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物中毒是指小儿食入被细菌、细菌毒素、真菌、毒物污染或含有毒性的食物所引起的中毒,是儿科常见急诊疾病。本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有脱水、发热甚至昏迷。治疗原则是尽快清除毒物,应用解毒剂,控制感染和对症处理,多数食物中毒小儿在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后可完全康复。
小儿食物中毒多由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除此之外,还可见于真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本病好发于6岁以下学龄前期儿童,暂无明确诱发因素。
食物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嗜盐菌等。另一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或链球菌等污染食物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放出毒素被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谷物、油料或植物储存过程中发霉,未做处理即做食料,或是已做好的食物放久发霉、变质引起,也有的是制作发酵食品时被有毒真菌污染所致。
食物本身即含有毒性,如发芽的马铃薯、白果、蟾蜍、河豚等,食用后即可发生中毒现象。
食物中掺杂一些重金属、有机磷等引起的中毒。
食物中毒占到我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三位,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期儿童,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农村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
此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安全意识薄弱,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家长不注意看护时,容易误食一些被细菌或真菌感染的食物,引起小儿食物中毒。
小儿食物中毒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部分患儿可出现持续性高热、皮疹、烦躁、谵妄、昏迷等症状。本病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失明、吞咽困难,肝、肾功能损害。
小儿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严重者可有脱水、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昏迷等。
小儿食物中毒出现消化道症状同时,可伴随以下其他症状:
沙门菌中毒的患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同时还可能出现持续性高热、皮疹等。
发芽马铃薯中毒的患者,在消化道症状的同时多伴有烦躁、谵妄、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表现,是毒物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小儿食物中毒患者剧烈吐泻可致痉挛、脱水,甚至休克,导致血容量不足,引发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小儿食物中毒时,若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可引起窒息,造成呼吸困难,或因毒素引起中枢性呼吸麻痹而死亡。
肉毒杆菌中毒的患儿可能会出现眼睑下垂、复视、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的表现,严重者可致失明,是肉毒杆菌侵犯视神经所致。
部分食物中毒的患儿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的表现,是毒素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毒蕈含剧毒,误食后可出现休克、昏迷,肝、肾衰竭等,临床可表现为急性溶血或中毒性肝炎等。
有些真菌中毒先有胃肠道症状,而后出现肝、肾损害或神经系统症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血小板减少等。
患儿存在不洁饮食以及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或合并有昏迷、呼吸困难、四肢抽搐时,需要及时到儿科、急诊科就诊,可通过呕吐物或大便培养,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确诊为小儿食物中毒。本病需要与急性胃肠炎进行鉴别。
患儿近期有不洁饮食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持续高热等症状,高度怀疑小儿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就医。
若见昏迷、呼吸困难、四肢抽搐时,应立即就医。
如果为轻、中度小儿食物中毒,应前往儿科就诊。
如果重度小儿食物中毒,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患者年龄?
小儿呕吐物是什么颜色?
小儿大便次数是多少?是否有黏液或脓血?
症状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发热、昏迷、呼吸困难、四肢抽搐等)
呕吐物及大便细菌与真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对小儿食物中毒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生化检查可了解中毒后有无肝、肾功能的损害,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通过血生化检查了解有无钾、钠、氯的代谢异常,判断是否发生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
了解中毒后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血气分析检查判断有无发生酸碱紊乱,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主要观察有无胸腔积液、肺水肿的表现,评估心肺功能,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了解中毒是否导致心脏损害,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排除其他心脏方面的疾病,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小儿食物中毒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有明确中毒病史,一般有进食相同食物史,同时进食者先后或同时发病,症状相似,可初步确诊为小儿食物中毒。
结合呕吐物或大便培养、毒物检测等检查,可初步判断致病食物或病原菌。
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进一步明确小儿食物中毒的诊断。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一般有自愈倾向,经治疗后基本可以痊愈,通过呕吐物或大便培养、毒物检测等检查可鉴别。
小儿食物中毒治疗首先要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促进毒物排泄,如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同时配合氨苄西林、生理盐水等药物改善症状。
发生小儿食物中毒时要立即催吐,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用硫酸镁导泻,以加速毒物排除,缓解中毒症状。
属于广谱类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改善急性中毒引起的感染,有药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主要针对肉毒杆菌中毒的患儿,可有效中和肉毒毒素,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一般婴儿不主张使用。
患者剧烈吐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用生理盐水及时补液,可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本病以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般无手术治疗。
若患儿发生呼吸停止,可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若患儿发生高热,应进行物理降温,如腋下、头部放置冰袋或冰贴等。
小儿食物中毒的预后根据程度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治疗决定,轻症患者一般可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但重症患者或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多数食物中毒小儿在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后可完全康复,但治疗不及时,引起严重并发症则不能治愈。
小儿食物中毒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昏迷或休克的表现,危及生命。
小儿食物中毒治疗结束一个月左右需复查肝、肾功能和便常规加培养,明确中毒后的脏器损伤情况、毒物是否完全排除。
小儿食物中毒急性期应禁止进食,待小儿食物中毒症状缓解后,可进食少量温度适宜的流质饮食,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小儿食物中毒症状缓解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汤类、面片等,同时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避免胃肠道刺激。
合理分配营养物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如白菜、菠菜、芹菜、橘子、苹果等,不要进食过期罐头、腊肠、发霉的食物、发芽的土豆等。
小儿食物中毒患儿日常要注意遵医嘱用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同时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
因本病是小儿疾病,故药物、用量、用法、不良反应要了解,同时遵医嘱正确用药。
患儿出院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动锻炼。
注意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皮疹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儿食物中毒后,若患者出现张口瞠目、呼吸急促、面部青紫等,这些都是窒息的信号,应迅速转换体位,辅助拍打,排出呼吸道阻塞物,恢复呼吸道畅通。
小儿食物中毒常因误食有毒食物所致,因此在生活中要加强安全意识,看管好孩子,教育孩子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其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物品,预防小儿食物中毒的发生。
对于小儿食物中毒的预防,具体方法可参考如下几点:
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包括农药、杀虫剂、消毒剂等,不要存放在小儿容易拿到的地方,避免被误食、误用。
不购买无照经营者的食品及不新鲜的食品,食物加工要清洁、卫生,餐具要定期消毒,吃剩的食物最好不要存放太长时间。
要注意个人卫生,吃东西之前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若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同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4770点赞
[1]于学忠,黄子通.急诊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45.
[2]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8.
[3]王乃平,胡锦官,陈长勋.药理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0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