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周脓肿是由于肾外层皮质脓肿破溃进入肾周间隙,或者其他部位感染,经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肾周间隙形成脓肿。此病多见于男性,患者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致病菌常为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人主要表现为患侧腰部疼痛,腰部或腹部触及肿块,全身有发热、寒战等症状,主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是由于肾脏的脓肿直接破溃到肾周间隙导致肾周脓肿,常见的致病菌一般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病人一般全身症状比较轻微,局部症状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患侧腰部疼痛、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
一般由身体其他组织器官脓肿形成,脓肿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肾周间隙,形成肾周脓肿。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播散型肾周脓肿患者一般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人全身症状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酸痛、肌肉无力等症状。
肾周脓肿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泌尿系统感染局部扩散、其他组织感染经血液循环播散到肾周间隙、邻近器官的感染扩散到肾周间隙。此病为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好发于肾结石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者、泌尿系统异常的人群。
泌尿系统感染和其他邻近器官感染,可能引起肾脏发生脓肿或者肝脏脓肿、胰腺脓肿、阑尾脓肿、胆囊脓肿等,肾脏脓肿可以直接破溃进入肾周间隙,其他周围器官的脓肿可以局部扩散至肾周间隙,都可以引起肾周脓肿。
身体其他组织器官感染可以导致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肾周间隙,最终引起肾周脓肿。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以引起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是诱发肾周脓肿的重要因素。
据流行病学显示肾周脓肿一般单侧多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阶段为20~50岁。
肾结石患者容易引起肾脏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肾脏炎症发生,反复肾脏炎症可以导致肾脏脓肿形成,据流行病学显示20%~60%的患者存在肾结石。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过高,所以糖尿病的血液是病原微生物繁殖最好的培养基,同时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导致感染。因此患此病的风险率增高。
泌尿系统的感染可以导致病原微生物逆行进入肾脏,引起肾周脓肿。
如果泌尿系统存在异常如神经元性膀胱、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这些都是引起泌尿道病原微生物逆行致肾脏的原因,因此泌尿道异常的人群更容易患此病。
肾周脓肿的典型症状为腰腹部局部症状、全身感染性症状等,部分病人还可有泌尿系统症状,肾周脓肿常见的并发症有脓毒血症、肺炎、膈下脓肿。
患侧腰腹部疼痛,在向健侧弯腰时疼痛加剧。疼痛的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者酸痛。疼痛还可以转移到腹股沟区域或者腿部区域。50%的患者可以在腰部或者腹部扪及肿块。
发热、寒战、全身酸痛、肌肉乏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以上。
部分患者还有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痛等。
当肾周间隙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时,可以导致脓毒血症。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当肾周间隙的炎症播散到肺部组织时,可以引起肺炎。病人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呼吸急促、咳痰等症状。
肾脏为膈下器官,当肾周出现感染时,炎症很容易累积到膈下,形成膈下脓肿。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两侧肋缘下或者胸骨下疼痛,深呼吸时加重,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呃逆,严重时可以出现胸腔积液。
一旦出现腰腹部疼痛或有肿块,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尿常规、腹部CT等检查,明确是否为肾周脓肿,此病需要与肾结核和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当普通人群或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者,出现腰部或者腹部疼痛,腰部或者腹部扪及肿块,需要及时就诊。
当普通人群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者,出现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肾内科就诊,一旦确诊后应到泌尿外科进行治疗。
今年多大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腰部或者腹部疼痛、腹股沟区域疼痛、大腿根部疼痛、腰部或者腹股沟区域触及肿块等)
是否有发热?
是否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结石、神经元性膀胱等)
是否有糖尿病?
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感染?
是否近期服用过药物或长期服用过药物?(如泼尼松、环磷酰胺、抗生素等)
医生可以查看患者肋脊角或者输尿管点是否有压痛或者出现肾区叩击痛,也可以触摸患者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了解脓肿是否形成。
肾周脓肿为感染性疾病,血、尿常规检查可以通过白细胞的数量大致判断感染的程度。一般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量增高伴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机体有急性炎症,肾周脓肿尿中的白细胞也增高,还可以出现血肌酐升高等。
血、尿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机体为何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可以指导抗生素的用药。
腹部平片可以观察腹部其他脏器的情况,以及可以观察腹部肿块的大小。
能够显示双侧肾、输尿管和部分充盈的膀胱,可以判断尿路形态是否规则,有无扩张、推移、压迫和充盈缺损等。同时可以了解分肾功能。妊娠和肾功能严重损害为禁忌症。
可以判断脓肿的形态、大小、累积的范围以及与其他组织器官毗邻的关系。为设计手术方式以及引流方式提供帮助。
经皮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在诊断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抽脓治疗,但诊断性穿刺为有创性检查,需要谨慎使用。
典型的肾周脓肿临床表现,如腰部或腹部疼痛、弯向健侧时疼痛加剧、腹部或腰部出现肿块、高热、寒战、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可以对肾周脓肿作出怀疑诊断。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临床表现、血尿常规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尿培养陪养出病原微生物、腹部平片发现肾周脓肿、诊断性穿刺在肾周抽出脓液等,可以明确诊断为肾周脓肿。
肾结核尤其是空洞型肾结核,可以出现腰部腹部疼痛、腰部触摸到肿块等,症状与肾周脓肿相似。可以通过询问病史、泌尿系CT造影、血尿培养进行鉴别诊断。
肾脏占位性病变如肾癌、肾脏错构瘤、肾囊肿也可以在腰部或腹部触摸到肿块,可以通过询问病史、腹部CT、诊断性穿刺进行鉴别诊断。
肾周脓肿一般通过2~3周的治疗症状即可缓解,常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穿刺引流等,常见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林等。
一般选用针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变形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在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可以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常见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抗生素至少需要使用2~3周。
当内科治疗无效时,机体合并肾结石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引流脓肿,如果手术发现肾脏萎缩、肾脏失去功能,可以考虑行肾切除术。
当抗生素治疗无效时,肾周脓肿巨大导致肾脏失去功能,可以在肾脏超声或者CT的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脓液。一般疗效比较好,脓液引流后全身症状即可得到改善。
肾周脓肿一般经过早期积极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如果早期得不到规范治疗,引起全身感染,可以威胁病人生命,影响自然寿命,建议出院后半个月到医院复查。
肾周脓肿一般经过早期积极治疗,可以完全治愈,恢复正常生活。
肾周脓肿如果早期得不到规范化治疗,病原微生物可以扩散到全身引起各个组织器官感染,威胁病人生命,从而影响自然寿命。
肾周脓肿建议出院后半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主要复查项目有血尿常规、泌尿系CT造影等,了解机体是否还有感染、脓肿是否消除以及肾脏功能,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每半年到医院复查一次。
肾周脓肿患者提倡进食清淡、高蛋白质、高能量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提倡进食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油条、薯条等。
提倡进食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制品、瘦肉等。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体内水分和维生素。
肾周脓肿的患者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关注自身症状,遵医嘱服用药物,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肾周脓肿患者应注意泌尿系统卫生,勤洗澡,学会清理会阴部卫生。勤换内裤,提倡穿宽松透气的内裤。
了解各类抗生素的正确服用方式,遵医嘱用药,若出现胃肠道恶心、呕吐、皮肤荨麻疹、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注意充分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避免熬夜造成过度疲劳,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肾周脓肿的患者应该学会自己检查身体,触摸脓肿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腰部疼痛是否加剧,是否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应该密切监测自己的血糖,将自己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肾周脓肿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早期发现,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重点在于积极治疗泌尿系统原发疾病、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对于高危人群应该早期到医院筛查。
对于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或糖尿病的人群,出现腰腹部疼痛、腰腹部肿块、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应该早期到医院筛查,主要筛查项目有血尿常规、血尿细菌学培养、腹部平片、泌尿系CT造影等检查。
积极治疗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当发生泌尿系统急性感染时,应该积极控制。切勿将感染拖延到慢性,引起肾脏脓肿形成,最后破溃进入肾周间隙。
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的注意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女性人群通常选择淋浴。免疫能力较弱的人群尽量少到公共场所游泳,育龄期女性注意性生活卫生。
4307点赞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五年制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9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