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单纯性肥胖是指儿童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代谢需要,造成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至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单纯性肥胖儿童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一般有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体重基数大和喜好甜食等,其脂肪堆积的位置一般出现在面部、肩部、胸腹等位置,对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体重严重超标的儿童还会有低氧血症、发绀、心力衰竭的等情况发生。儿童单纯性肥胖和饮食不科学、生活习惯差等有密切关系。所以,应对儿童及时实施保健以减少出现肥胖症。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儿童运动量共同作用引起的。就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危险因素来看,环境因素的作用大于遗传因素,其中家长的动机因素是儿童产生肥胖的主要驱动力,本病主要好发于父母双方都肥胖的儿童以及多吃少动的儿童。
在决定儿童肥胖性及其发生发展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证实肥胖的患病存在显著的基因基础,而且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有主基因。多基因共同作用,并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大多数肥胖患者的病因所在。
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膳食模式的选择受地域、父母健康知识水平、家庭收入、是否挑食、外出就餐次数、体力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儿童身体活动少,易引发超重和肥胖。超重、肥胖儿在家活动较少,看电视、看书等偏静态时间较长。看电视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率随每日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增加而增加。
我国儿童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截止到2014年,7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率达7.3%,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6.8%,同时指出如不进行干预,预计到2030年底将会增至28%。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儿童肥胖检出率也在不断攀升,且其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城市。
本病存在遗传倾向,故此类人群好发。
儿童身体活动少,易引发超重和肥胖。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症状一般有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体重基数大和喜好甜食等,体重严重超标的儿童还会有低氧血症、发绀、心力衰竭等情况发生,本病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高脂血症、脂肪肝、呼吸道疾病等并发症。
患儿一般有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体重基数大和喜好甜食等表现。
一般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体态匀称,手(足)背厚,手指长而尖,口、眼、鼻相对显小。
除肥胖外,身高和骨骼年龄发育正常,或超过同龄儿,性发育一般较早,智力正常。
体重严重超标的儿童还会有低氧血症、发绀、运动或劳累后呼吸困难等表现。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者可能由于体重及外形问题而缺乏自信、精神压抑,产生自卑心理,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
儿童肥胖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重度儿童肥胖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儿童肥胖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儿童肥胖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隔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儿童肥胖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儿童肥胖与成人肥胖一样,时引起心血管疾患的危险因素,肥胖儿血压持续高值,当持续世间过久,小儿期的高血压就可能变成成人期的高血压。
儿童单纯性肥胖患者雌激素水平升高,因此会出现月经失调。
儿童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犹如每天扛着多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当儿童出现体重基数大且喜好甜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时应积极到内分泌科、儿科就医,通过做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血尿酸检查、胸片、肺活量确诊,儿童单纯性肥胖需要与儿童症状性肥胖进行鉴别。
患者出现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体重基数大和喜好甜食时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活动后发绀、运动或劳累后呼吸困难时应积极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或儿科就诊。
患者平时饮食如何?
平时运动如何?是否喜爱运动?
目前是否有口渴、多饮、多尿、头痛、头晕、心慌等表现?
家属中是否有肥胖患者?
作息是否规律?
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应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皮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重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
单纯性肥胖的患儿生化检查可见甘油三脂、胆固醇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严重的患者可见血清β白蛋白增高。肥胖者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水平可增高。血生长激素水平可能降低。
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者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单纯性肥胖的儿童肺活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活动中提前动用心力储备,至心功能不足,通气功能下降,有氧能力降低。
通过以下情况可对患儿进行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儿皮下脂肪丰满,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应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皮纹。儿童智力发育正常,无其他疾病表现。
体重指数为评价肥胖的重要指标,小儿身体质量指数随年龄性别而有差异,身体质量指数值在24.0~27.9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儿童症状性肥胖,症状性肥胖的儿童其身高和骨骼常落后于同龄儿,且具有原发性的特殊表现。一般来说,如果身高比正常同龄儿童低两个标准差,或者肥胖伴有智能低下,生殖器、性发育异常以及多毛、高血压、痤疮等,多是患有症状性肥胖症,因此可鉴别二者。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主要是减少热量摄入及增加热量消耗,制定个体化的减肥目标极为重要,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医学营养治疗、运动干预及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一般无需药物及手术治疗,本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改善。
本病无针对性药物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控制每日能量摄入、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目前,在众多饮食干预方案中,Epstein等所提倡的红绿灯饮食已被广泛接受。红绿灯饮食将食物分为三类,高脂或单纯碳水化合物食物为红灯食物,应限制食用;中等能量密度的食物如谷类制品、奶类制品、坚果类食物等,应适度食用;低能量密度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等不限食用。
减轻体重,除减少能量摄入之外,增加能量消耗也尤为重要。适当的运动能增加能量消耗,加速脂肪分解,避免脂肪过度堆积。目前国内外运动干预主要以中等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一般选择儿童喜欢和易坚持的项目,如慢跑、跳绳、健美操、各种球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中贯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控制肥胖是一项长期工程,即使成人也存在减肥后体重反弹的问题。而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控制体重以及减肥后长期维持体重至关重要。家属要帮助患纠正对肥胖的错误认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儿童单纯性肥胖一般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多可治愈,部分患者可转为成人肥胖,但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患儿可定期做身体质量指数复查。
儿童单纯性肥胖一般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多可治愈。但仍有41%~80%会发展为成人肥胖。
儿童单纯性肥胖一般不会影响患儿自然寿命。
本病暂无明确复诊周期,可遵医嘱定期到院做身体质量指数检查,明确预后。
患儿日常饮食要注意在蔬菜、水果、米饭、面食的基础上适量使用蛋白质,限制脂肪摄入,减少使用油腻甘甜的食物。
食物宜以蔬菜、水果、米饭和面食为基础。
宜食用适量的蛋白质,如瘦肉、鱼、蛋、豆类及其制品。
宜适当限制脂肪和根部食物摄入量。
尽量少吃油腻甘甜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儿童单纯性肥胖患儿家属日常需限制儿童高糖、高脂肪饮食以及督促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注意监测体重的变化,可针对害羞、孤独的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儿减重不易过快、过多。
父母应尽量限制儿童食用高糖及高脂肪的食物,儿童需要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经治疗后,患儿需密切监测体重变化以及相应不适症状是否减轻。
对于单纯性肥胖的儿童要改变其害羞、孤独心理,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树立信心,与医生、教师密切合作,自觉控制饮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快。
体重不宜突然减少过多,最初应控制体重的增加,后来逐渐减肥。当体重降至同年龄正常值的10%以上左右时,可以不用严格限制饮食。
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首先应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吃饭、不挑食、不吃零食,儿童还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避免久坐,放学后适当进行身体活动。
儿童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吃饭,不挑食,不吃零食。
儿童应参与简单的家庭日活动、游泳、篮球、足球、赛跑等体育兴趣训练等。
每天放学后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
4376点赞
[1]王双双,薛松梅,李枋沄,等.单纯性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和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5):79-81.
[2]陈彩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成因及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5):762.
[3]余宪文.儿童肥胖症的防治[J].青春期健康,2019,(11):46.
[4]姚兴家.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及预后[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97-98,10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