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外伤后感染引起黏膜损伤;各种理化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等为常见原因。急性食管炎食管黏膜呈弥漫性血管扩张,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典型的症状为疼痛与吞咽障碍。多采取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急性食管炎是由于患者饮食温度过高、食用了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及强酸、强碱化学腐蚀剂等原因造成,还可由细菌感染或其它疾病的炎症波及到食管黏膜造成的。急性食管炎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饮食不健康、长期服用刺激食管药物者,饮食不规律、胃液反流等因素容易诱发。
各种机械性损伤,如食管镜检查、探子扩张、胃管留置等或误咽异物及粗糙食物等,可发生黏膜损伤并继发感染。
如烈性酒、过热食物及其他有刺激性饮料、食物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
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或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白喉、猩红热、与痢疾等可并发本病。
目前没有权威的国内外统计急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而腐蚀性食管炎常作为意外事故发生于3岁以下小儿,特别是形形色色的家用清洁剂,易被小儿误服,制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成人的腐蚀性食管炎往往因吞服强酸或强碱,作为自杀手段所致。用盛饮料或酒类的容器存放强酸、强碱而不慎被误服的病例也屡见不鲜。近年药物引起的食管炎受到临床关注。所有年龄组患者,在各种临床情况下服用各种治疗剂量的药物均可能损伤食管。
免疫功能较差,比较容易发生其它部位感染而波及到食管黏膜,导致急性食管炎的发生。
食用刺激性较强、温度过高的食物会损伤食管黏膜,导致食管炎症的发生。
药物会刺激食管黏膜,致使食管黏膜溃疡或坏死。
急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是恶心、呕吐、吞咽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急性食管炎的患者可以出现食管穿孔、上消化道梗阻、食管狭窄等并发症。
一般出现于胸骨后方或背部左侧肩胛骨下方,呈钝痛或刺痛,自发或进干食、粗食或热食时出现并加剧,或有摩擦感,进流食或半流食时疼痛缓解甚至消失。深呼吸、咳嗽或增加腹压时,疼痛加剧。
早期因吞咽疼痛时可发生食管痉挛,后期因瘢痕收缩,均可发生吞咽困难,但早期有发作性吞咽困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持续性吞咽困难。患者进食时感到食物向下缓缓通过。
每餐后、躯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疼痛发生前出现。
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食管穿孔是指食管自发性或机械外伤而导致穿孔,食管穿孔临床以胸痛或腹痛、呼吸困难、发热,及皮肤捻发感为主要症状。
由于食管黏膜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或慢性瘢痕形成,可至急性或慢性食管狭窄,而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极度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由食管炎症或吞咽腐蚀性物质后造成的瘢痕挛缩,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时有疼痛感、体重减轻,以及进餐后食物反流等。
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烧心、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时,建议到消化内科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进行内镜、X线、病理等检查确诊本病。注意需与Barrett食管、真菌性食管炎相鉴别。
对于高危人群,注意饮食和定期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出现急性食管炎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痛、吐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出现反酸、恶心、呕吐、吞咽疼痛、吞咽困难时,可以选择去消化内科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吞咽的时候疼吗?
恶心、想吐吗?
有没有其它疾病史?
平时饮食方面会注意吗?
内镜检查是诊断急性食管炎的主要手段,病变部位多在食管中下段,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靡烂,及溃疡形成,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
可通过X射线食钡餐剂检查来了解食管受损的情况,对治疗计划的制定有很大的帮助。但急性期不适合做钡餐检查,且目前胃镜的广泛运用,钡餐检查越来越少。
内镜下活检组织定性,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行病理检查者见到黏膜的急慢性炎症可明确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价值在于鉴别诊断,以除外恶性肿瘤、病毒性食管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等。
本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患者有外伤或物理、化学性刺激病史,如食管镜检查显示有骨、鱼刺损伤、饮烈性酒、进食辛辣食物等,部分患者在食管损伤后呕吐少许鲜血或紫色血块,出现胸骨前后疼痛、吞咽困难,吃饭时疼痛加剧的表现可初步怀疑为急性食管炎。
结合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浅表糜烂或溃疡,有时可见到食管管腔狭窄,可累及贲门部可进一步诊断为急性食管炎。
通过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可引起食管下段黏膜的鳞状上皮被胃黏膜柱状上皮所取代,成为Barrett食管,该处可发生溃疡或癌变,是个慢性演变的过程,主要症状是反复的反流烧心。与急性食管炎不同的是急性食管炎为食道黏膜及性能损伤,可表现为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及溃疡。
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是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上腹不适、胸骨后疼痛和烧灼感。重者胸骨后呈刀割样绞痛,可放射至背部酷似心绞痛。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发生严重出血但不常见。未经治疗的病人可有上皮脱落、穿孔甚至播散性念珠菌病。与急性食管炎症状类似,但本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培养可培养出细菌。
急性食管炎的治疗以保护食管黏膜为主,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需要注意饮食。少数急性食管炎较严重,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严重时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以次碳酸铋或用磺胺嘧唑加次碳酸铋吞服。服药前先进食,然后将药粉调成糊状徐徐咽下,使其附着于炎症部位,吞服后要禁食。
疼痛剧烈,应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药物,并卧床休息。
抗酸止吐治疗,可口服氢氧化铝及氧化酶;若抗酸效果不佳,可口服甲氰咪胍。
可肌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真菌感染时,选择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
急性食管炎无手术治疗。
中医疗法以清热解毒,行气凉血为主,可用银花、黄芩、蒲公英、桔梗、枳壳、元胡、丹皮、赤芍、仙鹤草、郁金、甘草煎煮,慢慢温服。
严重的急性食管炎患者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较为严重时还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急性食管炎预后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不影响寿命,建议急性食管炎治愈后需定期复查。
急性食管炎积极治疗能治愈。
急性食管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急性食管炎治愈后需每周复查一次,至食管黏膜完全恢复。
饮食调理对于急性食管炎来患者来说是后期恢复的关键,改变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最好少吃多餐,而非暴饮暴食。
适当禁食或进温性流质饮食,进食要缓慢,禁用有刺激性食物。
禁止吸烟、酗酒,少喝咖啡。
不宜食用巧克力、薄荷糖类的食物,这些食物会使食管与胃之间的贲门放松。
尽量少吃含大量酸的食物。
对于急性食管炎的患者来说,日常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运动要适量,不可做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加量或减量,遇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尽量不要穿过于紧身的上衣,避免胃反酸。
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是否呕吐,避免因呕吐物而发生梗阻现象。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急性食管炎的预防主要为饮食方面,以及生活习惯方面,避免对食管进行机械性损伤,避免误食化学刺激物质,若发生不良因素,应及时就医。
对于经常性胃反酸的患者,应尽早去医院进行内镜检查。
避免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如饮烈性酒及进食过热的食物或其他刺激性的食物等。
尽量避免机械性损伤,做食管镜检查及围观留置时,小心操作,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积极治疗。
5129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8年制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67.
[2]韩东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270-27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