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组异质性单基因遗传病,临床少见,多发生在6月龄以内,少数发病年龄可达12月龄。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和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发病年龄小,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较高,较少合并酮症酸中毒。胰岛素起始治疗剂量也相对较低,治疗后可缓解,但在儿童或青春期易复发。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则终身无缓解倾向,目前常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胰岛素治疗。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经治疗后一般3~6个月可缓解或消失,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需终身治疗。
相较于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发病年龄小,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较高,较少合并酮症酸中毒,胰岛素起始治疗剂量也相对较低,治疗后可缓解。在儿童或青春期易复发,主要与6号染色体异常有关,表现为高血糖,经过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后,一般3~6个月,最晚一年以内症状缓解或消失。
与免疫无关,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表现为持续高血糖状态,需终身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易出现休克、脱水、酮症酸中毒。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组异质性单基因遗传病,与基因突变有关,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主要与6号染色体异常有关,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此病一般好发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新生儿。
主要与6号染色体异常有关。
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导致钾通道持续开启,抑制电压依赖的钙通道开启,从而抑制了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新生儿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40万~1/30万新生儿。
国外研究发现与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相比,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平均出生体重更低,身长和头围更小,宫内发育状况更差,胰岛素用量偏低。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天,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为27天。
该疾病好发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新生儿。
新生儿糖尿病以严重代谢紊乱为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酮症酸中毒、休克、脱水等重症表现。另外,此病情可以并发高渗综合征和高渗透性利尿。
常见有高血糖、尿糖阳性、尿酮阳性或阴性、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多饮、多尿、呼吸深快。
多见酮症酸中毒、休克、脱水等重症表现。
高渗透性利尿是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透压,从而导致尿量增多。
当患儿体内胰岛素不足,脂肪分解过多,酮体浓度增高,一部分酮体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酮尿。当肝内酮体生成的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血酮体浓度就会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
新生儿出现高血糖表现,以及确诊新生儿糖尿病,有明显症状时应立即到新生儿科、内分泌科、儿科就诊,做血糖尿糖检查、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以及胰岛细胞抗体进行诊断,该病情需要与新生儿高血糖相鉴别。
新生儿出现高血糖、尿糖阳性,伴有或不伴有尿酮体阳性,需立即就医。
既往确诊新生儿糖尿病,目前出现有血糖持续升高、多饮、多尿,甚至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
若新生儿出现血糖明显升高,伴随多饮、多尿症状,可就诊于新生儿科、内分泌科、儿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多饮、多尿、呼吸深快、神志不清等症状)
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糖尿病家族史等)
患儿出生是否足月?
血糖、尿糖明显升高,一般6个月以下儿童,全血葡萄糖浓度大于7mmol/L,或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8.4mmol/L,尿糖呈阳性。
血浆胰岛素、C肽明显减少或测不出。
胰岛细胞抗体阴性。
新生儿糖尿病的典型特征是高血糖、尿糖阳性、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一般是6个月以下儿童,全血葡萄糖浓度大于7mmol/L,或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8.4mmol/L,因为发病率很低,临床上需排除常见新生儿高血糖的情况。
新生儿因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易受外界葡萄糖量及输注速度影响而引起高血糖,或在应激性如严重感染、创伤等刺激下易出现糖原异生作用而引起高血糖,或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高血糖,轻者可无症状,持续高血糖可出现脱水、休克等表现。
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加,阴离子间隙增高,此时碳酸氢根浓度降低,氯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称为阴离子间隙增高型正常血氯性酸中毒,常见原因有肝病、缺氧、肾小球滤过率低等,均无高血糖。
Fanconi综合征是近端肾小管复合性功能缺陷疾病,儿童病例多为遗传性疾病,且无高血糖。
新生儿糖尿病一般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根据分类治疗周期不同,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一般3~6个月症状缓解或消失,最晚1年以内痊愈,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需终身治疗。
可通过关闭K-ATP通道释放胰岛素,改善部分通道相关基因突变患儿的神经发育障碍。
胰岛素替代疗法,不同的基因突变患儿胰岛素用量不同,一般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用量较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少,胰岛素泵是最佳治疗模式。
主要用于新生儿糖尿病合并感染时。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多在半年内缓解或消失,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则有持续性高血糖,需终身治疗。患儿一般经胰岛素治疗后,可以长期存活,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类型遵医嘱进行复诊。
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可以治愈,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难以治愈。
经胰岛素治疗,一般可以长期存活。
新生儿糖尿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类型遵医嘱进行复诊。
6个月内的新生儿糖尿病患儿,未添加辅食时不建议调整饮食,以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为主,若添加辅食,则需计算并控制糖量。
6个月内的患儿未添加辅食时不建议调整饮食,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母乳不足,可用配方奶进行喂养。如果患儿开始添加辅食,则需计算并控制糖量,避免加重病情。另外,母乳喂养的妈妈要少食甜食。
日常应给新生儿糖尿病的患儿监测血糖尿糖水平,观察有无多饮、多尿、呼吸深快表现,要特别注意如患儿出现神志不清、烦渴、脱水等表现,建议立即就医。
家人需要了解药物用法、家庭监护治疗方式,遵医嘱进行治疗。
不去公共场合、人流密集处,周围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减少感染机率。
家长平时注意给患儿监测血糖、尿糖水平,观察有无多饮、多尿、呼吸深快表现。
新生儿糖尿病发病率极低,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预防方法,本病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与糖尿病家族史有一定相关性。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可以去医院进行新生儿糖尿病筛查。
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小于胎龄儿均需注意输糖速率,并监测血糖水平,随时调节。
注意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血糖过高必要时予以胰岛素治疗。
男女双方需做婚前产检,若双方均有糖尿病家族史则需高度警惕。
避免近亲结婚,以免后代出现本病。
4180点赞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02-503.
[2]王卫平,孙琨,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35-136.
[3]赵雪,顾威.新生儿糖尿病基因突变相关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12):869-87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