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是指因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多由进食被大肠埃希菌污染的食物所引起,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可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发病可急可缓,及时予抗生素等内科治疗可完全治愈,但如施治不当也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多因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2岁以内婴幼儿,如因接受抗生素等治疗使机体免疫功能被抑制而诱发;外源性感染多由进食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食物或接触带菌人群等所致。
多由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如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诱发原本存在于肠道中的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异常增生。
可因进食被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的食物、饮水,或接触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的携带人群或动物,经口传播导致。
不洁饮食史,或与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的携带人群或动物的密切接触。
抗生素的药物副作用(免疫抑制等)可诱发本病。
该病一般5~6月为发病高峰期,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传染性较强,可经污染的手、器具或食物,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发病。
容易因不洁饮食史或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
本身免疫力就比较低下,容易受外界因素刺激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或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源,从而导致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可伴随发热、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
为本病最典型的症状,每天3~5次大便,婴幼儿大便呈黄色蛋花样,量多,成人大便可呈黏液血便。
多为脐周持续性性隐痛,阵发性加剧。
常伴随发热、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
因反复或持续性腹泻,并缺乏足够的补液,容易引起机体水电解质紊乱,轻则见乏力、头晕,重则可见精神错乱、昏迷等。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施治不当,可导致中毒性肠麻痹,临床常见高热、腹胀、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全身中毒症状表现。
一般人群出现腹痛、腹泻时应及时就医,结合过往病史,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该疾病优先考虑就诊于消化内科,若患者为婴幼儿则优先考虑儿科。针对所感染的病菌,予以相应的抗生素和对症治疗,本病需要同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人群出现腹痛、腹泻,应及时就医。
好发人群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者,应高度怀疑为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及时行粪便检查等相应检查明确病因,并及时予以对因和对症治疗。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如为婴幼儿优先考虑儿科,其余患者考虑消化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如腹泻、腹痛等)
平均大便几次?大便的颜色、性质?伴有恶臭吗?
腹痛的部位?程度?
除了腹痛、腹泻之外,还有其他不适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或有无正在服用的药物?
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观察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腹部肿块等。
注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是否增多。
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对诊断消化道少量出血有重要价值。
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可取粪便标本直接镜检,但检出率较低,临床多参考粪便培养结果,也可以考虑血清抗原抗体检测等免疫学检查及肠镜活检。
根据患者发热、腹痛、腹泻的典型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明确致病菌,即可确诊。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与细菌性痢疾临床症状相似,均可见发热、腹痛、腹泻,通过粪便培养可予以鉴别,细菌性痢疾为感染志贺菌所致。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与病毒性肠炎临床症状相似,均可见发热、腹痛、腹泻,病毒性肠炎大便一般呈水样或稀便,通过粪便培养可予以鉴别,病毒性肠炎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通过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一般为短期治疗,关键在于针对致病菌予以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临床用药多见多粘菌素B、诺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等。
患者应卧床休息,严重者应禁食,通过输液予以营养支持,并且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轻中度者口服补液盐,严重者予以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并酌情补充钾和碳酸氢钠。
几乎对所有革兰阴性杆菌都有抗菌作用,适用于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因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所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尤为突出。因目前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耐药者多见,给药前可留取粪便标本培养,参考结果调整用药,另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别适用于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新生儿、老年人还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禁用。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在经过有效和规范的诊治后可被治愈,及时控制肠道感染缓解病情者预后较好,患者还应按时复诊大便常规等检查。
本病可以治愈,若及时控制肠道感染并对症治疗,可以在数日内缓解症状。
该病对患者寿命无明显影响。
抗生素治疗好转后应复诊大便常规,观察有无致病菌存留。
患者以及好发人群应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婴幼儿可予以人乳喂养,适当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不规律饮食和不洁饮食。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要进食新鲜卫生的食物。
严重者可禁食,先通过输液手段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待缓解后予清质流食,如米汤等。
症状缓解后的患者,也应避免进食豆类、麦类、番薯、萝卜等易产气食物,以免加剧症状。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患者应卧床休息,严重者应给予禁食,应监控其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和各项生命体征,以防出现水电解质失衡、中毒性肠麻痹等病症。
患者应卧床休息,腹部注意保暖,可予热敷以减少肠道运动从而减少排便次数。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饮食,急性期可根据医嘱予以禁食,或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等。
密切关注患者每日排便次数、量、颜色及性质。
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神志、呼吸、皮肤弹性等,以防出现水电解质失衡、中毒性肠麻痹等病症。
该病应予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治疗对肾功能有一定损害,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使用。
肠道厌氧菌感染多因不洁饮食等引起,好发人群需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规律进食,避免胃部刺激,一般人群也应注意饮食卫生,婴幼儿可人乳喂养。
对于2岁以内婴幼儿,若出现腹泻,应收集粪便送检,尽早明确致病菌,予以针对性治疗。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进食新鲜卫生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等饮食刺激,注意个人卫生。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因人乳中的IgA可以阻止需要铁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故人乳喂养是防治婴幼儿患病的有效措施。
4928点赞
[1]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19.
[2]贾文祥,李明远,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