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是由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皮疹以面颊部蝶形、水肿性红斑为特征。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造成流行。
传染性红斑具有潜伏期、发作期、消退期,具体如下:
5~14天,常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病人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颊部、呈水肿性蝶形红斑,边界清楚,其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和烧灼感。
经过1~2天后,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对称性边界清楚的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为本病特征。
4~5天以后,红斑自颊部及躯干上消退。皮疹消退次序和出疹次序相同,皮疹消退后不脱屑,有时会复发。
传染性红斑是由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感染后具有终生免疫力。一般是通过飞沫、接触病毒污染物而传播。免疫功能低下者、儿童是易感人群,一般高发于春季。
人类细小病毒B19是一种DNA病毒,是目前已知引起人类疾病的唯一的细小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后具有终生免疫力。
如儿童、孕期妇女,自身免疫力差,无法抵御病毒传播,容易感染。
如出现感冒或感染性疾病时,自身免疫力下降,无法抵御病毒传播,容易感染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常在2~10岁儿童中集体发生,爆发地点多在儿童较多的幼儿园、学校、家庭。该病多在春夏之际,通过呼吸道传染。
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者是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疾病。
接触病毒物:当不小心触摸了含有病毒的物体(如沾有感染者唾液、鼻涕的物体),然后又摸了自己的口鼻,就会导致疾发生。
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
孕妇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并有可能引起胎儿死亡。
儿童自身免疫力差,防护意识薄弱,容易聚集在幼儿园、小学等地点,群体发病。
如果对此病没有抗体的妊娠妇女感染,如果发生在妊娠前半期,可给胎儿带来致命伤害,如发生在后半期,风险可忽略。
患者在感染后4~21天可出现发烧、流涕、头痛等感冒症状,此时具有较强传染性,几天后出现红色斑丘疹,或伴有其他症状。
早期出现低烧、流鼻涕、头痛、咽痛以及浑身乏力等症状,成人还可以出现持续数周的关节疼痛、僵硬。
上述症状后可突发红斑首发于面部,后蔓延至四肢以及躯干。成片玫瑰色红斑,边界清楚,没有鳞屑,局部温度增高,略肿胀,皮疹时隐时现,风吹或者运动后更加显著,颊和生殖器黏膜可发生暗红色的斑疹。
少数人也会有结膜和咽部黏膜轻度充血、淋巴结肿大表现。
随着红斑游走,患者出现局部贫血,按之苍白。
患者可能伴发关节疼痛、僵硬、活动不便、关节肿胀。
妊娠前期1~3月妇女,患传染性红斑,可能会引起胎儿水肿,导致胎儿发生心力衰竭,有流产风险,到后期则不存在。
传染性红斑多发于儿童,家长需要多加关注,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一般健康人群感染后无需就医,多数症状会自行好转,但是孕妇、血液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立即就医。
当患者出现烦躁、脸部发痒、不停抓挠,这种情况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患者出现面颊部皮疹、呈水肿性蝶形,边界清楚,其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和烧灼感。此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当患者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对称性边界清楚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时,需立即就医,送至就近医院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了皮肤红斑等皮肤症状时,需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如果出现了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时,需前往感染科就诊。
如妊娠前期妇女出现此病,有流产风险则需要去产科。
患者什么时候出现面部瘙痒、红斑等症状?
当前症状有无缓解或加重?都是在什么情况下?
患者有没有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其他表现?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蝶形红斑、发热、咽喉红肿疼痛等)
在发作之前有没有去接触过其他已经患病的儿童?
来之前有服用过其他药物或者去其他地方就诊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检查患者是否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局部发热、咽喉红肿疼痛等一系列的表现,全身症状轻微,就可诊断此病。
如果感染B19病毒,血液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数量会发生变化。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可诊断为传染性红斑:
患病人群为2~10岁儿童,多春夏发病。
患者面颊部出现特征性蝶形水肿性红斑,全身症状轻微。
发病急、病程短,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数量有改变。
本病呈急性病容,临床表现咽痛、高热,皮疹为弥漫性红斑,口周有苍白圈,也有草莓舌及愈后脱皮等征象,帕氏征阳性。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明显,如发热、麻疹样皮疹、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
高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皮疹为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早期颊黏膜可见费克斑(Koplik斑)。
传染性红斑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数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会特别理想,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不做治疗,会自行愈合。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根据医嘱用药治疗,存在贫血的患者,可以选择输血治疗。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可以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来医治疾病。
药物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很重要手段,但其副作用、过敏反应和毒性作用常会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小儿用药需慎重,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适当的药用方式。本病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通常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本类药物均能选择性的阻断组胺H1受体、拮抗组胺的作用而产生抗组胺效应。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过敏性皮肤病等,但有少数患者可以对它产生过敏反应,类似药物间还可能产生交叉过敏。
炉甘石外用一般治疗皮炎、湿疹,有收敛、止痒的功效,不能用于急性期有渗出的皮损,只能用于没有渗出的皮损,把炉甘石洗剂摇匀后外用。
如对乙酰氨基酚,其是临床上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的药物,也是小儿发烧首选的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具有消炎、止痛退热和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以及牙科的止痛药物。
本病药物治疗效果好,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当患者发现自己存在疾病之后,一定要选择隔离治疗,等到皮疹完全消退后可以不用隔离,避免出现传播他人的现象。
患者如果存在贫血时,一定要选择输血的方式治疗疾病。当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时,也要及时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来起到治疗的效果。
传染性红斑发病快、病程短,不留后遗症,大多数轻度患者可以不做特殊治疗,可以自行愈合,出现其它的并发症以及症状,可以选择对症的方法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
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患者如果治疗及时,护理得当,控制良好,不会影响寿命。
大多数患者治愈后不易复发,每周复诊至红斑减退后,不适随时就诊。
传染性红斑患者多为儿童,所以一定要选择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尽量多吃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平时也要尽量多饮水,减少生冷坚硬食物的摄入,以免伤害患者的肠胃,出现腹痛、不消化等症状。平时要保证三餐规律,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清淡饮食,患者三餐应少盐、少油,保护患儿娇嫩肠胃。
食物柔软易消化,日常食物宜多煮软,减少生冷坚硬食物的摄入,以免伤害患者的肠胃。
少吃油煎、油炸、高糖食物,少吃零食。大多数零食不健康,多油炸、高糖,患者应该少吃,多吃富含碳水的谷物类食物。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务人员需给患儿提供舒适的病室,患儿应培养规律的生活作息,同时防止疾病传播。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衣物应该在太阳下暴晒。
居住环境要整齐、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充足的体力。
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衣物应该在太阳下暴晒。
大多数患者为2~10岁儿童,父母需在身边照顾。父母应及时在患儿身边,记录好每一次的病情变化,以免延误病情治疗。
本病患儿患病后应隔离治疗,防治疾病群体性传播。
医护人员检查患儿要及时拉好床栏,所有物品如体温表、药杯等用完立即带走,以免小儿玩耍误伤。
传染性红斑是由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儿童多聚集在幼儿园、社区娱乐场所,很容易接触病源,需防治传染,要勤洗手、多消毒。
当身边已经有患者出现本病,家长一定要减少孩子与患儿的接触。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该洗手,居住环境要定期消毒。
饭前便后勤洗手,家里定期消毒、清扫。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接触每一个病人都要做好消毒工作。
4632点赞
[1]潘逸伦.传染性红斑[J].NephronClinicalPractice,2007,22(10):373-375.
[2]张宁,崔鑫,于月新.妊娠期B19病毒感染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03):2+112+128-13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