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性,用量过大或持续应用时间过长均可发生汞中毒。小儿汞中毒是一种急慢性中毒性疾病,少见,多由于误食含汞物质造成全身多系统损害,误服汞可引起中毒。水溶性汞盐由皮肤和黏膜吸收,接触部位组织凝固,刺激腐蚀表面,引起剧烈的疼痛。经口摄入可引起单纯性口炎或糜烂性口炎、剧烈的口渴和腹痛,呕吐物可见少量黏液或混有血液,继之有腹泻病儿呈现脱水状,以至出现休克症状导致死亡。肾脏功能障码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和尿量减少,有时可无尿。治疗的关键点是去除体内未结合的汞,加快结合汞的排出。经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控制,可防止汞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一般不会对生活和寿命产生影响。
多由于误服或服用量过大导致。
少见,为定期小剂量摄入汞或汞化合物产生的中毒现象,如长期吸入汞蒸气或者长期应用汞蒸汽等。
小儿汞中毒的病因是体内汞的含量超标,短时间汞用量过大可致急性汞中毒,持续应用或吸入时间过长均可发生慢性汞中毒。
急性汞中毒主要因小儿误食含汞物质引起,无机汞及其化合物能抑制酶的活性,造成机体损害。
慢性汞中毒常为吸入汞蒸气所致,汞易挥发,长期吸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小儿较少见。
小儿汞中毒多见于误食、误服或误用汞化合物导致中毒,其发病率尚无较为权威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如摔坏的水银温度计、从事汞相关的工种防护不佳,造成汞蒸气挥发。
误食或吸入含汞的农药,如赛力散、西力生等。
多见于含汞的中药。
长期进食汞污染的水源。
如家具、含汞玩具、油漆等以及食用污染水源中的鱼虾。
小儿汞中毒可发生口腔炎、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等口腔症状。除此之外最常见的症状还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少尿、无尿、蛋白尿、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口服急性中毒的症状为咽喉发紧和疼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口内有金属味,口腔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及坏死、齿龈肿胀、溢血和溃烂,舌、舌下腺及耳下腺肿胀。患儿口流带血黏液,呕吐物有灰色黏液及血性黏膜碎片,粪便也有黏液和血,并含大量剥脱的肠黏膜,类似痢疾粪便,常有里急后重感觉。部分患儿由于胃肠道穿孔形成腹膜炎。
由于肾脏受到损害,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尿内含蛋白、红细胞及管型,颜面或全身水肿。
重症可发生严重酸中毒、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休克和急性肾衰竭。患儿表现脉搏微弱而不规则、呼吸困难、昏迷、惊厥等。若为吸入中毒,则有咳嗽。
患儿的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淡漠、畏光、出汗、高血压、肌张力减低、神经炎、口炎、流涎、胃炎及脱发。还有各种皮疹和皮肤继发感染,指、趾尖及鼻部初呈粉红色,腮部和鼻尖常显猩红色,以后手足呈暗红色伴块状缺血区和充血区。掌部脱皮,皮肤发痒和手、足剧烈疼痛,甚至指、趾甲脱落,发生肢端坏死。常见心动过速及心肌损害。开始腱反射正常或亢进,以后消失,偶见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增多,可出现蛋白尿、糖尿。
主要临床表现有肢体感觉障碍、疼痛、麻木、咀嚼和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耳聋、视力障碍、畏光、无力、共济失调、偏瘫、震颤、性格异常、智力迟钝、意识模糊、惊厥等。婴儿水俣病是因甲基汞通过胎盘或母乳进入患儿体内所致,患儿在生后不久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和智力障碍,轻者表现为生长缓慢,其毛发、血、尿中甲基汞成分皆高。慢性吸入性汞中毒则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肾功能不全和皮肤改变。
患儿可发生肢端坏死、昏迷、惊厥等,重症可发生严重酸中毒、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严重者可因胃肠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患儿会有感染中毒表现,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
当小儿出现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医。小儿汞中毒主要通过尿汞、血汞等可以确诊,还需注意本病与红斑性肢痛症等疾病相鉴别。
如出现口腔黏膜红肿、溃疡形成、牙龈肿胀、咽喉发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无尿、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多数患者优先到儿科就诊。
目前都有哪些症状?
什么时候发现有这些症状?
患儿发病前都接触过什么东西?
有没有打破过水银温度计?
发现症状多久来就诊的?
可抽血检查血钾浓度,血尿素氮指标等来确定肾受损程度;可查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来评价肝功能是否正常。
可测血、尿中的汞量,血汞、尿汞明显升高,但不作为中毒的依据,有地区和个体差异,仅说明有汞的吸收。
一般常规检查有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尿少或无尿等。
一般常规检查,常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还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肾脏损害等。肾脏病变时出现氮质血症、高血钾、酸中毒等。血汞检查明显升高,正常值<2mg/L。
依据上述误服汞的病史,临床表现,如咽喉发紧和疼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实验室检查,尿汞、血汞明显升高等结果可确诊。
婴儿汞中毒引起的肢痛症一般难以恢复,红斑性肢痛症病程长,屡次复发缓解,数年不愈。引起肢体疼痛的原因不清。
小儿汞中毒粪便有黏液和血,并含多量剥脱的肠黏膜,里急后重的感觉,类似痢疾粪便,应注意鉴别。但痢疾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小儿汞中毒是由于小儿误服或接触汞引起。痢疾细菌学检查可见痢疾杆菌,小儿汞中毒无该病菌检出。
多数在出现心脏症状前2~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等病病毒感染史。小儿汞中毒无病毒感染史,据此可鉴别两者。
脑炎是指脑组织受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所引起的炎性改变,小儿汞中毒并未受病原微生物侵袭,通过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当小儿汞中毒患者经过检查示血清汞大于35μg/L或尿汞高于15μg/L时,需及时治疗。主要治疗包括急性期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
对急性中毒患儿,迅速给服生蛋清或奶类豆浆等,使蛋白质与汞结合,减少毒物吸收并减轻局部刺激,然后用温水洗胃,将毒物洗出。亦可开始即选用牛奶、蛋清水、5%甲醛次硫酸钠溶液或2%碳酸氢钠溶液等洗胃,忌用生理盐水,因其可与汞结合形成氯化汞,溶解性增大,增加汞被机体吸收的可能性,洗胃须慎重,并在早期进行,以免引起已腐蚀的胃壁穿孔。洗胃后再给予患儿牛奶、蛋清等,使之与剩余的汞结合,酌服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泄。摄入时间超过4小时,可作高位洗肠。
对呕吐剧烈及脱水者,随即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多服碱性饮料,促使利尿、排汞。
吸入性汞中毒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严重吸入性汞中毒患儿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但禁用于有机汞中毒患儿,因其可增加甲基汞中毒患儿脑汞含量。
二巯丙磺钠祛汞疗效较好,可用来治疗急慢性汞中毒,毒性较低,可作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一般用2~4疗程。如有过敏反应,即时停药。
二巯基丁二酸亦用于祛汞治疗,可用于治疗急慢性汞中毒,可能是治疗甲基汞中毒最好的鳌合剂。
如无以上二药,亦可肌内注射二巯丙醇,连续应用直至中毒症状全消,尿中排汞量极少为止;对重症患儿,可适当增加剂量。此药的生效剂量约为中毒剂量的1/2,在临床应用时,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有肾脏损害时,慎用巯基络合剂。青霉胺毒性较小,可口服,对轻度及慢性中毒可以应用。
本病无手术治疗。
小儿汞中毒若不及时治疗,因汞在体内贮存较久,常造成肾脏功能的损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重症并发严重后遗症者影响预后。若积极治疗,患儿体内汞含量可下降,一般可治愈。
小儿汞中毒治疗及时可以痊愈,可防止汞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一般不会对生活和寿命产生影响
小儿汞中毒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急性中毒处理不当,若发展为尿毒症,可造成死亡。
患者经治疗后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汞、尿汞等检查。
小儿汞中毒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炎,故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患者食用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及容易消化,可促进排便的食物。
病人恢复饮食后,原则上要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族丰富及含有较高蛋白质的饮食。
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面片等。
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海带、猪血、胡萝卜等,以及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将体内残余的毒素排出。
小儿汞中毒的家属应遵医嘱对患儿中毒后的反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及观察,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观察经过积极治疗,患儿有无好转迹象。家长应给患儿正确用药,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保持病房整洁,定时开窗,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晚间患者不可剧烈运动,每晚睡前需要饮热水,使用热水淋浴或泡脚。
患者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睡眠充足。治疗期间应根据天气变化适量增减衣物,避免治疗期间发生感冒。
对于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的患者,应多休息,不可剧烈运动。
汞中毒患者应需多次接受驱汞治疗,且患者多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还会伴有口腔皮肤等损害症状,故多数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及家属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内心活动,对患者情绪障碍情况进行评估。
针对小儿汞中毒的预防无早期有效筛查措施,需从家长日常注意照看孩子做好预防,不要让孩子接触含汞的物品及玩具,清除居住环境内存在汞害的因素,严禁接触汞类污染水源。
减少含汞农药的使用,或者将农药放在孩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对于含汞药物,应遵医嘱服用,严禁超量使用。
远离污染水源,不要饮用汞污染的水。
不食用污染水源中的鱼虾、不使用含汞的家具和玩具等。
4200点赞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637-3639.
[2]吴立杰.小儿误服药物中毒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28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