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敏感性湿疹是患者原发湿疹局部感染的细菌产物或局部应用的药物和皮肤蛋白质结合成变应原后所引起的自身变态反应。自体敏感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原发病灶的不良刺激和护理不当有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皮肤损害、瘙痒,可导致感染、全身过敏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改善治疗。
自体敏感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原发病灶的不良刺激和护理不当有关,本病好发于皮肤病患者、过敏体质者等人群,此外致敏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都能诱发自体敏感性湿疹。
是自体敏感性湿疹最常见的病因,患者不断搔抓皮肤或长期使用皮肤刺激性药物是机体对自身组织敏感性增高出现抗原,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与皮肤损伤处清洁不到位,鳞屑堆积有关,常滋生大量细菌,机体视细菌为抗原引发免疫变态反应。
自体敏感性湿疹是皮肤过敏反应,受某些体内外刺激因素的影响并和身体反应性有关。刺激致敏因素可以是物理或化学性外因,也可以是各种内在的刺激或是食物、空气中花粉、羊毛等吸入物。
忧愁、恐怖、抑郁等情绪的变化可能引起自体敏感性湿疹的发作或使症状加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使自体敏感性湿疹加重。
自体敏感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发病率尚无具体的流行病统计数字。
本病常继发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因护理不当发病,属于高发人群。
过敏体质者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病率较高。
自体敏感性湿疹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损害、瘙痒,部分患者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感染和全身过敏是自体敏感性湿疹常见的并发症。
是自体敏感性湿疹早期出现的症状,常于发病之前在大腿内侧等部位出现湿疹,呈多形性,其表面湿润,分布较为对称,在发病后加重。
早期主要表现为红斑、散在或成群的红色丘疹、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渗液较多,露出红润潮湿的糜烂面。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常见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手足、阴囊、女阴、肛门等处。逐渐出现附近及远处皮肤发生散在或群集的斑丘疹、丘疹、水疱或丘疱疹等广泛的湿疹性皮损,皮损可排列成线性,远处皮损对称分布于四肢及躯干等处。
患处通常有剧烈瘙痒伴灼热感,常因搔抓出现血痕。
部分患者可伴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周身不适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皮肤损害常因搔抓合并感染,出现皮肤损害处破溃、化脓的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过敏表现,表现为全身的风团,大小不一,还可以伴有发热,关节肿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气短,心悸等全身症状。
当出现皮肤损害、瘙痒的症状及时就诊皮肤科,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自体敏感性湿疹,注意与神经性皮炎、手足癣等疾病相鉴别。
当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且反复发生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就医。
当皮肤损害合并感染出现发热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损害、瘙痒)
皮肤损害出现多长时间了,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吗?
既往有皮肤疾病吗,治愈了吗?
既往有其他疾病吗?
平时容易过敏吗?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皮肤损害的位置、范围、程度,有无皮肤破溃、出血、感染的表现;触诊皮损处有无疼痛、瘙痒感。
合并感染者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部分过敏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感染者可行血培养明确细菌感染类型,对下一步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急性期的主要表皮变化是水疱形成,同时有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真皮浅部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常有淋巴样细胞浸润,也可有嗜中性粒细胞,有的白细胞可侵入水肿的表皮内。慢性反复发作者的棘细胞层肥厚,有轻度海绵形成。角质层角化过度,也可以显著的角化不全,黑色素可增多,有苔藓样化时表皮起皱。真皮内有弥漫的细胞浸润,主要为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自体敏感性湿疹的诊断主要依据既往皮肤病史,典型皮损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
发病前有某部位湿疹病史。
出现湿疹、斑丘疹、丘疹、水疱或丘疱疹、皮肤瘙痒等典型症状。
典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急性期的主要表皮变化是水疱形成,同时有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慢性反复发作者的棘细胞层肥厚,有轻度海绵形成。角质层角化过度,也可以显著的角化不全,黑色素可增多,有苔藓样化时表皮起皱。真皮内有弥漫的细胞浸润,主要为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多见于颈、肘伸侧,尾骶部,有典型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表现。自体敏感性湿疹相以湿疹最典型,同时也会出现斑丘疹、丘疹、水疱或丘疱疹,多见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手足、阴囊、女阴、肛门等处。
手足癣的皮损边界清楚,有红斑、丘疹,丘疱疹和脱屑等多形性皮损,夏季加重,常并发指(趾)间糜烂,皮损内可找到菌丝。自体敏感性湿疹早期主要表现为红斑、散在或成群的红色丘疹,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
自体敏感性湿疹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轻症患者一般局部治疗即可,皮疹广泛、全身症状重者选择全身药物治疗结合物理治疗。
指导患者寻找和避免环境中的常见变应原和刺激原、避免搔抓和过度清洗。对环境、饮食、使用防护用品、皮肤清洁方法等应提出相应的建议。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自体敏感性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进行皮肤屏障功能保护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组胺药止痒抗炎。第一代抗组胺药常被应用,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安其敏、异丙嗪、阿利马嗪等,安替根效果有时较好。
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可系统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头孢唑林,但要注意用药前观察药敏性。
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
糖皮质激素类如泼尼松能使症状在短期内显著减轻或消失,但停药后常迅速复发,如长期应用,将引起各种副作用,一般不主张使用,只应用于皮疹广泛或严重的急性患者,开始量较大,症状减轻后减到维持量,以后停药。
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激素时使用。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紫外线疗法包括长波紫外线(340~400nm)照射、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照射及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慢性顽固性自体敏感性湿疹有较好疗效。
水胶体敷料中的水凝胶有杀菌、促进组织生长的作用,适用于外伤和手术后的自体敏感性湿疹患者。
自体敏感性湿疹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可减轻症状,且不影响自然寿命,多数患者无后遗症,可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病情易反复,患者需要每年复查皮肤科检查。
自体敏感性湿疹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使症状缓解或治愈。
自体敏感性湿疹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自体敏感性湿疹患者需要每年到医院复查,进行皮肤科检查,明确该病恢复情况。
自体敏感性湿疹的病情发展一般与饮食关系不大,主要是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避免变应原为主,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鱼虾,浓茶,咖啡,烟、酒等。
自体敏感性湿疹患者的护理主要是注意用药、皮肤清洁与规律作息,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皮肤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有无变小,瘙痒程度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了解各项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使用;对于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一定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加减药量或突然停药。
洗澡时以淋浴为佳,不要用热水烫洗或过度清洁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洗澡后要擦干身体。尽量穿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避免易致敏的人造纤维及毛皮衣物。
适度运动,每天至少半小时低强度运动,如慢跑、爬山,每周至少3次。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或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皮肤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有无变小,瘙痒程度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若出现胃肠不适、头晕、内分泌紊乱、全身疼痛等不良反应症状及时就医。
家属在生活中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
自体敏感性湿疹的预防以病因预防为主,主要是对于机体皮肤破损处进行规范的清洁护理,避免不良刺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对于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
对于易过敏者、皮肤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对于机体皮肤破损处进行规范的清洁护理,避免经常搔抓刺激,避免用热水或肥皂等刺激性强的物质反复搓洗。
过敏体质者需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
4438点赞
[1]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13-1017.
[2]王岩臣,刘建业.中药冷湿敷法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60):1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