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支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感染,由于器官常同时受累,故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多见。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等,需要根据情况选择。
起病急,初期为干咳、痰量逐渐增多,渐形成黏液性浓痰。
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明显,症状在夏季较轻,冬季易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反复发作者体质多瘦弱。
婴幼儿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是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或为混合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营养不良者、早产儿,佝偻病和支气管结构异常等均为婴幼儿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婴幼儿支气管炎病原体为病毒、肺炎支原体或细菌,或为其合并感染。病毒感染中,以流感、腺病毒、3型副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占多数,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凡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都可成为支气管炎的病原体,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致病性细菌可引起继发感染。较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等,有时为百日咳杆菌、沙门氏菌属或白喉杆菌。
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故其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从而产生喘鸣音。
婴幼儿患病毒感染者甚多,其中以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最高,提示同一病毒在不同个体中所产生的不同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机体内在因素密切相关。
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大多数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支气管炎。
婴幼儿支气管炎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以6个月以下婴儿多见。婴幼儿支气管炎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见。
有部分婴幼儿免疫力较差,身体对于疾病的防御能力较弱,受到感染性因素影响,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尤其是咳嗽感冒等症,未及时治疗,可诱发支气管炎发作。
有部分婴幼儿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所需能量无法供给,抵抗力较差,患有小儿支气管炎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婴幼儿2~3倍。
早产儿身体各个系统未发育完善,尤其是免疫系统,防御能力较差,更易罹患小儿支气管炎,且并且往往较为严重,容易扩散并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局部病灶较大,难以控制。
大多婴幼儿支气管炎患儿先有上呼吸道症状,之后以咳嗽和咳痰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严重者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一般无全身症状,患儿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肺心病等疾病。
患儿大多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在胸部可听到干、湿啰音,以中等水泡音为主,偶可限于一侧。
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发热38℃~39℃,偶达40℃,多2~3日即退,更重者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
患儿可出现高热、缺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甚至出现肺不张、肺气肿、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败血症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如果小儿支气管炎不能彻底治愈,反复发作,就会转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再进一步就会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患儿可反复发病,长期间断咳嗽、咯痰、喘息,出现劳力性气短、心慌、紫绀、水肿,久治不愈。
当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不当时,可转变为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炎症,破坏支气管壁使支气管壁变形扩张,管壁组织被破坏,使支气管丧失原有的自然防御能力,也降低了咳嗽效率和排痰功能,为进一步感染提供了条件。
婴幼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咳嗽等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抵抗力低,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引起较严重的后果,出现并发症,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本病需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异物、结核、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鉴别。
婴幼儿出现咳嗽,起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应及时就医。
发热,重者发热38℃~39℃,偶达40℃,应立即就医。
患儿精神状况不佳,易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就医。
患儿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患儿去综合医院到儿科就诊。
患儿去儿童医院可到小儿呼吸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出现多长时间?(如发热、咳嗽等)
患儿的年龄,出生时体重,是否为足月产?
是否为过敏体质?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以明确肺纹理是否增粗或正常,是否有肺门阴影增浓等情况,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明确有无感染情况。
儿童期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发病可急可缓按,发热可有可无,可高可低。有时可伴有喘鸣。
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发热,可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全身症状较轻,常有头痛、胸痛、咳黏痰或脓痰。
两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不固定、散在的干啰音和粗、中等湿啰音。体位改变后或咳嗽后啰音减少或消失是该病特征。部分患儿可闻及哮鸣音。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满足以上2、4、5三条即可诊断为婴幼儿支气管炎。
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属于轻咳,支气管炎的咳嗽比一般的感冒药稍微加重,肺部听诊会有罗音,痰鸣音甚至是湿啰音。
患儿气道内异物阻塞伴感染的症状的和这支气管炎是相似的,我们需要注意些没有异物吸入时,如果病程反复迁延不愈可以做胸部X线,甚至支气管镜进一步鉴别。
尤其是支气管淋巴结的结核,进一步做结核菌素实验和胸部X线检查易鉴别。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和呼吸困难,X线检查可见全肺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
支气管肺炎的咳嗽比一般支气管炎的咳嗽更为加重,而且肺部听诊有更为固定的湿啰音,病情一般情况也会加重,比如发热,患儿的一般情况比支气管炎的更为加重。X线检查早期出现肺纹理的增强,模糊的阴影,肺部透亮度下降;随病情加重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有时会融合成大片,呈节段性的表现。
婴幼儿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周期为7~10天,治疗方案为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根据病原菌不同可采取抗病毒治疗、抗菌治疗,主要目的是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
患儿宜经常变换体位,便于呼吸道分泌物咳出。
多喝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居室要温暖、通风,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
适当的气道湿化,以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咳出。
急性支气管炎如为细菌感染,可选用下列抗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青霉素、麦地霉素、红霉素等,过敏患儿禁用。
若痰黏稠不易吸出,可用雾化吸入及选用10%氯化铵合剂、必嗽平、小儿强力痰灵。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咳药物,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氨茶碱,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是解痉平喘的常用药物,副作用为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等,也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舒喘灵,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常见副作用为肌肉震颤、心率增快。
喘鸣严重时可加用强地松或丙酸倍氯松气雾剂,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局部用药可减少全身用药副作用。
婴幼儿支气管炎患儿无需手术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
婴幼儿支气管炎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建议患儿在诊断后3天、7天、半个月时分别复诊一次,以便观察身体恢复情况。
积极治疗一般能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儿的自然寿命。
婴幼儿支气管炎的患儿一般在诊断后3天、7天、半个月时分别进行复诊,主要检查咳嗽、发热、痰量等症状是否缓解。如在服药期间患儿病情加重,应立即就医。
小儿患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小儿患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汁等。
家属要注意婴幼儿支气管炎患儿的家庭护理,如注意保暖,翻身拍背,按医嘱服药药物,保持家庭良好环境等,同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儿的身体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也要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伙伴关系,维持良好的治疗氛围。
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黏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爱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体温保持在36.5℃以上。
患儿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除拍背外,还应帮助翻身,每1~2小时一次,使患儿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
小儿支气管炎时多为中低热,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一般无需给予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大于160~18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
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立即报告医生并检查。
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伙伴关系,体谅家属紧张焦虑等心情,耐心解答家属疑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特点进行有效沟通,关注小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要,向家属讲明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加强家属的心理支持。尊重患儿,尽量满足患儿各种合理要求,态度和蔼可亲,使其在温馨的氛围下接受治疗。
对青霉素或头孢类等抗生素过敏的患儿禁用过敏药物。
婴幼儿难以合作者不宜选用气雾剂。
婴幼儿抵抗力较弱,家属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提倡母乳喂养,这些措施对于婴幼儿支气管炎的预防有一定帮助。
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
流行病多发季节时,避免带患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室内定时通风换气。
4296点赞
[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3-244.
[2]李洁.中西医结合治疗学龄前儿童急性支气管炎10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09):99-100.
[3]李莽.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8):100-101.
[4]刘蓉.急性支气管炎住院儿童心理护理体会[J].现代临床医学,2005(02):115.
[5]李莽.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8):100-101.
[6]袁慕荣,张卫红.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不同用药方案疗效分析[C].广东省药学会.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2015: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