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胆囊炎是一种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长期反复发作,胆囊壁增厚变硬,逐渐萎缩或充满结石,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甚至与胆结石粘连在一起而引发的疾病。
依据是否合并胆囊结石分类:
萎缩性胆囊炎合并有胆囊结石。
与胆囊管的部分梗阻,胆囊内长时间胆汁停滞,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的萎缩性胆囊炎。
萎缩性胆囊炎病因较多,主要由胆囊结石或炎症等胆道疾病引起,可因胆囊管部分梗阻、胆囊黏膜屏障受损、炎症细胞浸润,瘢痕形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因为胆囊血管硬化痉挛,胆囊黏膜缺血、萎缩,胆囊失去功能也可发生萎缩性胆囊炎。高脂肪饮食、大量饮酒、长期不吃早餐可诱发本病。
胆囊结石反复刺激胆囊黏膜炎症改变,如胆囊壁增厚、瘢痕化、胆囊萎缩。
胆汁潴留存在胆囊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在内的病原体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胆囊壁炎症改变。
胆汁浓缩后的胆盐对胆囊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存在胰胆管汇合异常时,胆汁反流至胆囊内,引起胆囊炎症改变。
妊娠期性激素改变,胃大部分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均可导致胆囊的排空延迟,造成胆汁浓缩和胆囊炎症改变。
刺激胆汁分泌增多,排泄不通畅,胆汁淤积。
导致胆汁分泌增加,胆道压力增加,胆汁排出不通畅。
无法促进胆汁顺利排出,导致胆汁淤积。
萎缩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的改变,常与胆囊结石并存并可继发于急性胆囊炎。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年龄在40岁左右。
结石对胆囊黏膜长期刺激,引起慢性炎症改变,胆囊壁增厚瘢痕,致使胆囊萎缩,失去功能。
该类患者胆囊血管硬化痉挛,胆囊黏膜缺血萎缩,胆囊失去功能。
萎缩性胆囊炎为慢性病、常见病,症状多不典型,可以多年无症状或仅有剑突下隐痛和轻度的胃肠症状,如上腹部饱胀感,偶有轻度的恶心、呕吐,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钝痛或不适,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发热、寒战。
萎缩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疼痛,向右侧肩背部发散,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多发生于进食后或夜间发生腹痛,进食油腻饮食和高脂肪饮食后腹痛加重。
萎缩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发热、寒战。
出现较少,出现于胆囊反复炎症,与胆管粘连,巨大结石压迫胆管出现该症状。
可突然出现急性剧烈而且持续的腹部疼痛,伴有板样腹,恶心、呕吐等。
胆囊慢性穿孔形成胆囊内瘘,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疼痛伴右肩部放射痛,部分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
可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发热,恶心、乏力、纳差等。
感染积脓,脓汁积聚于膈肌下,可出现腹部隐痛,寒战、发热,乏力、厌食、消瘦等症状。
细菌逆行感染至肝脏,引起寒战、高热、肝区疼痛等肝脓肿症状。
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不缓解,伴有恶心、呕吐、发热,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如果反复出现夜间或者油腻饮食后右上部疼痛不适,需要去医院就诊,行腹部彩超、腹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进一步行手术治疗。一旦出现急性剧烈而持续的腹痛等胆囊穿孔的症状,需要立即急诊就诊。
有胆道结石病史,出现持续性腹痛不缓解,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需立即去医院急诊就诊。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如果反复出现夜间或者油腻饮食后右上部疼痛不适,需要去医院就诊,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
有萎缩性胆囊炎的患者建议尽早去医院就诊,手术切除胆囊,避免胆囊癌变。
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或普通外科就诊。
如出现持续性腹痛不缓解,伴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等症状需至急诊科就诊。
以前有没有胆结石病史?
目前都有什么不舒服?(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皮肤黄染、腹泻、血便、呕血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
腹痛是夜间多发吗?
包括生命体征检查、体温、心率、血压、脉搏检查,检查腹部疼痛的部位。
查看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是否明显升高,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是否明显升高。
腹部彩超检查有一定价值,通过彩超可以明确胆囊体积是否出现萎缩,胆囊是否存在结石。通过彩超可以观察胆囊壁的厚薄,胆囊是否存在收缩功能。
腹部CT可以显示超声及核磁无法显示的小结石,对于怀疑胆囊癌变的病例,增强CT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查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是否明显升高。
可以清晰显示胆囊管胆管及胰管的走行。对诊断胆道结石和胆胰解剖异常引起特别是胆管下端的结石有重要作用。口服胆囊造影剂检查具有准确、安全、简单、有效的特点,用于高度怀疑萎缩性胆囊炎,超声未能诊断的病人。
格局病史结合临床表现、肝功能化验、腹部彩超、腹部CT及核磁可以明确诊断。
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
间断出现上腹部隐痛,向右侧肩背部发散,进食高脂饮食后腹部不适感加重。
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腹部彩超、腹部CT以及腹部核磁检查提示胆囊萎缩伴或不伴结石。
萎缩性胆囊炎与不典型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症状体征相近,可以通过彩超、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与萎缩性胆囊炎症状相似。慢性胰腺炎病因部分是因为胆道结石、胰管内结石引起。慢性胰腺炎会有胰腺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减弱,多出现腹部疼痛,位置多位于中上腹部偏左的位置。
萎缩性胆囊炎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可给予抗炎、保肝利胆治疗,非手术治疗不能彻底治疗萎缩性胆囊炎,仅仅在于缓解急性症状。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萎缩性胆囊炎的唯一方法。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能够完全缓解症状,去除病灶,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可使用抗生素,可以选用氨基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更换抗生素时应根据临床症状血培养、胆汁培养、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等结果来决定。
熊去氧胆酸、消炎利胆片等。
萎缩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切除病灶,达到完全缓解病情的目的。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萎缩性胆囊炎的预后与治疗方式有关。早期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一般,预后一般,如果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完全治愈,预后良好。胆囊不发生癌变的情况下,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假如一旦出现胆囊癌变,患者5年生存率极低。
外科手术治疗后,可以完全治愈。
未发生癌变者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一旦出现胆囊癌变,患者5年生存率极低。
萎缩性胆囊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检查腹部彩超,观察胆囊的形态,胆囊壁的情况,胆管是否出现结石。手术治疗后患者建议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彩超。
建议萎缩性胆囊炎患者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油腻饮食,规律进食、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饱和暴饮暴食,尽量避免不吃早餐的情况发生,这样不利于胆汁排泄,胆汁容易淤积,引起胆囊炎症发生。
日常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油腻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萎缩性胆囊炎的护理包括监督患者按时用药,及早下地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观察患者腹痛、肛门排气、排便情况,一旦出现寒战、高热,黄疸、腹部加重的情况,及时就医复查。
了解消炎药、保肝利胆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适量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胆汁排出、减轻。运动前进食少量糖类,避免空腹运动。
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油腻饮食,促进胆汁排出,防止胆汁淤积感染对于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对于胆囊结石造成的反复胆囊炎发作的患者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对于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口服消炎利胆片,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胆囊炎或者胆囊癌。
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复查腹部彩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按时吃早饭,促进胆汁排出,防止胆汁淤积。
对于不愿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口服消炎利胆片有一定预防作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饮食配伍应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为佳。
4055点赞
[1]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277.
[2]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4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