乱。
病情严重者可以合并休克,表现为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皮肤花斑、尿少等症状。
严重者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等症状。
患者不洁饮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时,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无肠道门诊可到感染科就医,通过血常规、便常规、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食用生冷、未煮熟的食物,尤其生食贝类等水产品,饮用生水或接触腹泻患者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已确诊为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如果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少尿、眼窝凹陷、皮肤松弛、全身乏力等症状时以及出现休克症状,如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皮肤花斑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肠道门诊,无肠道门诊可到感染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严重脱水、休克、神经系统症状时可到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目前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呕吐、腹泻的次数?
大便的性状、尿量情况?
有无食用未煮熟的牡蛎、蛤等贝类水生物?
周围有无类似症状的人群?
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少数可略升高。
无红细胞,但可有少许白细胞。
包括放射免疫法(RIA)、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法(IE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的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出抗体升高的水平,为流行病学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不足之处在于它需要6天,且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酶联免疫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诊断迅速,且较经济,是目前可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
杂交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除了能更准确、灵敏地检测标本中的诺如病毒,尤其是低浓度的诺如病毒感染外,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基因型研究,不会受到获得分型单克隆抗体的限制,常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在一次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潜伏期24~48h。
50%以上发生呕吐。
病程12~60h。
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
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感染。
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包括能产肠毒素的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嗜盐菌)、非O1群霍乱弧菌(不凝集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梭状杆菌等,均能引起食物中毒。多数起病急骤,有食用不洁食物史,同餐者往往集体发病,常先有呕吐而后腹泻,排便前往往有肠鸣音亢进、阵发性腹痛,大便常为水样或类似痢疾样脓血便,个别重型患者大便可有清水样或洗肉水样(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所致者),很少发生肌肉痉挛、虚脱和高氮质血症。早期常有发热和其他中毒症状,通过病原检测可以明确检出致病菌,以此与诺如病毒性胃肠炎鉴别。
由腺病毒感染所引起,腺病毒40及41型侵袭小肠引起胃肠炎感染,高峰年龄为4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免潜伏期3~10天,多为7天,患儿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病原学检查出腺病毒,可与诺如病毒性胃肠炎鉴别。
嵌杯样病毒性胃肠炎是由感染嵌杯样病毒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感染高峰年龄为<6岁儿童,12岁儿童较易受染,无明显流行季节。常急性起病,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等症状。病原学检查发现嵌杯样病毒,可以与诺如病毒性胃肠炎鉴别。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患者病程在48~72小时,有的则更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需用抗生素治疗。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轻度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可用米汤加盐,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ORS)的口服补液疗法。
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应静脉补液,推荐乳酸林格氏液,当缺钾时应重视补钾,酸中毒时予碳酸氢钠纠正。
需要积极扩容补液,必要时可用血管活性药物。
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和止泻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尤其对儿童急性腹泻疗效为佳。少数人可能产生轻度便秘,大便干结的不良反应。
呕吐剧烈时可加用止吐药,如氯丙嗪、异丙嗪等。
本病不需要手术治疗。
本病预后良好,病程自限,恢复后无后遗症,患者治疗及时,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治疗及时,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不接受治疗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多数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经治疗可迅速好转,第3日复查粪便中有无病毒,以及电解质情况,以评估病情。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腹泻时部分肠道吸收功能尚存在,继续进食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以细软的流食、半流食为宜,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吐泻频繁者可禁食8~12小时,然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以细软的流食、半流食为主。
注意补充水分,饮白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熟透食物。
避免进食肥肉、奶酪、油炸食物等难消化的食物。
避免进食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辛辣刺激食物。
避免食用高纤维素、坚硬以及产气食物。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以促进症状恢复,预防并发症,防止感染他人为主,患者居家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病情变化,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药物。
注意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远离厨房,避免污染食物,导致家人感染。
居家休息,勤开窗通风,直至康复后的第2天才可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不能与患者共同进餐,患者使用的碗筷进行单独消毒煮沸。患者的衣物等用品尽量带手套拿取,不宜抖动,需要单独清洁及消毒。污染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及时掩闭覆盖泻吐物,使用含氯等有效消毒剂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全面的卫生清洁,尤其对室内衣物、被子、地板、桌椅全面抹洗、曝晒,以免发生病毒传播。
患者需要遵医嘱服药,了解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
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生病期间需要注意隔离,家属应要及时对被污染的房间和衣物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病情轻微或缓解患者,可适当运动,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居家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属于病毒感染,避免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旦患者出现典型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应自行购买抗生素服用,以免延误病情。
诺如病毒感染流行大多源于某种食物或水源的污染,人-人传播而导致疫情加重,故预防措施需全面着手,尤其生活在集体环境中的成人和儿童为高危人群,应注意避免经常食用未煮熟的牡蛎等贝类水生物,同时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洁卫生,适当锻炼身体,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的发生。
对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有无相关临床症状。
通过免疫学及病原学检查进行筛查。
生食或半生食牡蛎、蛤等贝类水生物易引起该疾病的发生。食用此类水产品时应煮熟、煮透。
提倡喝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熟透的食物,避免不卫生的餐厅及街边小店就餐。
肥皂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洗手时间为出现泡沫后至少持续10秒以上。
4399点赞
[1]李刚.传染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54.
[2]戴德银,田卫卫,张德云.全科医生诊疗与处方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367.
[3]阴赪宏,宋莉.实用肠道门诊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6:16.
[4]刘江艺,黄永翰,李锋平,吕文辉.国内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82.
[5]金未来,唐国荣,李征瀛,夏丽乔,王春新.362例6岁以下儿童诺如病毒性胃肠炎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17:4850.
[6]范小平.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相关的临床护理分析[J].今日健康,2014:160-16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