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性多汗症又称为味觉性出汗,传出刺激多为味觉感受器,可以分为生理性髓性多汗症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生理性髓性多汗症常在进食香味食物和辛辣食物后,出现以面部为主的局限性出汗。病理性髓性多汗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发病原因复杂,常不同程度的累及耳下区域或耳前区域,可能是腮腺疾病、腮腺局部创伤、胸交感神经干损伤、中枢神经疾病所致。少数人出现髓性多汗症需要治疗。
分为生理性髓性多汗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
生理性髓性多汗多与遗传有关,以进食辛辣食物后面部流汗为主要表现。
病理性髓性多汗症多因疾病引起,如鳄泪综合征、鼓索综合征、耳颞综合征、脊髓空洞症或脑炎所致的味觉出汗、胸交感神经干损伤后髓核多汗症。根据病因不同,出汗部位和症状会有所不同。
髓性多汗症分为生理性髓性多汗症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病理性髓性多汗症主要病因是传出刺激涉及味觉感受器,而引起局限性出汗。
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本征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较普遍的认为其发病机制为迷走神经再生学说。即在腮腺外伤或感染使面神经受损后,再生的耳颞神经纤维错位愈合,腮腺分泌纤维误入汗腺或血管扩张神经末梢所致或因胆碱能神经受异常刺激所致。
腮腺手术或外伤后,与损伤后的错误神经支配有关。
鳄泪综合征又称Bogorad综合征,本征见于颅底骨折、手术损伤、Hunt综合征等疾病损伤面神经膝状节或其近侧端,在面神经受损后的恢复期中发病。面神经为混合神经,面神经恢复期神经的错向再生构成了异常味泪反射性联系导致本征。
因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刺激,使控制出汗的髓核破坏引起的。
因脊椎骨瘤、肺癌、甲状腺切除了交感神经的患者,由于上纵隔内的交感链、迷走神经邻近在交感神经干损伤后,引发髓核多汗症。
生理性髓性多汗症多发于年轻人,病理性髓性多汗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好发部位多在面部、耳前区及颞部,鼻、上唇、颈上部及耳后、颏和下颌缘。其中腮腺手术后患者50%~70%的患者经数月或1~2年后出现耳颞综合征的表现。
有髓性多汗症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生理性髓性多汗症多有家族遗传倾向。
手术损伤了交感神经、面神经的人:肺癌、甲状腺切除手术后的患者,容易出现胸交感神经干损伤后的髓核多汗症。
内分泌失调、肥胖、情绪焦虑者:可导致神经功能的紊乱,引发该病。
患有某些疾病者:如脑炎、糖尿病、脊髓空洞症等疾病可诱发病理性髓性多汗症。
托腮痈术后患者:托腮痈引流术后,极易引发继发性髓性多汗症。
生理性髓性多汗症多是年轻人在天气炎热时、或进食辛辣刺激后为面部出汗。病理性的髓性多汗症根据类型不同,出汗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在进食辛辣饮食后,可发生以面部为主的局限性出汗,多见于年轻人,天气炎热多发,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当患者进酸味食物时,在咀嚼后3~5分钟内,患侧面部出现烧灼感、出汗、潮红,并在进餐全过程中逐渐加重,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消退。皮肤出汗和潮红的范围多见于耳前区及颞部、鼻、上唇、颈上部及耳后则不常见。
鼓索综合征症状类似于耳颞综合征,发生部位在颏和下颌缘。
咀嚼或有强烈香味的食物进入口中引起单侧反射性流泪,机械性刺激或无食物咀嚼时不引起流泪。亦有患者哭泣时患侧反面不见落泪。流泪多少可因人而异,个别患者在进食时可泪流满面,影响生活。
可发生广泛的出汗。
吞咽或进食后出现上肢、颈部、面部、躯干的出汗反应。
如患者出汗过多,会导致钠、钾、镁、钙随着汗液流失,出现电解质紊乱。
若患者在进食酸、辣等食物之后出现面部烧灼感、出汗、潮红等症状应怀疑是髓性多汗症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腮腺局部创伤、有中枢神经疾病的患者,应该定期体检,如果出现多汗症的症状、体征,应进一步检查。
发现外进食后多汗,高度怀疑髓性多汗症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髓性多汗症的患者,若见基础疾病,如肺癌,有复发加重的趋势,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患者有基础疾病,应前往相应科室就诊,如肺癌术后患者出现髓性多汗症,应前往肿瘤科就诊。
什么情况下出汗多?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进食后出汗多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呼吸困难、流泪、消瘦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原发性髓性多汗症多正常,继发性髓性多汗症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原发病有关。
可以帮助诊断。
关于髓性多汗症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注意根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如辛辣、酸味等食物之后出现面部烧灼感、出汗、潮红等症状。
髓性多汗症多无需特殊处理,治疗主要以治疗原发病,选择局部用药治疗为主,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方法可采用服用抗胆碱能药如莨菪碱类,或乙醇封闭翼腭神经节,3%~5%东莨菪碱霜和20%氯化铝无水乙醇溶液,外用耳颞神经周围乙醇注射。
如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而症状又较严重,可切断岩浅大神经或鼓索神经。症状未减轻者或症状较重而严重影响生活者,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同时切断鼓室神经和鼓索神经或切断翼管神经,手术目的主要是切断鳄泪综合征反射弧。
使某些电离子进入人体,调整机体的内外环境,可起到止汗的目的。
若患者常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考虑精神疗法,缓解病情。
髓性多汗症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多可有效的缓解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一般预后良好。
髓性多汗症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较顽固。
髓性多汗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髓性多汗症治疗结束第2周、1个月、3个月应复诊,如出现症状反复,应及时就医。
髓性多汗症多因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诱发发病,患者的饮食要清淡为主,少食刺激性的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生姜、大蒜、辣椒等,避免诱发发病。
进食食物温度不宜过烫,要掌握好合适的温度。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例如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被,积极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要做好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治疗出汗的药物,并讲解药物注意事项。
分析患者多汗的原因,结合病情予患者讲解多汗的原因及治疗多汗的重要性。
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安静、通风良好,室温和病人衣被的厚薄要与季节、病情之寒热变化相适宜。
协助患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
注意饮食调理,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观察患者多汗缓解情况,及时记录。
多汗症的患者要注意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多饮水,并在饮食中注意补充钠、钾、镁、钙等。
病理性髓性多汗症多因术后神经损伤引起,预防应从术中避免损伤着手。发病后患者还应该积极预防并发症。
如需手术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伤及神经,以此来避免髓性多汗症的发病。
如果出现髓性多汗症要多喝水,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和皮肤湿疹。
肥胖、内分泌失调患者需注意饮食的调整,尽量减少辛辣、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肥胖者适当减肥。
情绪易激动、焦虑者注意调整自我情绪,必要时接受治疗。
4753点赞
[1]安德仲.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李德爱,吕良忠,魏筱华.神经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李建章.神经科医师手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