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血管瘤是一种组织发生异常的错构瘤,不属于真性肿瘤,是外阴的良性肿瘤。主要表现外大阴唇、阴阜处可见柔软、边界不清红紫色血管痣,或呈红、蓝状海绵状肿物,表面可有静脉曲张,其性状类似于身体其他各处的血管瘤,部分可以自行消退,生长缓慢,若血管瘤较大,会引起外阴肿胀、疼痛。
外阴血管瘤为发生于外阴的良性肿瘤,可分为毛细血管扩张性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常生长于大阴唇、阴阜处,呈小红血管痣,镜下可见无数的毛细血管组成的长细血管扩张性血管瘤。
外阴有蓝、红海绵状肿物,柔软,边界不十分清楚,可以发展较大,镜下可见管腔不规则扩大、壁厚薄不一的海绵状血管。一般无症状,但大的海绵状血管瘤会引起压迫症状和坠重感。
外阴血管瘤属于少见疾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很多外阴血管瘤为先天性,婴幼儿的外阴血管瘤可能是由胚胎期间的血管组织增生而形成,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部分患者是由血管畸形、其他肿物压迫等原因导致本病。
血管瘤绝大多数为先天性疾病,属于胚胎发育时期血管发育畸形。
静脉曲张、血栓:有可能导致外阴血管瘤发生。
外阴上皮营养障碍合并上皮结构不良可能导致血管病变。
部分妇女外阴卫生不良或洗涤不当,以致唇间垢长期存积,可能成为疾病的一种慢性刺激。
某些内科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易导致血管瘤发生。
外阴血管瘤属于少见疾病,婴幼儿的外阴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在患儿一岁以内处于增殖期,一岁以后逐渐消退,根据文献报道,一岁时血管瘤消退率10%,5岁时约为50%,7岁时可达70%,90%的患儿在4岁时瘤体完全消退。成年人外阴血管瘤大阴唇累及率72.2%,右侧更易受累。
外阴血管瘤好发于婴幼儿、老年女性、围绝经期妇女。
外阴血管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及小孩,前者多为小的多发性的紫蓝色结节,发生于小孩的病变通常于出生后几个月发现,表现为小如草莓,大到占据大部分外阴的红色或紫红色病变,其颜色根据受累皮肤的厚度不同而不同,而在出生后前几个月增大的病变,多在一岁半时稳定,甚至消退。
外阴处可见柔软,边界不清的小红血管痣、紫蓝色结节或海绵状肿物,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患者可有外阴压迫、坠胀感,多发生在大阴唇处,指压时变小或消失,放松后又恢复原形。
小儿患者瘤体局部溃烂者,有疼痛不适表现,如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等,其他无不适表现。
成人患者站立时均有撑胀不适感,尤其在孕期时明显,可能会造成性生活障碍,此类患者建议及时就诊。
血管瘤表面看到曲张的静脉或局部皮下呈紫色。
外阴部比较潮湿,容易受到排泄物的污染,容易引起血管瘤感染,出现局部疼痛。
属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血管瘤破裂出血后一般出血量较大,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外阴血管瘤最早期的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大部分可以自行消退,甚至无症状,通常不需处理。若血管瘤体积较大,出现感染、出血,需要及时就医。
小的血管瘤一般不需特殊处置,定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较大的血管瘤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外阴肿胀、疼痛,可能会造成性生活障碍,此类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发现外阴肿胀、疼痛难忍或者血管瘤破裂、出血,外阴溃烂,应立即就医。
血管瘤牵扯到女性外阴的特殊部位,建议到妇科进行治疗。
儿童出现外阴血管瘤,可去儿科治疗。
外阴肿物或斑点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外阴疼痛、出血等)
是否影响到日常生活?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查看白带是否含有血性分泌物。
为多切面、多体位(截石位、侧卧位、胸膝位及蹲位等)扫查病灶,必要时行会阴左右侧对比,实时观察病灶大小、外形、边缘、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探头加压后包块的变形程度及是否有移位等。
毛细血管瘤的改变为部分毛细血管扩张明显、管腔扩大、内皮增生肥大。分化成熟时退变期毛细血管变性,以后发生纤维化。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由大而不规则的腔隙组成,甚似静脉窦,腔内壁衬以单层内皮细胞,很少增生,外围则由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包绕。腔内含有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性物质,在小的腔隙内可见血栓或钙化。
通过血管瘤典型的外形,指压时变小或消失,放松后又恢复原形。有时可在血管瘤表面看到曲张的静脉或局部皮下呈紫色,可直接诊断。
通过超声检查可确诊,并可了解瘤体的范围及血供情况,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与其他外阴瘤鉴别。
巴氏腺囊肿是由于前庭大腺开口阻塞,导致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形成的囊肿,症状与外阴血管瘤类似,可出现外阴坠胀不适,但是巴氏腺囊肿一般由妇科炎症、损伤所致,而且囊肿内部有分泌物积聚,而不是血液,由此可鉴别。
女性外阴象皮肿较少见,以外阴肿物为特征的可谓罕见。象皮肿主要病因为丝虫感染及复发性丹毒、梅毒或结核而引起的疾病,外阴血管瘤可从外观上看到外阴处有柔软,边界不清的小红血管痣、紫蓝色结节,或海绵状肿物。此外,也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大部分小的无症状的外阴血管瘤不需要治疗,常于体检或无意中发现。若需治疗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深部X线或镭照射或激光烧灼,极度广泛的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常用药物为盐酸普萘洛尔,可以口服,也可外用普萘洛尔软膏,外涂于瘤体表面,持续用药3~6个月或至瘤体颜色完全消退,通常用药第2~3个月时疗效最为明显。
用于口服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时,为防止偶发的过敏,建议在注射过程中保持静脉补液通畅。
主要适用于早期、局限性、深在或明显增厚凸起的血管瘤,可口服或局部注射,治疗终点为病灶体积缩小,甚至接近平坦。口服泼尼松治疗,周期为12周一个疗程。如需继续,可间隔4~6周后重复疗程。该治疗现可用于具有全身用药适应症,而不适合于普萘洛尔治疗的病例。用药期间可能有身高、体重和血压等的暂时性影响,应密切监测,服药期间应停止疫苗接种,直至停药后6周以上。
局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造口术或肿物切除术。
血管瘤若持续不消退,可采用冷冻治疗或局部放疗。
建议患者及家属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本病属于外阴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不需治疗可自行消退。如果症状较重,到正规医疗机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切忌擅自用药,避免延误治疗。
通常为585nm或595nm脉冲染料激光,常用于浅表型婴儿外阴血管瘤增殖期抑制瘤体增殖、血管瘤溃疡,消退期后减轻血管瘤的颜色或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该治疗方案对深部病灶无法抑制其生长,以不形成新的皮肤损伤为前提。
一般的外阴血管瘤不需要特殊处置,只需随诊观察即可,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的的外阴血管瘤,只要规范化用药,预防手术并发症,控制感染,本病预后较好。
通常外阴血管瘤能治愈。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手术及药物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超声,建议随诊3年。
外阴血管瘤可能和血栓的高危因素密切相关,故建议控制饮食,均衡饮食,不要吸烟、饮酒,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保持心理健康,不要生气、郁闷。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应注意多吃含高蛋白、多维生素的食物,避免发霉、变质、辛辣、油炸、海鲜、发物性食物。
宜吃高蛋白、多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在饮食中的比例。
忌饮酒,少食辣椒、麻油、芥末等辛辣食物以及海鲜发物性食物。
每天入量不要太多,以免脂肪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外阴血管瘤患者应从日常卫生、用药管理、病情检测等方面进行护理,注意外阴卫生,保持干燥洁净,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保证睡眠。
了解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医生指导病人正确服用。要按疗程规范用药,不可因症状改善随意停止用药。
每天更换干净棉质内裤,患者的毛巾、内裤等贴身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阳光下晾晒,以免传播,每日温水清洁外阴,注意经期、性生活卫生,婴幼儿勤换纸尿裤。
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可适当增加运动,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术后便秘,增强抵抗力,避免伤口感染,保证伤口愈合。
手术患者出院后需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出血,如发现敷料有渗血,应及时就医更换敷料。
外阴血管瘤对于婴幼儿患者,大部分是出生后不久出现,故无法预防。对于成年患者而言,应注意局部清洁,保持外阴干燥,注意性生活、经期卫生,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外阴血管瘤的主要措施。
洗漱用品保持干净卫生,专人专用,内裤、衣物分开洗。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勤洗、勤换,保持局部干燥及清洁。
注意性生活卫生,注意定期体检,如出现外阴感染症状,积极进行治疗。
家长应注意给婴幼儿勤换纸尿裤,保持肛周清洁。
5129点赞
[1]陈茜岚,钱秋芳.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外阴血管瘤7例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022(001):12-14.
[2]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019版[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15(05):277-317.
[3]石冬艳,王怀劬,殷致宇,庄逢康.发生在外阴部位的上皮样血管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02):88-9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