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溃疡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食管各段黏膜层、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破坏,而形成的炎性病变。此病不是一类独立疾病,而是一种与食管病变有关的综合征。主要症状是胸骨下段后方或高位上腹部疼痛,常发生于进食或饮水时,卧位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左侧胸部,或向上放射至肩部和颈部。咽下困难亦较常见,它是继发性食管痉挛或纤维化导致食管狭窄的结果。食管溃疡的好发年龄多在30~70岁之间,约有2/3的患者在50岁以上,但也可见于儿童。食管溃疡经过积极治疗,可完全治愈。
胃食管反流是食道溃疡最常见的病因,其他有感染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械性因素、医源性因素等。
正常时,胃食管交界处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抗反流,它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ES),膈肌、膈食管韧带、食管和胃之间的锐角(His角)等,其中最主要的是LES,它是紧接贲门约3cm的下段食管。吞咽时,LES松弛使食团通过,进入胃内。因此当上述的胃食管交界处的解剖结构发生障碍时,将出现反流。
即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减弱,食管的清除能力依靠食管的推动性蠕动、唾液中和、食丸的重力三者之间互相作用来实现的。对反流物的清除有利于减少反流物与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
它的作用是在黏膜上皮与反流的胃酸-胃蛋白酶接触时提供保护作用,食管酸廓清能力降低使胃酸与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延长,食管组织的抵抗力减低,使胃酸-胃蛋白酶容易引起食管黏膜的损伤。另外,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引起胃酸-胃蛋白酶的量增加以及十二指肠液、胰液的反流最终引起食管溃疡的发生。
反流性食管炎会反复发作,将胃里的胃酸、胃蛋白酶反流至食管腔内,从而腐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溃疡。
上消道溃疡的重要的致病因素。
划伤食管黏膜,甚至残存在食管黏膜下组织,导致食管黏膜溃烂而形成溃疡。
食管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为3.55:1,其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国内外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食管溃疡好发于30~70岁的人群。
长期饮食偏辛辣、刺激性食物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长期抽烟、喝酒,肥胖或者饱餐后立即平卧者,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食管溃疡发生在消化性食管炎或食管的异位胃黏膜的基础上,位于食管下端近贲门处,可并发急性出血。出现食管裂孔疝时,胃在膈上的部分易并发溃疡,约20%的病例可并发出血,且可为严重的出血,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食管溃疡可导致胸骨后疼痛、腹痛、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常见症状包括:
和溃疡周围的炎症水肿、食道痉挛有关。
一般发生在进食或饮水时,躺着的时候或弯腰的时候症状会加重,疼痛可以放射至肩胛间区和颈部。
由于病人长期进食不好,可以出现贫血及体重减轻等症状。
胸骨下段后方或高位上腹部疼痛。疼痛常于进食后或饮水时加重,并可放散至肩肿间区、左侧胸部、或向上放射至肩部及颈部,有时疼痛酷似冠心病、心绞痛。
咽下困难是该病常并发的症状。咽下困难是指进食吞咽时有通过受阻的感觉。开始只是对固体食物咽下困难,以后可以随着疾病的进展,即使是液体食物也会感到通过受阻。这是由于食管溃疡的病人进食后食物的刺激可引起食道的痉挛性收缩而出现咽下困难。此外,慢性溃疡可使局部形成瘢痕、狭窄,也是引起咽下困难的重要原因。
对于食管溃疡的预防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出现胸骨后疼痛、恶心、反酸、烧心、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吞咽困难时要引起警惕,可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反酸、恶心、呕吐、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以及贫血、乏力、体重下降、低热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一般患者至消化内科就诊。
饮食习惯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和坚硬的食物?
是否长期、过量饮酒?
家族中是否还有其他人患有该疾病?
是否长期服用某一类药物?
是否有吞咽困难的情况?
胃镜检查是发现和诊断食道溃疡的首选方法,有时病变确难区分,需要反复追随观察及进行多次检查,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通过组织病理学的检查可以鉴别良、恶性溃疡。
发现消化部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消化道检查的首选方法。通过该检查发现食道龛影就可以诊断溃疡,黏膜破坏也提示可能有溃疡。
食管溃疡的诊断,可根据以下方面确诊。
胸骨下段后方或高位上腹部疼痛,疼痛常于进食后或饮水时加重,并可放散至肩肿间区、左侧胸部、或向上放射至肩部及颈部,有时疼痛酷似冠心病、心绞痛,应加以鉴别。鉴别的方法可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及查体,并通过心电图、食管钡餐及食管镜检查来确定诊断。
咽下困难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咽下困难是指进食吞咽时有通过受阻的感觉。开始只是对固体食物咽下困难,以后可以随着疾病的进展,即使是液体食物也会感到通过受阻。这是由于食管溃疡的病人进食后食物的刺激可引起食管的痉挛性收缩而出现咽下困难。此外,慢性溃疡可使局部形成瘢痕、狭窄,也是引起咽下困难的重要原因。
食管溃疡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此因食管的正常蠕动被破坏而引起。
由于病人长期进食不好,还可以出现贫血及体重减轻等症状。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内镜下溃疡一般较大,底污秽、周边隆起,质地脆、活检时易出血,病理学检查可以鉴别。
较少见。溃疡的出现常为粘膜被穿破所致。溃疡一般多发,多见于肺结赣病人痰中结核杆菌被咽入食管或咽喉部结核向下蔓延引起。病理学检查可有干酪性年霓,抗结核治疗有效为其特点。
克隆引起的食管溃疡一般为多发圆形,溃疡周边隆起水肿,病理学检查可有非干酪样内芽肿。
白塞病可以累及食管而出现溃疡,其病变除有食管溃疡外还有白塞病的其它典型表现如口腔溃疡、眼炎、外阴溃疡等可助鉴别。
食管溃疡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针对症状治疗和并发症治疗。针对病因的治疗是治疗食管溃疡的关键。治疗目的是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黏膜的修复、防治并发症。
患者应休息,舒缓情绪,避免刺激性饮食及过快、过烫饮食,戒烟、戒酒,避免饭后平卧。
食管溃疡病因复杂,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
对食管克罗恩病可给予美沙拉嗪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食管溃疡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单用或联合治疗,对结核、病毒、真菌感染针对病原学给予相应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所致食管溃疡以抑酸、改善胃肠动力为主,药物所致食管溃疡大多停药后能自行缓解。
制酸治疗:酸性环境在食管溃疡发病中有一定的重要性,故改善黏膜周围酸性环境对治疗食管溃疡尤为重要。主要药物包括抑酸药(PPI、H2受体拮抗剂等)、中和胃酸药(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等)、减少酸反流的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食管黏膜保护剂(胶体果胶铋、米索前列醇等)。部分患者应用抑酸药后仍有烧心、胸痛等不适,原因可能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食管黏膜高敏感性、非酸性物质反流入食管(如胆盐反流)、CYP2C19基因多态性等,应用食管电阻抗试验、pH监测、食管动力测定等方法可辅助判断。
食管溃疡主要的并发症有出血、狭窄和穿孔,内镜治疗是控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出血,内镜下可给予注射肾上腺素或应用探针止血,必要时输血治疗。对于食管狭窄多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食管穿孔可根据病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覆膜支架植入或保守治疗。如静脉营养、应用光谱抗生素、经CT或超声胸腔穿刺引流等。
患者要注意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要积极寻找和去除导致食道溃疡发生的诱因,如果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时如恶心、呕吐、反酸等时要及时就诊。
食管溃疡一般能治愈,经过积极治疗此病可完全治愈。
排除不良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后,食管溃疡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当患者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并进行胃镜检查,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食管溃疡的患者膳食应加强营养,尽可能多吃容易消化、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此外,太热的食物会刺激溃疡表面,导致疼痛,血管扩张导致出血;辛辣食物也会刺激溃疡表面,增加胃酸分泌,加重疾病。
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过饱、细嚼慢咽、环境安静,避免仓促进食、避免情绪紧张激动、急性活动期少食多餐。
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症状较重者主食选面食、适量的牛奶与脂肪,避免生、冷、硬、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烹饪方法选蒸、煮、炖、烩。
食管溃疡主要以饮食护理为主,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快、过烫,少量多餐,睡前避免进食,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
坚持疗程用药,不可漏服药物,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
日常不要进食过饱,进食后不要立即平卧,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硬、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
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食管溃疡的患者不允许吃渣滓食品或油炸食品。
食管溃疡的预防主要从病因进行预防,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避免疾病诱因,可有效预防食管溃疡。
生活有规律,心情乐观,戒烟忌酒,切勿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
少食多餐,避免难消化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咖啡、辛辣之物。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有胃闷胀、泛酸、嗳气者,宜用吗丁啉或胃复安饭前半小时服用。
有胃部胀痛者,可用解疼剂或其他有止痛作用的胃药。
50岁以上的患者要进行胃镜筛选。
有消化道症状者要及时就诊。
4354点赞
[1]余红妹,谭韡,沉磊.食管溃疡临床和内镜特点及其对良恶性鉴别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501-504.
[2]廖作平,朱蔓然.29256例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D].中国实用医药,2009,24:101-102.
[3]朱一丹,何一然.老年人食管良性溃疡35例病因分析[D].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443-444.
[5]朱黎英,韩汝贵,高艳菊.135例良性食管溃疡原因分析[D].山东医药,2001,41:51-52.
[6]侯玉梅,王佐佑,穆振斌.27例良性食管溃疡分析[J].消化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28-12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