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不足,引起机体代谢功能减低所致的疾病。本病发生隐匿,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少部分老年人可有表情淡漠、疲劳、迟钝、便秘、皮肤干燥等表现。本病治疗以甲状腺激素治疗为主。
原发性甲减亦称甲状腺性甲减,较常见,指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继发性甲减又称中枢性甲减,包括垂体性甲减和下丘脑性甲减,较少见,指继发于垂体病变或下丘脑病变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减病因不明,故又称“特发性”,可能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病损有关,此组病例较多发生甲状腺萎缩,约占甲减发病率的5%。
垂体性甲减常因肿瘤、手术、放疗和产后垂体坏死所致,垂体前叶被广泛破坏者多表现为复合性垂体激素分泌减少,个别原因不明者多表现为单一性TSH分泌不足。
由于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实现生物效应障碍引起的综合征,常呈家族发病倾向,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大多数是由于TH受体基因突变、TH受体减少或受体后缺陷所致。至于散发性病例的病因则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药物及垂体病变,本病无明显诱因,老年女性、甲状腺疾病老年患者、过度节食的老年人群、过多摄入雌激素的老年人群好发。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以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最常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后期常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部分弥漫性甲状腺肿及颈部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经放射性碘治疗后,可有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甲状腺癌、Graves病等疾病的老年患者经甲状腺切除后,有可能会发生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率与残余甲状腺多少及血液功能完整性有关。
甲亢老年患者,过量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硫脲类药物、咪唑类药物等,可导致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垂体病变、垂体附件病变、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可导致TSH分泌减少,进而引起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逐渐造成甲状腺组织萎缩,如1型糖尿病等;或者是不恰当地给予大量的含碘物质后,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酶的活性,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中原子碘的活化,酪氨酸的活化及其碘的有机化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
如手术或放射性损伤,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因甲亢服抗甲状腺药物等情况都会增加临床甲减患病的可能性,破坏了过多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血管炎等疾病也可造成甲状腺功能受损,出现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与下丘脑外伤、肿瘤细胞浸润、下丘脑本身肿瘤、射线损害等原因引起有关。
桥本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内广泛病变等甲状腺疾病可导致甲状腺组织功能受损,引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本病发病率2.3%~4.4%,以老年女性多见。随年龄增长,本病发病率增加,诊断的平均年龄为55岁,男女比例为1∶ 10。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引起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该病主要与雌激素、孕激素等女性激素的变化有关,因此老年女性好发。
甲状腺疾病老年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后,有一定的几率引起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此甲状腺疾病老年患者较正常人发生风险更高。
老年人过度节食可因热量摄入过少而引起甲状腺功能降低,甚至永久性损害甲状腺功能。
雌激素会限制甲状腺功能,因此过多摄入甲状腺的老年人群为本病的好发人群。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表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疲劳、迟钝、抑郁、肌痛、便秘等症状。此外可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等系统功能降低的表现。本病可并发黏液性水肿昏迷、甲减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疾病。
疲乏、行动迟缓、嗜睡、记忆力明显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因周围血循环差和热能生成减少以致异常怕冷、无汗、体温低于正常。
肌肉乏力,暂时性肌强直、痉挛、疼痛、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和手部肌肉可有进行性肌萎缩,腱反射的弛缓期特征性延长,超过350ms(正常为240~320ms),跟腱反射的半弛缓时间明显延长。
心肌黏液性水肿导致心肌收缩力损伤、心动过缓、心排血量下降,ECG显示低电压,由于心肌间质水肿、非特异性心肌纤维肿胀、左心室扩张和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增大,有学者称之为甲减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本病中高发,10%患者伴发高血压,呼吸浅而弱,对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换气反应减弱,肺功能改变可能是甲减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贫血,甲状腺激素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肠道吸收障碍导致铁及叶酸缺乏;恶性贫血是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伴发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表现为性欲减退,男性可出现阳痿。肾上腺皮质功能一般比正常低,血、尿皮质醇降低,ACTH分泌正常或降低,ACTH兴奋反应延迟,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如原发性甲减伴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1型糖尿病者属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体综合征的一种,称为Schmidt综合征。
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比较多见,主要累及肩部和背部肌肉而出现肌无力,肌肉疼痛,易疲劳、动作徐缓、腱反射减低,部分患者伴有肌肉强直,肌肉痉挛或不明原因的关节痛等,血中肌酸激酶可升高。
可有表情淡漠、面色蜡黄而苍白、眼睑和颊部水肿以及皮肤干燥、增厚、粗糙、脱屑等表现。
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可表现为脉搏缓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心输出量降低、心脏增大、心包积液等。
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可有胃动力降低、呕吐、腹胀、便秘、肠梗阻等表现,此外可有舌肥大。
患者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减弱,可表现为智力和记忆力减退、感觉迟钝、反应缓慢、嗜睡、精神失常、木僵、痴呆,甚至昏迷。
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减危象表现,易发生在老年病人中,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主要由严重甲减未得到应有治疗所致,感染、创伤、饥饿、寒冷及其他应激刺激可诱发。在甲减的临床表现基础上,可出现体温不升、皮肤干冷伴苍黄、水肿、心率过缓、呼吸慢而无力、低血压、嗜睡,呈冬眠状态,逐渐进入昏迷。
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功能降低等,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量降低、外周血流量减少,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易疲劳、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动过缓等症状。
长期甲减患者,浆膜腔内可有液体,以心包积液为主,有呼吸困难、胸闷、面色苍白等表现。
患者出现疲劳、迟钝、抑郁、便秘、表情淡漠等情况,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交代病情,并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病需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贫血等疾病进行鉴别。
患者出现疲劳、迟钝、抑郁、便秘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出现表情淡漠、面色蜡黄而苍白等表现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体温不升、皮肤干冷伴苍黄、水肿、心率过缓、呼吸慢而无力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什么时候发现这些症状的?
这些症状是逐渐发生、突然发生,还是间歇性发生的?
之前进行过哪些检查和治疗?
家里是否有有类似表现的成员?
观察患者表面皮肤、触摸甲状腺是否肿大,触摸身体是否水肿,听诊心脏,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本病。
查血常规、电解质、血脂、肝功、肾功等各项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各个器官是否受到损伤。
查T3、T4、促甲状腺激素、基础代谢率、甲状腺131摄碘率等指标,有助于本病的判断。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时诊断本病最敏感的指标。
TSH 升高是原发性甲减的敏感指标,TSH>10pu/L,为原发性甲减;5~10pu/L,为亚急性甲减;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的甲减,TSH正常,FT4、TT4多数降低。其诊断价值依次是FT4=TSH≥TT4≥>FT3>T3,当是轻型或亚临床甲减时,这种差别特别明显。
主要是用于鉴别原发性甲减或继发性甲减,注射TRH后,原发性甲减TSH过度升高,垂体性甲减则无反应,下丘脑性甲减TSH可延迟升高。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或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表明为自身兔疫性疾病。
以防甲减的误诊、漏诊,并可辨明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若是继发性,应进一步做相关检查,如头颅CT或MRI,有条件者可行促甲状腺激素(TRH)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及区分病变属于甲状腺、垂体抑或下丘脑部位。
以T波改变为主,从而形成甲减性心脏病,所以在临床上,对症状不典型的老人(特别是女性),心电图以T波改变为主;用冠心病不能解释者或对原因不明的心包积液患者,应想到甲减的可能。
甲减的症状和体征。
年龄≥60岁。
既往有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家族史等病史。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提示TSH升高、fT4减低,即可考虑为原发性甲减。TSH升高、fT4正常考虑为亚临床甲减。TSH减低或正常、TT4、fT4减低,考虑中枢性甲减。进一步完善甲状腺自身抗体或TRH刺激试验。若TPO抗体阳性则考虑甲减的病因为自身免疫甲状腺炎
患者处于正常甲状腺功能状态,而甲状腺功能实验室测定有异常,血清T3降低和反T3增高,TT4正常或降低,TSH不升高。常见于各种急性和慢性非甲状腺疾病或应激,如饥饿、蛋白质和长期能量摄入不足、严重创伤、心肌梗死、慢性肾衰、糖尿病酮症、神经性厌食、肝硬化和败血症等,此时,T4在外周组织转变为T3减少,而转变为反T3增多及甲状腺素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减少所致。如反T3低,则提示合并有甲减。ESS主要是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甲减有相似之处,但肾病患者水肿呈凹陷性、眼底视网膜渗出和出血,尿检有红细胞和蛋白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明显等。
病人皮肤苍黄,但甲减患者常对冷敏感更为明显,脑力和体力活动迟钝及脱发等,实验室检查不难鉴别。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目前尚不能治愈,需长期持续性治疗。一般治疗方法包括补充碘剂、纠正贫血等,可应用甲状腺激素、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也可进行氧疗维持血氧浓度。
碘缺乏地区的患者,适当补充碘剂,纠正碘缺乏,有助于本病的治疗。
贫血患者应遵医嘱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以纠正贫血。
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每1~2周增加剂量1次,如已用至240mg/日而仍不见效,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一般于开始治疗后2~3周,脸容、精神状态、皮肤、心脏、消化道等症状渐见减轻;若症状改善、脉率及基础代谢率恢复正常时,应将剂量减少至适当的维持量;该要通常须终身服用。如果停药,之状常在1~3个月内复发。治疗过程中如有心悸、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失眠、烦燥、多汗等症状,应减少剂量或暂停服药。
此药效相当于干甲状腺片,其作用较粗制甲状腺制剂容易估计,可作为首选的甲状腺素制剂。
其作用较甲状腺素和干甲状腺制剂快而强,但作用时间短,故用于需在短期内迅速控制症状的黏液水肿性昏迷效果较好,而作一般补充治疗则不比干甲状腺片优越。
可用于对其他甲状腺药物不能耐受的有心脏病的甲减患者。
适用于呼吸困难、无自主呼吸及昏迷患者,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氧浓度。
本病为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但若病情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患者若病情平稳,应定期进行门诊随访,一般1周到1月随访一次,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疗。
本病不能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应定期进行门诊随访,若病情平稳,可1周到1月进行一次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并调整用药剂量。若病情不稳,需住院治疗。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日常应注意补充碘盐,注意保暖,促进血液循环。患者应检测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掌握病情变化。此外,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本病的治疗。
注意从极小剂量开始用药,严格遵医嘱进行服药,不可随以增减药量。
国内一般采用每2~10kg盐加1g碘化钾的浓度用以防治甲状腺肿大,使发病率明显下降,适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此外,对生育妇女更要注意碘盐的补充,防止因母体缺碘而导致子代患克汀病。
注意保暖和促进血液循环,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机体代谢率较低,容易感冒,应注意保暖。此外,患者容易手脚发凉,应注意促进血液循环,可采取按摩、用热水泡脚等方法。
患者应定期检查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终身疾病,病程较长,家属应关心、体贴病人,鼓励其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患者也应注意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密切配合治疗。
甲状腺激素应从极小剂量开始应用,视病情逐渐增量并维持。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甲状腺素服用过量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表现,应予以注意。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较多,无法有效预防,主要是定期体检,检查甲状腺功能,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及下丘脑垂体病变的患者,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有助于本病的早期筛查,可1个月检查一次。
积极治疗原发病,甲状腺病变是引起甲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及时诊治。
坚持食用碘化盐,尤其在甲状腺肿流行的缺碘地区,更应注意坚持食用碘化盐,但不可过量。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较大的波动,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定期体检。
4346点赞
[1]张静毅,张丹丹.58例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3):384-387.
[2]刘佳,杨钧.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8,29(8):822-825.
[3]赵新刚.现代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诊疗学上[M],第2版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121.
[4]黄定九.老年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03:151.
[5]王强修,陈海燕.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05:224.
[6]刘艳骄.甲状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8:269.
[7]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2:16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