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层状鱼鳞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出生时或不久之后全身被一层火棉胶样膜包裹,数周后该膜脱落,后代之棕灰色四方形鳞屑,呈板层状,遍及整个体表,呈铠甲状。治疗多用维甲酸系统对症支持治疗,本病终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可遗传。
板层状鱼鳞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本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与基因异常有关。
板层状鱼鳞病发病与谷氨酰胺转移酶,即TGM1基因突变、缺失、插入有关,ALOXE5和 ALOX12B基因突变也可引起同样的外观。若父母双方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子女的患病率比父母非疾病基因的携带者要高。
板层状鱼鳞病发病早,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无明显地域性,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成活新生儿患病率为1/200000~1/300000之间。
板层状鱼鳞病主要好发于近亲结婚、具有遗传家族史的人。
板层状鱼鳞病患儿在生后全身覆有一层广泛的火棉胶样膜,数周后该膜脱落,代之棕灰色四方形鳞屑呈板层状,遍及全身。
患儿生后全身覆有一层广泛的火棉胶样膜,数周后脱落,表现为棕灰色四方形鳞屑,呈板层状,遍及整个体表犹如铠甲,以肢体屈侧、皱褶部位和外阴为重。
1/3患者可有眼睑外翻、唇外翻,面部皮肤外观紧绷,常伴掌跖、指根角化、皲裂,部分患者可见指甲增厚。
皮肤广泛弥漫性性潮红。
板层状鱼鳞病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睫毛脱落。
由于鳞屑的增多、聚集可以导致外耳道闭塞,滋生细菌引起耳部感染。
由于汗腺分泌障碍可引起无法耐受高热,或无法维持合适的体温。
板层状鱼鳞病虽然不可治愈,但也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给患儿带来的恐惧与不安心理。
患儿生后全身覆有一层广泛的火棉胶样膜,此时应引起家长注意,需积极带患儿就诊治疗。
建议患者优先到皮肤科就医。
一出生就有皮肤的症状吗?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有没有用过什么药物?
家属和亲戚有类似症状吗?
眼睛和耳部有没有不舒服?
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有没有加重?
观察皮损的大小、形态、颜色及特殊指征。
板层状鱼鳞病表现为明显的角化过度,轻度棘层肥厚,颗粒层正常或轻度增厚,表皮可呈乳头瘤状增生伴银屑病样表现。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明确有无基因异常。
全身覆有一层广泛的火棉胶样膜或棕灰色四方形鳞屑,遍及全身,以肢体屈侧、皱褶部位和外阴为重。
发现谷氨酰胺转移酶1,即TGM1或ALOXE5、ALOX12B基因突变、缺失、插入。
可见明显的角化过度,表皮呈乳头瘤状增生伴银屑病样表现。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麻风或甲状腺等疾病引起的获得性鳞屑病。获得性鳞屑病一般发病较晚,在其他表现出现数周或数个月后才表现出来,常累及躯干和四肢,屈侧很少受累,原发病治疗后皮损可改善。板层状鱼鳞病以肢体屈侧、褶皱部位和外阴为重,且多在生后即有表现,组织病理可鉴别。
板层状鱼鳞病治疗以外用药为主,以温和、保湿、轻度剥脱为原则,避免刺激皮肤。
可以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增加皮肤水合程度。
属于维A酸外用制剂,具有调节表皮角化、抑制表皮增生和调节黑色素代谢等作用。
钙泊三醇软膏是合成的维生素D3的衍生物,能够抑制皮肤细胞增生和诱导其分化,可改善角化,减少鳞屑。
可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调节人体表皮角化过程。长期服用应注意其对肝脏的损害。
属于二代维A酸类药物,可以调节上皮细胞和其他的生长与分化,还可以调节免疫和炎症过程。
板层状鱼鳞病终身不愈,成年后症状可逐渐减轻,但是鳞屑仍然存在,故需引起患者的重视。
板层状鱼鳞病终生不愈。
板层状鱼鳞病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建议三个月到半年复诊一次。
板层状鱼鳞病患者无特殊饮食禁忌,可以多吃优质蛋白、水果、蔬菜,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婴幼儿时期建议患儿给予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6个月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辅食。
忌辛辣、刺激性食品,辛辣、刺激性食品容易使皮肤油脂分泌增加,可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烟、酒,吸烟、喝酒对身体健康毫无益处,应忌烟、忌酒。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蜂蜜、水果和新鲜蔬菜等,对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都有帮助。
宜多食豆腐、鸡肉、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
板层状鱼鳞病患者需注意保持患处皮肤卫生,使皮肤一直处于干燥、洁净的状态。另外,还需注意眼部护理和患者心理的护理。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因为对形象及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应多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多关心慰问患者。
给患儿穿棉质、松软衣物,并注意勤换、勤洗,保持清洁舒适。
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如进行慢跑、游泳等运动。
禁止患者用手清除鳞屑,让其自然脱落,对皮屑脱落后露出的嫩皮要注意保护。
由于长期服用阿维A等药物,患者可出现口干、唇炎、肝损害等不良反应,需密切关注患儿的表现。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板层状鱼鳞病属于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的夫妇可以在孕期进行基因测序,提前发现该病。
因板层状鱼鳞病属于遗传性疾病,除禁止妊娠外无其他有效预防措施。如果有妊娠意愿,需做好遗传学咨询、孕前和产前筛查,坚持优生优育。
4650点赞
[1]张学军,郑捷主编.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