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隐斜是指一眼视线比另一眼视线有向上斜的倾向,但可以被融合反射控制保持双眼单视的情况。当融合被遮盖法或其它方法所破坏,一眼即产生上斜位。本病多因神经因素引起,导致视觉疲劳、视物模糊、眼痛、恶心及脸部上仰等症状,一般经积极治疗后,多预后良好。
上隐斜的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为神经因素和解剖因素异常所致,如神经功能障碍、眼眶不对称等。
即肌肉神经的轻度麻痹所引起。多数上隐斜是某一个或几个垂直眼外肌麻痹,同时合并拮抗肌与配偶肌的痉挛或功能过强。
有时也起一定作用,如眼眶不对称,二眼眶不在同一个水平上可能引起上隐斜,但较为少见。
眼球因外伤或突眼引起眼球移位的情况下,如果融合力很强,也不一定引起很显著的隐斜。
肌肉的发育异常可能引起上隐斜,一眼或两眼内直肌或外直肌附着点比较高可以造成上隐斜。上、下直肌附着点异常或有额外一条附着靠后或偏外之肌束时亦可在该肌起作用视野内出现明显上隐斜。下直肌与下斜肌的肌鞘联系过紧,可以限制下直肌之运动形成上隐斜。
常见于用眼过度及不正确的佩戴眼镜。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容易导致视功能不稳定,因为头位问题引发各种偏斜、不正确配戴眼镜,有时候可以造成三棱镜效应,也引起上隐斜。
由于眼部外伤导致眼外肌肌源性、神经源性或血管源性功能障碍,引起眼睛偏斜。
上隐斜是一种少见的眼科疾病,目前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孩子喜欢揉眼睛、趴着睡觉或者眼睑炎症没有及时处理累积上方垂直肌。
双眼或者单眼内直肌或外直肌附着点较高,上、下直肌或者上、下斜肌的解剖异常或者附着点异常,均可能导致上隐斜。
上隐斜的临床表现为视觉疲劳、视物模糊、眼痛、恶心及脸部上仰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及失眠等症状,较严重者可能与某些斜视及弱视并发。
为本病主要症状,患者平时看远处或者进出的东西时感觉眼睛疲劳,甚至复视。患者用眼的时候感觉眼干涩、疲劳、酸胀,眼皮有沉重感。
患者自觉看东西看不清楚。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眼肌疲劳,长期用眼造成眼睛疼痛。
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因视物模糊及视觉疲劳导致的神经性症状。
患者会缺乏准确获知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的功能,会不自觉地上仰脸部,使眼视线偏下来克服部分上隐斜带来的视觉影响。
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及失眠等症状。
患者为了去除视疲劳症状,而将非主导眼的视力抑制,可形成弱视。
出现视觉疲劳、视物模糊、眼痛、恶心及脸部上仰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视力检查、眼位检查、隐斜计及眼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上隐斜,需与非共同性上斜视相鉴别。
出现视觉疲劳、视物模糊、眼痛、恶心及脸部上仰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应选择眼科就诊。
什么时候发现视物模糊的?是不是遮盖一只眼后好转?
平时视力怎么样?
有没有看远时视物成双?
有没有头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平时从事什么工作?用眼多吗?
医生针对患者的眼部进行视诊,询问患者的眼部病史、外伤史,医生也要根据病史采集,寻找诱因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的可能。
置马德克斯杆于右眼前,两眼注视5m及33cm处灯光,若患者称光点在光带上方,则为右上隐斜。将棱镜底向上置于左眼前,或底向下置于右眼前,逐渐增加度数,至光点与光带重叠时的度数即隐斜度。
遮盖右眼,此眼在遮片后向上移动,去遮盖时则自上而下移动,而另一眼始终不动,则为上隐斜。利用交替遮盖试验结合棱镜可测量隐斜度。棱镜底向下置于右眼前,或底向下置于左眼前。
一行字看成上下互相重叠的两行,但闭一眼时可减轻症状。
在暗室内进行,调整隐斜计之水平、高度及瞳距,使被检者双眼对准隐斜计视孔。检查上隐斜时,则将玻璃杆镜片垂直放在左眼之前,将史氏测定器右侧的指针放在“0”位附近,同上法转动小柄,使被检查所视水平光线通过光点。如指针恰位于“0”度,则说明无上隐斜;如指针在“0”度上方,则为右眼上隐斜(R.H);如指针在“0”度下方,则为左眼上隐斜(L.H.),所指数字即为隐斜的度数。
眼部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排除眼眶外伤及眼眶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一般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患者具有视觉疲劳、视物模糊、眼痛、恶心、复视及脸部上仰等症状。
原在位正位,打破融合后出现一眼从上到下、另眼从下到上运动。
隐斜计为主要检查,看远时上隐斜度数大于看近时的上隐斜度数,表示直肌受累。看近时隐斜度数大于看远时的上隐斜度数,表示斜肌受累。如一眼固视时的上隐斜度数大于另一眼固视时的隐斜度数,则根据第二斜角大于第一斜角的原理,上隐斜度数大的固视眼是受累眼。加之眼部CT及核磁共振检查以排除眼眶外伤及眼眶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一般是限制性上斜视和麻痹性上斜视,在发病早期均可以表现为小角度斜视改变。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专科检查,并结合用肌电仪、Hess屏、斜视度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别。
上隐斜的治疗主要是棱镜矫正和手术治疗,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以改善症状。
能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的松弛性麻痹,适用于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等引起的上隐斜。
上隐斜手术术前要分析双眼运动功能状态,判定患侧的眼睛和功能过强或过弱的肌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做功能过强肌的减弱术、过弱肌的缩短术,注意保护下方注视野的双眼单视功能。适用于大于10PD的上隐斜或不适应戴三棱镜的患者。
5PD以上的上隐斜,配戴底向下的三棱镜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配三棱镜时,要根据原在位和下方注视时看远、看近最大斜度综合判断,原则上重点保护和维持生活中最常使用注视野的视觉质量。处方三棱镜时需要向患者强调和说明三棱镜佩戴后一定程度视物模糊,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上隐斜经过规范的治疗后,一般可以得到矫正,预后良好,不影响生存期。若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可因为视疲劳影响工作及学习,影响生活质量。
上隐斜患者经积极治疗通常可以治愈。
上隐斜一般不影响生存期。
极少数上隐斜合并弱视者,可遗留视功能受损的情况。
斜视度矫正后的功能恢复期,每个月需要复诊一次。
上隐斜一般无特殊饮食禁忌,患者保持均衡饮食,满足营养需求即可。
上隐斜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卫生,平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参加户外活动,应多注意心理情绪变化。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卫生,不要过度用眼、过度揉眼,避免视觉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
平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端正姿势学习或者工作,必要时每天做眼保健操。
多参加户外活动,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眼部外伤及慢性炎症,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
家属应多注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保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眼部病情发展变化,若视力减弱,应及时就医。患者也应遵循医嘱回医院做眼部的功能复查,若疗效不满意,医生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家属应多注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防止产生自卑情绪,保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上隐斜出现复视或并发其他类型斜视时需要注意行走和交通中的安全,合并弱视者需要积极弱视治疗。
上隐斜的预防关键在于避免诱因,避免长时间用眼,预防眼部外伤。若体检发现有眼部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儿童,应定期筛查视力,防止发生斜视及弱视。针对特殊工种人群,应每年体检隐斜计筛查眼部疾病,一旦发现眼部占位或炎症,应及时就医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上班族和学习党,都应避免长时间用眼,端正动作或学习姿势,有必要时每日做眼保健操。.
应注意生活安全,避免眼部外伤,特殊工种的人群应佩戴好防护眼睛,降低外伤概率.
家长也应看管好孩子,防止拿尖刀异物扎伤眼睛引发眼部疾患。
针对特殊工种人群,若体检发现有眼部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224点赞
[1]黎晓新,王宁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2-36.
[2]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6-60.
[3]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6-8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