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外阴炎是由念珠菌,又称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部炎症,属机会致病菌(人体正常情况下都存有该菌类,当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会导致人体感染疾病称为机会致病菌),主要为内源性传染。临床表现为外阴顽固性瘙痒,有灼热感、尿频、尿痛、性交痛。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妇女,但以妊娠期、糖尿病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或雌激素治疗的妇女更易罹患,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少女较少感染。
霉菌性外阴炎大多为念珠菌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常寄生于人体皮肤、黏膜、消化道和阴道中,一般不引起疾病,但是对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妇女,由于阴道酸性环境及免疫能力改变,使得念珠菌生长繁殖活跃,从而引起本病。
抗生素可用来治疗霉菌性外阴炎,但同样有弊端,杀灭阴道病菌的同时,也将有益菌杀灭,影响微环境的平衡,使致病菌滋生。
妊娠期由于受内分泌的影响,大量增加的雌激素使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和通透性增加。加之宫颈腺体分泌也明显增加,导致白带增多,高雌激素水平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积聚,经乳酸杆菌作用,生成更多乳酸,使阴道酸度明显增高。高糖原含量的阴道环境,为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出芽、黏附提供丰富的条件。
性生活不注意卫生,卫生纸等不干净,清洗洗具不卫生,经常穿着紧身衣裤,以致局部潮湿,温度高,使局部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
外阴受伤、机械性损伤等免疫力下降,致病菌从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霉菌性外阴炎。
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使外阴局部温度与湿度增加,更易让念珠菌繁殖生长。
育龄期妇女在月经前阴道酸碱度改变容易导致本病复发。
高浓度的葡萄糖也可使阴道上皮含糖量增加,经常使用葡萄糖液作阴道灌洗,易发生外阴炎。
在不同人群中,霉菌性外阴炎发病率在5%~15%,50%~7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霉菌性外阴炎,40%~50%的妇女经历过复发。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可能黏附念珠菌寄生,但菌量少,并不引起炎症反应,霉菌性外阴炎发病率城乡女性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男性伴侣有真菌感染症状或疾病时,可通过性交传染。
通过接触污染的衣物或器具间接传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念珠菌为机会致病菌,但是菌量极少,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时,念珠菌大量繁殖时才转变成菌丝状,从而出现症状。
中老年女性,由于中老年女性阴道菌群改变和抵抗力降低导致容易感染。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长期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雌激素,导致菌群紊乱失调,从而引起念珠菌感染致病。
男性伴侣有真菌感染症状或疾病者。
孕妇,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易导致霉菌性外阴炎。
霉菌性外阴炎的典型症状是以外阴的顽固性奇痒、灼热感为特征,同时伴有尿频、尿痛、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溃疡或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当本病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时,会导致白带增多,呈凝乳状、豆腐渣样。
外阴顽固性奇痒、外阴部灼热感、性交痛以及尿频、尿痛。
阴道分泌物增多,其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部分患者有外阴水肿,外阴部湿疹样糜烂,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等。
常见的阴道混合性感染的类型,实验室检查可见到两种或以上致病微生物。pH测定具有鉴别意义,若霉菌性外阴炎患者阴道分泌物pH>4.5,需要特别注意存在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混合感染。
霉菌性外阴炎是妇科常见病,而且各年龄段妇女皆可患此病,尤其对于易发人群,出现症状时可去妇科就诊,尽早就医,通过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主要与滴虫性阴道炎、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相鉴别。
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进行定期妇科体检非常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尿、分泌物中存在真菌,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外阴部奇痒难忍、灼热疼痛等症状,高度怀疑霉菌性外阴炎时,应及时就医。
发现外阴奇痒,并伴有外阴皮肤红肿、湿疹、糜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排尿困难、排尿剧痛、血尿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泌尿外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外阴瘙痒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性交痛、外阴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有无长期应用药物史?
多采用10%氢氧化钾溶液,可溶解其他细胞成分,提高念珠菌检出率,阳性检出率为80%,帮助诊断疾病。
取阴道分泌物置于玻璃片上,加1滴生理盐水或10%氢氧化钾,显微镜下检查找到念珠菌芽胞及真菌菌丝,阳性检出率为70%。如阴道分泌物PH>4.5,见多量白细胞,多为混合感染,明确诊断。
取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上,査出真菌可确诊,阳性检出率更高,但不常规应用。部分病人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显微镜检査阴性或反复复发,如阴道分泌物PH<4.5,未见大量白细胞、滴虫及线索细胞者,临床怀疑耐药菌株或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时,采用培养法+药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指导进一步敏感药物治疗。
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对于非典型病例,为了证实诊断,凡疑为带念珠菌者或了解治疗效果,必须做阴道分泌物检查,以病原学检查为确诊金标准。
患者出现典型霉菌性外阴炎症状,外阴的顽固性奇痒、灼热感,同时伴有尿频、尿痛、性交痛,加上阴道分泌物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念珠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
该病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与霉菌性外阴炎阴道分泌物形状不同,常为淡黄色、绿色,容易为患者所忽略。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程度较霉菌性外阴炎轻,有时伴有下腹胀痛,其致病病原体为滴虫,镜检下可鉴别,还可引起妇女月经过多。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是由于乳杆菌过度繁殖,引起阴道内pH过低,以外阴瘙痒、阴道烧灼样不适,阴道分泌黏稠或稀薄的白色干酪样分泌物为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镜下可见大量乳杆菌和上皮溶解后细胞裸核,可以鉴别。
对于霉菌性外阴炎,无症状带菌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当男性伴侣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及治疗。首先积极去除诱因,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一般以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为主,难治及复发患者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外用抗真菌药物,还可以配合中医治疗。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停服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雌激素等,建议使用棉质内裤,患者的毛巾、内裤等贴身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以免传播,注意性生活、经期卫生。念珠菌培养阳性但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因为10%~20%妇女阴道内有念珠菌和其他真菌寄生。
念珠菌在pH5.5~6.5环境下最适宜生长繁殖,因此可改变阴道酸碱度造成不利于其生长的环境。方法是放置定君生,改善阴道乳酸菌群。
如有糖尿病,应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交,夫妻同时用药。
又称三苯甲咪唑,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最敏感,普遍采用克霉唑的乳酸配方单剂量阴道给药,使用方便、疗效好,且孕妇也可使用,单纯性霉菌性外阴炎患者首选阴道用药。
常用药物为硝酸咪康唑,即达克宁栓,霜剂可用于外阴、尿道口、男性生殖器涂抹,以减轻瘙痒症状及小便疼痛。
阴道栓使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对非白假丝酵母菌如光滑假丝酵母菌等,其抑菌作用比其他咪唑类强。
抗菌谱广,对深部、浅部真菌均有效,可透过胎盘屏障,孕妇避免应用。
单次给药,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
抗真菌谱广,餐后口服生物利用度最高,吸收快,口服后3~4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对于复发性外阴及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人,主张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
氟康唑是唯一获得FDA许可的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口服药物,药物口服胶囊生物利用度高,在阴道组织、阴道分泌物中浓度可维持3天。无明显肝毒性,但需注意肾功能情况。
只限于局部应用治疗,栓剂阴道内给药。
制霉菌素栓每日阴道用药1枚,连续14天治疗单纯性霉菌性外阴炎。药物疗程长、使用频繁,病人往往顺应性差。
本病暂无需手术治疗。
患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本病属于妇科常见病,各年龄段妇女都可能被感染,应该放松心情,到正规医疗机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切忌擅自用药,避免延误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与湿、热、毒相关,有研究表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黄柏等药物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中药外洗剂对于本病有一定疗效,例如洁尔阴洗液等。
中药熏洗治疗可以辩证应用,配合常规抗真菌治疗,达到清热燥湿止痒的效果,禁止自行调配中药口服或外用。
以局部用药为主,禁用口服唑类药物,可选用制霉菌素、克霉唑或达克宁栓剂治疗。
性伴侣无需常规治疗,约15%男性与女性病人接触后患有龟头炎,对有症状男性应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霉菌性外阴炎患者的性伴侣应同时检查,必要时给予治疗。
霉菌性外阴炎经过去除诱因及阴道冲洗、局部上药、口服药规律治疗后,症状很快会减轻或消失,只是致病菌暂时受到抑制,此时不能停止治疗且复发率较高,应遵医嘱在经期后及时到医院妇科门诊做分泌物检查。
霉菌性外阴炎一般能治愈,经抗真菌治疗后,连续3个月镜检正常才算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较顽固。
霉菌性外阴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霉菌性外阴炎治疗结束7~14天,应该连续规范化治疗。复发性霉菌性外阴炎在巩固治疗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复查,进行分泌物真菌培养。
霉菌性外阴炎患者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清淡的以高蛋白和低脂为主的食物。
辛辣食物多食易生燥热,如辣椒、海鲜、羊肉等食物,导致阴部痒痛症状加重,导致病情恢复迟缓。
高糖原含量的阴道环境,为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出芽、黏附提供丰富的条件,故饮食上要注意忌油腻的食物,如猪油、牛油、奶油,还有高糖的食物,比如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如瘦肉、牛奶、豆类、水果、蔬菜等。
霉菌性外阴炎患者注意外阴、阴道卫生,每日温水外洗清洁,保持干燥洁净,每日换洗内裤,内裤单独洗涤,禁止与其他衣物一同在洗衣机洗涤,要用开水烫洗内裤,阳光下晾晒,月经期间勤换卫生巾,用药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提高免疫力,保证睡眠。
了解各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要按疗程规范用药,不可因症状改善随意停止用药。
每天更换干净棉质内裤,患者的毛巾、内裤等贴身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阳光下晾晒,以免传播,每日温水清洁外阴,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性生活。
药物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提高免疫力,保证睡眠。
定期做分泌物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检查是否还有菌丝存在繁殖,症状消失后连续3个月定期镜检,镜检正常才算治愈。
男性伴侣有龟头炎症者,需要进行念珠菌检查及治疗,以预防女性重复感染。
男性伴侣包皮过长者,需要每天清洗,建议择期手术。
症状反复发作,需考虑阴道混合性感染及非念珠菌病的可能,及时复诊。
霉菌性外阴炎常与阴道及其它部位真菌病并存或交叉感染,预防本病需注意局部清洁,保持外阴干燥。注意性生活、经期卫生,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积极治疗糖尿病。
对初次发生外阴霉菌病者或发现阴道异常分泌物,及出现外阴瘙痒症状的妇女应尽早检查,遵医嘱规范化治疗。
合理膳食,规律饮食作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低热量、少糖少盐,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如穿宽松、透气、干净棉质内裤,保持局部干燥及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可试使用含乳杆菌活菌的阴道栓调节阴道内菌群平衡。
注意性生活卫生,易感人群注意定期妇科体检,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不可滥用药物,以免导致霉菌性外阴炎。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
4900点赞
[1]沈铿,马丁.妇产科学八年制第三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77.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48.
[3]叶琼芳.764名绝经期后妇女妇科疾病筛查结果分析与干预治疗措施讨论[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5):20-21.
[4]徐丛剑,华克勤.实用妇产科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92.
[5]杜鑫,殷世美,魏玲.实用妇产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册上[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8: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