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肉芽肿是指由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及异物致病因子刺激引起的巨噬细胞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明显的结节状病灶。炎性肉芽肿可发生于人体多个组织,常见于皮肤。此外,临床上也可见到颅内、肺部以及肠道等处的炎性肉芽肿,发生的组织脏器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肉芽肿形成后一般难以自行消失,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为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选用手术等方法消除肉芽肿,但是本病在治疗后容易复发。
炎性肉芽肿一般由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及异物刺激等因素引起,也可能和局部血流异常有关系。
肺部和颅内的炎性肉芽肿常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通常在进行肺部、颅脑的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颅内的炎性肉芽肿部分是由于血吸虫病、弓形虫等寄生虫感染导致。
肠道内炎性肉芽肿以及皮肤炎性肉芽肿常为异物导致,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有人体内生异物,如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盐,而外源性包括各种金属或非金属性物质,如铍、锆、手术缝线、滑石、木屑、石棉、硅胶和矿物油等。
如结节病以及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毛霉菌病、隐球菌病、放线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
目前尚无炎性肉芽肿的流行病学可供参考。
环境差易导致滋生细菌,发生炎症。
由于学习、工作要求久坐、熬夜、劳累引起免疫力降低,易造成微生物入侵。
炎性肉芽肿发生在机体的不同组织,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常见皮肤、肺部、颅内以及肠道等,可分别表现为皮肤损害、呼吸道症状、颅内压升高症状以及消化道症状。
常表现为圆形或略扁平的绿豆至樱桃大小乳头状结节,局部发红,可有明显疼痛或者少量脓液。
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在肺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咳痰、咳嗽等症状。
通常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发觉,随疾病进展,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以及癫痫发作。
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逐渐可能出现腹痛、恶心、腹部包块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皮肤炎性肉芽肿造成的持续性皮肤损害,会造成较为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增生。
肠道炎性肉芽肿生长比较大时,可能会形成肠梗阻。
肺部炎性肉芽肿持续进展,可能导致炎性假瘤,患者可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
皮肤炎性肉芽肿患者症状出现较早,表现明显,患者发现后可及时就医,而肺部、颅内等器官组织的炎性肉芽肿,由于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通常是由体检发现,或者出现明显表现后才就医检查。
皮肤发现肿块,局部发红、疼痛,可有少量脓液,建议及时就医;出现咳嗽、咳痰或者头痛、头晕等症状,可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相关肺部或者颅内疾病。
患者出现皮肤肿块,反复不愈,可就诊于皮肤科。
若出现头晕、头痛甚至癫痫发作,可就诊神经内科或者急诊科。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去呼吸内科就诊。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消化道症状,可至消化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不适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发热等症状)
使用过什么药物治疗吗?效果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主要观察皮肤肿块的颜色、大小、形状、有无溃破或者脓液等。
用手指按压皮损处是否有弹性以及感受活动度。
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看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是否有变化,炎性肉芽肿常有血管病变和细胞浸润性病变等情况。
炎性肉芽肿与肿瘤十分相似,通过取患处的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可以确诊,此为本病诊断的金标准。
颅内、肺部以及肠道等处的炎性肉芽肿,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尤其是肺部炎性肉芽肿,由于无明显症状,绝大部分是在体检时通过肺部CT发现的。
本病的诊断金标准是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发现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偶见类上皮细胞可确诊。
炎性假瘤临床表现为“肿块”样物,有占位效应,容易误诊,炎性肉芽肿属于特异性慢性炎症,有明确病因,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可鉴别。
炎性肉芽肿发生于肺部或者颅脑时可出现相应的占位效应,症状表现和肿瘤类似,容易混淆,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必要时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炎性肉芽肿根据不同的病情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如果肉芽肿是由细菌感染造成,需要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炎性肉芽肿由于结核杆菌所致,需要长期、足量使用抗结核药物。如果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必须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炎性肉芽肿如果由于感染引起,常需要进行抗感染、消除炎症的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罗红霉素以及头孢类抗生素。
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炎性肉芽肿,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
炎性肉芽肿如果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相关症状者,需要手术治疗,如颅内炎性肉芽肿导致癫痫发作频繁;肺内或者肠道炎性肉芽肿的病灶较大,产生了占位明显,影响呼吸功能以及消化功能,此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炎性肉芽肿可应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尤其是异物引起的炎性肉芽肿通过激光治疗的效果非常好。
炎性肉芽肿通常无自愈可能,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病变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通过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是需要注意治疗原发疾病,以免复发。
炎性肉芽肿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是需要治疗原发疾病,以免复发。
炎性肉芽肿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一般不影响寿命。
部分炎性肉芽肿患者容易复发,因此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复查,主要是影像学检查。
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富含优质蛋白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烟酒、忌吃辛辣食物。
炎性肉芽肿患者的护理应以调整生活方式,减少病原菌感染为主。日常保持居住环境舒适,注意个人卫生,调整作息规律,积极进行锻炼。
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通风。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免疫防御能力。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炎性肉芽肿的预防主要是病因预防,包括加强营养,避免过劳,减少病原菌感染,定期体检。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摄入辛辣食物,多食入新鲜水果、蔬菜。
日常生活中勤洗手,多通风,防止病原菌感染。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杆菌感染,发生结核感染或者寄生虫感染者,及时进行治疗。
4213点赞
[1]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57.
[2]王陇德,马冠生.营养与疾病预防:医护人员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58.
[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