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致病原因通常为丝虫或其他蠕虫感染,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短、胸闷、哮喘、乏力、厌食等,主要危害是可引发咳嗽、哮喘等一系列呼吸道症状,持续发展还可引发肺纤维化,进而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造成严重后遗症。治疗方法是抗丝虫和抗蠕虫治疗为主,辅助补充营养,同时治疗并发症。预后尚可,绝大部分患者经正规治疗基本可治愈。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是嗜酸性粒细胞的热带型,尚无明确的分类。
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丝虫或其他蠕虫感染导致,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丝虫、蠕虫等,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感染和蚊虫感染。好发人群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年龄集中在25~40岁,男女比例4:1,前往或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或生活在丝虫病流行区的人,也为好发人群,诱发因素通常为免疫力低下。
发病与丝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相关,为Ⅰ型、Ⅲ型变态反应,也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相关。丝虫或其他蠕虫,如蛔虫、钩虫、血吸虫、肺吸虫等对人体都属于外界入侵的一类,因此,人的免疫系统在发现外来生物入侵时,就会攻击、去除这些异类,但在攻击过程中,一些人体自身的正常组织也受到了连累,因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损伤,这就是变态反应,这些变态反应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肺部。
由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属于感染性疾病,部分人即使有接触史也不会发病,可通过自身免疫杀灭致病菌,而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通常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无法对抗致病菌,进而导致细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最终导致发病,所以发病的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为低下。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青年人的发病率高于老年人,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年龄集中在25~40岁,男女比例4:1。
本病主要经血液传播和接触传播。
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年龄集中在25~40岁,男女比例4:1。
前往或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或生活在丝虫病流行区的人:由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不仅可以通过蚊虫叮咬造成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进行传播,因此前往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是感染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蚊虫叮咬不可完全避免,另一方面当地是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高发地区,患病人数较多,不经意间的接触即可感染。
本身患有丝虫病者也是高发人群。
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症状相对不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发热、咳嗽、气短、胸闷、哮喘、乏力、厌食等,也可以出现在别的感染性疾病当中,因此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实验室检查和病史询问,避免误诊。同时也容易导致肺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等相关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时治疗和控制。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症状表现之一,也是典型的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多为中度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干咳,咳痰不明显,偶可咳出带血丝的痰,需特别注意。
主要表现为呼吸较为费力,正常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由胸闷导致的供氧不足出现气短,是肺部致病菌密集活动的表现。
可出现呼吸困难引起的喘息、气急等症状,喉中出现哮鸣音,呼气时更为明显,一部分哮喘症状还可导致唇甲紫绀等严重缺氧征象,需及时给予吸氧等治疗。
表现为没有胃口吃东西,即使能吃得下去食量也明显减小。
乏力是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由于致病菌对于体能的消耗,加之患病期间食欲较差,导致体能明显不足、浑身没劲等,称之为乏力,需要对症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以及蛋白质等相关营养,避免造成低血糖休克等并发症。
肺纤维化是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致病菌在肺部的密集活动,造成对肺部组织结构的侵蚀,加上治疗和控制的不及时,容易导致肺泡及肺部内部结构出现纤维化,随着疾病进程纤维化不断发展,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
肺源性心脏病是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容易导致的其他器官疾病,根本原因是肺部由于致病菌的炎性反应和侵蚀,通气功能严重下降,进而导致能供给其他器官的氧明显不足,心脏在氧分压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正常供血,则导致出现心脏瓣膜或功能性疾病,由于是肺部疾病所导致,因而称之为肺源性心脏病。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总体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关的呼吸道感染性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即使体温不高、症状不严重,也应该及时就医排除诊断,寒战、高热等发病期症状出现时应马上就医。
出现轻微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即使出现症状较轻,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感染的可能。
如果出现严重的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并发昏迷、唇甲紫绀等症状时,特别是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高发人群,需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病情继续恶化,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优先考虑就诊于呼吸内科,因为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大部分症状表现属于呼吸内科的诊疗范围,因此呼吸内科在对这些症状的治疗上有着充足的经验和把握,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科室。
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较为严重,甚至休克或昏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于感染科,以抢救生命体征、控制感染为主,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治疗应在之后再展开。
单纯的发热症状要就诊于发热门诊,排除相关传染病的诊断。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从发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目前以什么症状为主?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平常口服哪些药物?
有没有热带、亚热带地区旅居史?
体格检查是最为直接和便捷的检查手段,对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一方面要着重听肺部呼吸音,另一方面要分辨干、湿啰音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范围,初步判断感染的情况。
血常规是血液检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项,对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诊断中,一些相关炎症性反应的情况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的高低,也提示是否有真菌感染,因此对于感染性疾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C反应蛋白是重要的感染指标,如数值较高,则表示感染明确存在。
这三项检查均是丝虫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如为阳性则可明确诊断丝虫感染,也可以尽早为治疗提供指导,避免耽误病情。
痰培养可辅助诊断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找到感染的类型,如不是丝虫,可排除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诊断。
胸部X线检查意义在于确认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而当X线检查不明确时,及时行肺部CT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影像当中的肺炎征象属于哪种肺炎。
两方面相结合,即可明确诊断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症状表现上出现发热、咳嗽、气短、胸闷、哮喘、乏力、厌食等感染性疾病表现,同时也可有明确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旅居史。
实验室检查,如丝虫补体结合试验、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丝虫特异免疫球蛋白抗体,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肺部CT检查有明显的疾病征象,特别是丝虫补体结合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是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诊断的金标准。
由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和哮喘的疾病表现相类似,均可出现胸闷、气短、喉中哮鸣音等表现,因此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容易与哮喘形成误诊,问诊时必须明确是否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旅居史、有无发热,并行相关丝虫补体、免疫球蛋白等相关检查,可明确鉴别。
又称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点是全身症状比较轻微,X线检查呈现出一过性肺部阴影,血液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程大多在2~4周,临床表现为咳嗽、少量咳痰偶带血丝,此外,还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症状较为一致,因此要行丝虫感染相关特异性补体、抗体等检查才能明确鉴别二者,避免误诊。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控制症状后也需要一年以上的康复期。一般治疗辅助呼吸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枸橼酸乙胺嗪、盐酸左旋咪唑、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为主,其他治疗以家庭氧疗和隔离治疗为主。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一般治疗以辅助呼吸治疗为主,对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治疗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首选药物,抗丝虫治疗的一线用药,对于丝虫的杀灭有着显著的疗效,是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药物治疗中的重点。
抗蠕虫药物的代表,可用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中乙胺嗪治疗无效的患者,或者是痰培养等结果表明是蠕虫感染的患者,可明显控制感染进程。
典型的缓解支气管痉挛药物,对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哮喘样症状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同时也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具有代表性的支气管扩张剂,对于缓解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慢性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促进疾病康复。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尚无手术治疗方式。
以家庭氧疗和隔离治疗为主,自行购买家庭制氧机,规律吸氧可明显缓解症状。同时由于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可通过接触传染,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总体预后尚可,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痊愈。部分患者容易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慢性咳嗽、咳痰等相关后遗症,患者经服用药物后每1~2个月需及时复诊,便于医生对治疗的进展提供调整。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大部分患者经科学治疗后可痊愈,但并发症的治疗需要1~2年。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在治疗及时的情况下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容易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慢性咳嗽、咳痰等相关后遗症。
服用药物的患者每1~2个月需及时复诊,便于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行相关检查,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一方面要严格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另一方面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提高免疫力,是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饮食调理的重要因素。
宜进食一些高维生素食物,如青菜、胡萝卜、木耳等,高蛋白的食物,如鱼类、鸡肉、鸡蛋等。
忌饮食不洁。
迫不得已要去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人群,尽量少食用当地餐馆食物,以自行烹饪为主。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护理以观察病情、控制饮食、做好隔离为主,要明确口服用药的剂量和频次,加强饮食管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进行密切的病情监测,严格执行隔离治疗,有恶化症状及时联系医生。
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
发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减少探视,避免传染他人,应做好防护。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如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如皮疹、湿疹或病情有无加重。
关注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有无缓解,痰液是否带血,如有及时联系医生。
相关药物的使用必须足疗程、足量,否则容易导致病菌的杀灭不完全,疾病迁延难愈,最终无法控制。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高发人群需尽早、尽快进行血常规以及丝虫补体试验等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也可以做好自我保护,穿长衣、长裤,搭好蚊帐,避免蚊虫叮咬。
若发现患者有相关疾病表现,如发热、胸闷、气短等症状,特别是本就有疫区旅居史,及时行丝虫补体试验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
不去热带、亚热带等丝虫流行地区旅行、居住。
迫不得已要去时,也要做好自我保护,穿长衣、长裤,搭好蚊帐,尽量避免蚊虫叮咬。
加强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
尽量避免接触疫区人群,戴好口罩,接触后做好消毒。
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患有丝虫病者应积极遵医嘱治疗丝虫病,并按医嘱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丝虫补体结合试验等项目。
避免接触已知的丝虫病患者,如不与患者共处一个房间,并积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及时清除积水。
4938点赞
[1]张春玲.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诊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4(02):55-5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