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心肌病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体重过大,引起的代谢异常而导致的疾病。无论是轻症的心室过度肥厚,还是重症导致的运动后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心脏以及其它脏器的伤害都是持续性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且患病的概率要远高于正常人。该疾病的症状有可能是长期存在的,一般会在10~15年之内反复发生,但有些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却可以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主要治疗方法最为核心的就是减肥,减轻体重才能减轻心脏的负担,另外有控制心率、改善高血压、利尿等药物的使用作为配合治疗。
本病的发病原因较为明确,一般为体重过大,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超过40%则为中度肥胖,超过100%则为重度肥胖。由肥胖导致的心室增厚,出现的体循环淤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心脏的一系列表现如心力衰竭等。
是本病最为常见的病因,常见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的患者,由于肥胖导致的脂肪堆积,引起心室过厚而造成一系列后果,而肥胖的根本原因还是摄入的热量过多,或者暴饮暴食,无节制的饮食而又缺乏运动,体内的能量堆积到一定程度则表现为脂肪,造成肥胖。过度的肥胖又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心脏功能紊乱,造成该疾病。
是本病常见的病因之一,一方面肥胖的基因本身就有遗传倾向,特别是过度肥胖的人群,其子女往往也会比较肥胖,也和家庭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有比较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心脏功能的紊乱也是有遗传倾向的一种疾病,患者生育的子女有可能出现先天性的心室肥厚等表现,给后续的发病埋下伏笔,因此遗传因素也是本病不可忽视的病因之一。
过多的脂肪浸润在心肌细胞,导致心室功能损害,累及传导系统。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摄入的热量过多,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如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导致的热量和脂肪无法代谢,堆积于身体,形成肥胖,因此饮食结构的改变是控制体重的重要因素。
有些人群即使摄入过量的热量也完全可以代谢,比如运动员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运动量比较大,身体代谢较快,一般没有多余的热量堆积于体内,因此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要想代谢掉摄入的热量,还是要加大运动量,控制摄入的同时加大热量的排出,才能健康、科学的减脂、减重,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对于生命延长来说也是有利而无害。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加、大众经济状况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肥胖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高,尤其学龄前儿童及少年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肥胖性心肌病的主要病因为过度肥胖,因此肥胖人群为本病的高发人群,过度的摄入大量热量导致的脂肪堆积,使得心脏的负荷过大,久而久之无法代谢则形成心室肥厚等相关疾病,因此肥胖人群为本病的绝对高发人群,特别是过度肥胖即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百分之百,绝对是继发本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体力劳动者逐渐减少,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逐渐增多,而这样的工作通常都是缺乏运动的,导致代谢变慢,摄入的热量无法及时的排出,造成脂肪的堆积,进而使得心脏的负荷变大,从而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因此办公室人群也是本病的高发人群之一,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疾病。
轻、中度肥胖一般不出现循环淤血的症状,但可出现心室肥厚。过度肥胖者可出现进行性气急、端坐呼吸以及下肢水肿。随着体重增加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心脏负荷也会越来越大。
肥胖性心肌病的典型症状主要是运动后的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平时不运动的情况下不自觉有此症状,运动后突然发觉呼吸困难、喘不上气,休息后略有缓解但缺氧表现严重,这也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本病造成的主要生理改变,过度肥胖导致的脂肪堆积不仅体现在腹部和下肢,也表现在内脏上,由于过多的脂肪无法代谢,堆积于心室壁上就造成了心室壁的肥厚,严重者还表现为体循环瘀血等相关表现,因此心室是否肥厚也是观察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心室肥厚不是很严重时,心功能受其影响较小,但一旦达到了严重影响心功能的程度,则会造成快速的心律失常,轻者表现为昏厥,重者直接表现为猝死,也是本病常见的典型症状之一。
患者因为体循环障碍,导致下肢出现肿胀。
患者因为呼吸不畅、缺氧,可能出现皮肤及黏膜青紫色改变,此时应及时吸氧,缓解症状。
疾病的后期常常会出现因心脏负荷过大导致的左心室扩大,其收缩功能降低,表现为慢性的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因此强心、改善心功能是后期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使用利尿剂配合治疗。
心室的过度肥厚导致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减低,甚至出现梗阻,轻者胸闷、气喘、呼吸困难,重者则直接导致猝死,也是本病终末期常见的症状,因此本病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疾病。
慢性的心力衰竭也是本心肌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的降低,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为此征象的主要表现,另外也可出现乏力、疲倦、运动耐量降低、头晕、心慌等灌注不足的表现。
本病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运动后心脏和肺部急性缺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出现紊乱,从而导致心房颤动,临床表现为心室率超过150次/分,甚至并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出现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自觉运动后呼吸苦难甚至端坐呼吸,有的表现为心慌、心悸,短时间心跳过快等相关征象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因肥胖导致的心室过厚,形成肥胖性心肌病。
出现轻微的运动后呼吸困难,休息后即可缓解,且出现的频率不高,如1~2年仅出现一次,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出现严重的运动后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自觉心率过快、心慌、心悸等,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40%,应及时就医。
出现运动后难以呼吸,胸闷、气促,短时心率超过150次/分,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0%,高度怀疑为肥胖性心肌病,应立即就医,抢救生命。
优先考虑去心血管内科,因为本病究其根本还是心脏疾病,心血管内科在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把握比较大,经验相对充足。
出现晕厥甚至有猝死征象,生命体征垂危的患者,应立即就诊于最近的医院急诊科,以抢救生命为第一要义,切不可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从第一次发现呼吸困难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有没有吃过一些药物?
有没有别的心血管疾病?
重点检查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百分比,测量患者体重、身高,计算身体质量指数,评估患者体重,心脏听诊有无杂音,观察运动前后变化。
本病的心电图表现变化比较多,主要表现为QRS波左心室高电压,倒置的T波及异常的q波。少数可见深而不宽的病理性Q波,因此本病患者在心电图检查上还是有明显表现。
普通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影可以是正常大小,或者左心室增大。
心导管检查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增高,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变形,可呈香蕉状或犬舌状,因此本病的心脏生理性改变还是比较明显,检查结果对诊断的帮助也比较大。
通过该项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其结构,通过一些特异性变化进行诊断。
本病的主要诊断标准是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且出现运动后呼吸困难,相关检查显示心室增厚,特别是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导致的一系列相关表现,诊断相对清楚和明确。
是由于高血压长期的控制不好最终导致心脏的生理性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上腹疼痛、双下肢水肿等,进行长期的血压检测以及询问病史可予以鉴别。
是先天性畸形当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是心脏或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者通道关闭不全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意识较差、反复感冒、生长发育差、口唇和指甲易青紫等,一般与肥胖性心肌病在体重上有明显的差别。
本病的治疗包括急性期的基本抢救和复苏,确保呼吸循环稳定,维持生命体征。慢性期的治疗主要以改善体征、减轻体重、减少合并症、预防猝死为主。主要方法是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减轻流出道的梗阻,改善心室顺应性,防治血栓栓塞事件等。同时要注意识别高危的猝死患者,以抢救生命为第一要义。
一般治疗为减脂、减重治疗和抗心衰治疗,多药联合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才能使得病情有一个很好的控制。
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失常,是治疗本病的一线用药,可以改善心室松弛,增加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减少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
螺内酯作为一个经典的利尿剂,可以有效的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增强左心室功能,改善相关症状。
中效强心苷类药物,在本病的治疗当中也有相当的地位,改善心衰、房颤等相关症状表现,维持心脏功能相对稳定。
作为典型地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改善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以及发作时控制心率,避免长期心律失常导致的相关心脏生理性改变,维持病情稳定。
用于控制心率,根据患者左心功能状态,考虑是否加用β受体阻滞剂。
对于不太严重但是有严重威胁生命合并症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此种该手术。
腹腔镜下使用特制的硅胶材质带子,内附可调节水囊。使患者产生饱胀感来控制食量,达到减肥效果。
利用腹腔镜将胃大弯垂直切割出来,使胃形成小胃囊。
主要是减脂、减重,本病最重要的病因就是过度肥胖导致的心脏负荷增大,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切不可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使得心脏相关疾病无法得到改善。
本病的总体预后一般,越是体重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其心室过厚等心脏生理性改变越是顽固,短期内的药物治疗只能是改善症状,无法彻底治愈,且减肥是一个相对漫长和需要毅力的过程,绝大部分患者无法将自己的体重控制到理想范围,这也给本病的康复带来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重症患者预后较差,轻症患者预后良好。
肥胖性心肌病目前来说完全治愈的病例比较少,只能是针对于症状的缓解,以及病情进展的控制,改善生活状况,要想完全治愈是不现实的。
重症患者可能危及生命,轻症患者在科学的治疗和康复下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进行复诊,便于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肥胖性心肌病患者在饮食上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本病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过于肥胖导致,因此要对饮食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切不可因为没有毅力而放弃,最终导致病情加重。
宜清淡,低糖、低盐、低脂,以水果、蔬菜为主,宜进食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
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忌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术后卧床应进食易消化食物,防止出现便秘。
术后患者应进食流食,避免加重负担。
本病的护理以饮食管理和科学、适当的运动管理为主,一方面要严格的进行食物管理,禁止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另一方面不能因为运动后呼吸困难则完全不运动,一般患者完成散步等运动量较小的活动还是没问题的。
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
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三天后可以适当活动。
戒烟忌酒,保持健康心态。
及时复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相关指标,有效进行病情掌握。
密切注意治疗过程中有没有病情继续恶化,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
为预防此病发生,患者需低脂饮食,切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避免暴饮暴食,密切关注体重变化,加强运动,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
饮食以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
密切关注体重,及时控制其增长。
对于有容易导致肥胖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4289点赞
[1]张霞,王建.南京市部分居民肥胖、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