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是一种发生于儿童的腮腺非阻塞性复发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腮腺区的反复肿胀、疼痛、不适,一般不伴有腮腺导管阻塞,急性发作时,患儿腮腺导管口可见溢脓,同时可伴有发热、萎靡不振等全身症状。大多数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儿以单侧发病,当双侧同时发病时,通常以一侧为严重。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愈性,约95%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后自愈,少数可迁延至成年期,发展为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的唾液腺疾病,其发生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包括免疫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导管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等,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有遗传因素的儿童和易患感染性疾病的儿童。
免疫系统的基本成熟一般要到6~8岁左右。临床上,不少患儿在发病前有外出游玩、运动等病史,疲劳、平时体质较差等可能会诱发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产生。部分患儿存在先天性免疫力低下。
炎症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部分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儿的腮腺肿胀发作与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细菌可从口腔通过腮腺导管逆行进入腮腺导管系统,最终停留在末梢导管或腮腺实质内,导致炎症的发生。
复发性腮腺炎的造影一般表现为末梢导管的囊状扩张和排空延迟。有研究认为,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是腮腺末梢导管的扩张,这种扩张可能是先天性的,也有可能是炎症反复发生后的改变。在对患儿涎腺造影中发现,其存在主导管的异常卷曲、狭窄和扩张,并在内镜直视下观察到患儿患侧腮腺导管内壁呈苍白色,似无血管样结构,在健侧主导管内也观察到类似苍白的导管壁。这种苍白的导管可能影响了腺体结构,降低了导管系统的防御能力及排泌唾液的能力,被认为是复发性腮腺炎的原因之一。
研究认为该病是先天性腮腺末梢导管扩张,是基于变态反应基础上,有一定的遗传趋向,具体不明。
许多病人首发症状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乳、恒牙萌出时及上感后,由此认为该病为复发性细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可能是该病的诱因,腮腺分泌液缺少具有抗菌作用的黏液及腮腺解剖上收集管(闰管)狭窄,腺体一旦感染,就可导致感染持续存在。
有人认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与性激素及甲状腺素的关系。6个女孩有5个正常月经来临后症状消失,1例男孩10例第二性征出现后症状消失。同时发现唾液中有较高的碘的浓聚,在腮腺及颌下腺组织内碘化酪氨酸酶活性高,则认为该病可能与甲状腺素退变有关。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好发于3~6岁儿童,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岁左右。据国内资料显示,首次发生肿胀者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14岁。国外资料显示年龄最小者为3个月,最大16岁。多见于男孩,男女比约为1.5:1,发病年龄个体差异很大,从几个月到青春期均可发病。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患儿在青春期自行痊愈,平均年龄为13岁。
先天性的免疫功能低下,又或者后天生长发育的免疫功能低下均会使诱发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风险升高。
亲属中有人患过复发性腮腺炎,其发生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风险会上升。
部分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儿的腮腺肿胀发作与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大多发病患儿体质较差,易发感冒和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发作后,常可诱发腮腺炎,部分患儿发病前有流腮接触史或患过流腮,研究认为可能与感染后免疫力下降有关。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是一种是儿童腮腺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吞咽困难、咀嚼不适和疼痛、导管口溢脓等症状,其并发症主要为面瘫。
常见,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常为单侧肿胀,如双侧发生也以一侧为重。可以突然发作,也可缓慢发生。个别患儿表现为腮腺肿块,多为炎性浸润块。
常见,由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出现腮腺肿胀,会影响患儿的吞咽,发生吞咽困难表现。
常见,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会出现腮腺肿胀疼痛,但皮肤颜色一般正常,当患儿进行咀嚼时会因腮腺肿胀而发生咀嚼不适和疼痛的表现。
常见,压迫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儿腺体可见黏稠似蛋清、乳白色或雪花样唾液。多次反复发作者可从导管挤出乳白色黏液栓子呈条索状。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常继发于感冒和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可伴有发热的表现。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可并发面瘫,由于面部表情肌瘫痪,患者可以出现口角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等表现。
儿童出现腮腺反复肿胀、吞咽困难、咀嚼不适时,需要及时就诊于儿科,进行血常规检查、腮腺造影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注意与流行性腮腺炎相鉴别。
对于出现腮腺反复肿胀、吞咽困难、咀嚼不适等症状的儿童,应及时就医。
小儿反复发生感冒和扁桃体炎,出现腮腺肿胀疼痛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到呼吸科就诊。
如出现局限性包块,需要切开引流时,可到普通外科就诊。
在此有没有得感冒或者扁桃体炎,有没有治疗过?
目前自身都有什么症状?(吞咽困难、咀嚼不适)
家里有没有人有相类似的症状的呢?
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症状的,经过相应的治疗吗?
可对患者的血细胞情况进行观察,若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则提示有细菌感染的发生。
腮腺造影摄片主要表现见末梢导管有点球状变化,是诊断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常规手段,需注意的是双侧腮腺肿胀者造影大多可见双侧末梢导管有点球状变化,而部分单侧腮腺肿胀者造影,仍可见双侧末梢导管有点球状变化,因此临床上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腮腺肿胀,建议均应行双侧造影,以免遗漏、延误治疗。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在超声下示腺内多处低回声节。大量病例证实腮腺超声较造影同样敏感。且具有无创、便利、快捷等优点,还能提供是否有包块、结石、脓肿等额外信息,是最初诊断和随访检查的首选方法。腮腺超声图像显示多个低回声结节,提示腮腺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
初次发病龄<15岁,一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大,一般不少于3次,每次发作时间持续2天至2周,出现腮腺肿大、吞咽困难、咀嚼不适和疼痛、导管口溢脓等表现,结合腮腺造影摄片,显示有典型的末梢导管扩张的表现,或超声见到低回声结节,且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可明确诊断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有季节流行性,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双侧发生,可先后或同时发生。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出现高热,腮腺肿痛明显,导管口无明显异常及异常分物,无反复发作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有明确的反复发作史,以腮腺反复肿胀、导管口溢脓为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增加。
化脓性腮腺炎患者表现为患侧腮腺肿痛明显,皮温升高,触痛明显,压迫腺导管口可见分泌物溢出,可伴全身中毒症状,造影表现为导管系统部分狭窄,部分扩张似腊肠样改变,腺体部分呈斑点状末梢导管扩张。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行腮腺造影摄片,显示有典型的点球状末梢导管扩张的表现,或超声见到低回声结节。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治疗手段多样,却仍不理想,临床治疗通常依靠医生的经验来进行,长期反复的发病将会损害腺体的实质,而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又具有自愈性,因此临床上对其治疗主要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无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常规予青霉素、先锋霉素静脉滴注。虽然抗生素并不会缩短疾病的病程,但抗生素可以防止腺体实质进一步的破坏,因此国外有学者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复发。
可使用维生素C促进唾液分泌,减轻患儿的症状。
治疗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一种新方法。内镜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当它进入导管系统后,内镜镜头的宽度同时可扩张腮腺导管。由于内镜直视下可见导管壁的异常表现,其诊断水平比腮腺区B超和腮腺造影更具直观性,并且可以扩张狭窄处达到治疗目的。
当急性炎性反应控制后即局部肿胀减轻,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时行导管内药物灌注治疗。每次灌注前通常顺导管口方向,由后向前轻轻推压腮腺,尽量排出腮腺内存留液体。导管灌注时取半坐位,腮腺导管口处用丁卡因表面麻醉,选用硬膜外导管循导管插入。为缓解注入药物的酸胀感,可先注入利多卡因后再注入庆大霉素针剂。灌注完毕后用无菌棉球按压导管口5min,防止药液回溢。保证腺体充盈。
生脉饮和黄芪注射液,中医学认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为外感风热邪毒,蕴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致,而慢性期为元气素虚,邪毒留恋不散,体虚不复,表卫不同,感受外邪而致。国内学者选用生脉饮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复发性腮腺炎起到标本兼治之功效。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限性的特点,青春期后常停止发作。主张保守治疗,对症处理。维护口腔卫生,按摩腺体促进唾液排出是有效减少发作的方法。可以在间歇期坚持每天进食前后、睡眠前后从双侧腮腺后向前按摩、挤压,促进腺体内唾液流出,还可口服维生素C及进食酸性饮食促进唾液分泌。同时患儿需增强全身体质,尤其是增强全身免疫。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无法治愈,但可能在青春期后达到自愈,预后较好,建议患者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以便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无法治愈,只能减轻症状,但可能在青春期后自行停止,达到自愈。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一经发现,患者应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复发次数减少时,可以间隔6个月复查一次。
患者的饮食护理应保证充足营养,宜多食用酸性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品,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保持清淡饮食,推荐摄入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强患者的全身体质。
宜多食用酸性饮食促进唾液分泌,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避免辛辣刺激食品,忌食麻、烫、辣及油炸食品等,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患者的护理以加强口腔护理为主,也注意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进行宣传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长期锻炼,增强抵抗力,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诊。
进行适宜的运动,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坚持长期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
加强口腔的卫生清洁,应用无菌棉签沾取0.5%浓度的碳酸氢钠及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处理,以便消除口腔异味,防止口腔内细菌出现逆行感染;治疗间隔期多鼓励患儿多饮水,含化维生素C片,并用洗必泰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卫生。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情绪,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尽快治愈患儿口腔内的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病,以消除感染病灶的存在。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不建议过度诊断和治疗。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细菌感染、病原微生物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可针对高发因素进行预防,如接种疫苗,减少或者避免孩子接触周围的过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减少病原接触,感冒流行季节去公共场所、特别是去医院时戴口罩。
多喝水,可适当用生理盐水洗鼻腔。
加强体育锻炼,室外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肺功能的发育,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4015点赞
[1]谢李松,俞创奇.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病因学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12):759-762.
[2]任敏.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研究新进展[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08):95.
[3]王知俊,吴书凤,俞创奇,谢李松,石欢,曹宁宁,郑凌艳.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免疫功能检测和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17(02):123-128.
[4]李远贵主编,实用儿童口腔医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01):249-250.
[5](日)高梨昇原着,甲状腺和涎腺超声入门[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2):12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