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囊性疾病,是指肾脏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碎片,圆形或椭圆形的良性囊肿。通常为单侧和单发,但也有双侧发生和多发。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偶然被发现。
单纯性肾囊肿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后天获得的。
单纯性肾囊肿绝大多数为非遗传性疾病,极少数为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关于囊肿发生机制认为囊肿的起源具有异质性,多起源于肾小管(近端小管多见),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引起肾单位阻塞所致。比如肾小管和周围血管闭塞,肾盂憩室与集合系统失去联系,肾实质缺血和局部炎症引起肾小管阻塞,由已存在的肾小管和集合管憩室转变而来等。
高血压可能引起肾功能下降,进而导致囊肿形成。相对于无肾囊肿患者,肾囊肿患者肾功能明显下降。推测肾囊肿的发生是肾单位的丢失所致,是肾功能下降导致囊肿的发生,而具体机制则不明。
肾结石患者中,单纯性肾囊肿患病率为13%,明显高于无肾结石人群的2%,多元分析显示肾结石患者发生单纯性肾囊肿的风险是无肾结石者的4.53倍。
有研究表明吸烟会引发肾血管疾病或直接的毒性反应,从而导致肾囊肿形成。
单纯性肾囊肿绝大多数为非遗传性疾病,极少数为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单纯性肾囊肿一般被认为是良性的,通常为单侧和单发,但也有双侧发生和多发。
由于种族、地域及诊断方法等不同,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为2.7%~41%。
单纯性肾囊肿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而且囊肿的尺寸、数量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表明,40岁以下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为1.85%,6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2.41%。
单纯性肾囊肿在男性和老年人中患病率更高,男女之比约为2:1。
老年男性高发,有研究发现30岁的单纯性肾囊肿患病率为3.8%,而60岁则为18.5%。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3.0%,女性中为5.8%。
单纯性肾囊肿作为一种后天获得性疾病,增长速率缓慢,临床症状主要与囊肿的大小有关。早期囊肿比较小,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囊肿体积增大,会出现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一般预后较好,较少出现恶化的可能,易受到人们的忽视。
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偶然被发现。当肾囊肿生长至一定大小,有囊内出血、继发感染或压迫邻近肾实质时才引起症状,常见症状是侧腹部或背部疼痛及镜下血尿。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血尿或蛋白尿,但是血尿及蛋白尿程度与囊肿大小无关。
少数患者可能有红细胞增多症,其血细胞比容无明显变化,而囊液和血浆中促红素水平增高。
囊肿感染时,可出现胁腹疼痛、发热、脓尿、白细胞增多等表现。
大的下极囊肿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并能压迫输尿管引起尿路梗阻或感染。
囊肿破裂罕见,如果发生,后果较严重。
囊肿增大速度不定,一般较缓慢,但若迅速增大,需要注意出血或癌变可能。
囊肿的扩大可能会导致肾脏局部缺血或压迫肾动脉,使入球小动脉的压力下降,对小动脉的牵张刺激减弱,激活牵张感受器,肾素释放增加,进而激活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在高血压发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肾囊肿破裂出血或者压迫局部组织,导致肾盂积水,容易继发感染,发生急性泌尿系感染。
囊肿较大时,压迫肾实质,引起肾实质萎缩破坏,肾单位减少,肾功能下降。
随着肾囊肿不断增大,张力增高,特别是囊肿位于肾皮质靠近被膜时,在剧烈运动或者腰部受外力撞击等因素影响下,容易破裂出血。
单纯性肾囊肿发展缓慢,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因此应该注意体检,争取早期发现存在危险性的囊肿,及时处理,避免严重后果。
体检发现存在单纯性肾囊肿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观察囊肿大小变化,如出现腰痛、血尿,应及时就医。
单纯性肾囊肿一般去泌尿外科、肾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腰疼、尿液颜色改变等)
这些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既往有没发现存在肾脏囊肿?
直系亲属有无患类似疾病的患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超声为首选检查,典型表现是病变区无回声,囊壁光滑,边界清楚。继发感染时,囊壁增厚,病变区有细回声。伴血性液体时,回声增强。当囊壁显示不规则回声或有局限性回声增强时,应警惕有恶变的可能。
在超声检查不能确定囊肿性质时,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单纯性肾囊肿的CT特征是壁薄、光滑、边缘整齐、圆形或卵圆形均质肿块,增强扫描,囊肿内无强化。
当囊肿中液体性质不能明确时,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提示囊肿内液体的性质。
通过超声引导下对囊肿进行穿刺,抽取囊肿中液体进行常规化验和病理学检测,明确囊液的性质以及有无恶变的可能。
单纯性肾囊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腹部肿块、胀痛、高血压等),当肾囊肿生长至一定大小,有囊内出血、继发感染或压迫邻近肾实质时,才引起侧腹部或背部疼痛及镜下血尿。
B超检查可确诊,配合腹部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100%。B超表现为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形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完整,内部为均匀一致强回声并出现后方的囊壁。CT表现为边缘光滑完整的圆形或卵圆形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CT值与水接近,不超过15Hu,增强扫描时肾实质部位增强而囊肿不增强。
肾脓肿一般突然发病,出现高热、腰痛、肾区叩痛、尿中白细胞增多,肾脏增强CT检查可明确诊断。
肾脏肿瘤一般存在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局部肿块,肾脏影像学检查可见类圆形或者不规则低密度结节影,增强CT可见结节强化,可明确诊断。
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直系亲属存在类似患病情况,双肾可见多发囊性病变。同时存在多囊肝,可与单纯性肾囊肿相鉴别。
肾包囊虫症在肾脏CT中表现为不同密度小子囊,很容易与单纯性肾囊肿相鉴别。
髓质海绵肾是指髓质集合管囊性扩张,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中青年多发。影像学显示肾锥体部乳头管及集合管囊状扩张是其特征性表现,并可伴发感染和尿路结石形成,可与单纯性肾囊肿鉴别。
多见于婴幼儿,肾脏失去正常外观,由无数大小不等的囊泡重叠组成,囊泡大小不等。腹部可见包块,质硬,活动度差,这些改变可与单纯性囊肿相鉴别。
肾多房性囊肿肾内有局限性、大而有完整被膜的肿物,内由多个囊肿构成。超声下可见肾脏内多囊性肿块,有助于与单纯性囊肿鉴别。
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是否需要治疗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囊肿大小决定,以外科治疗为主。单纯性肾囊肿直径<4cm,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暂不处理,定期随访。单纯性肾囊肿较大,直径≥4cm会压迫肾实质,引起肾实质萎缩破坏或破裂出血,应予以处理。
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肾囊肿,但如果并发感染,可以使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该手术的优点是局部麻醉下操作,对于患者状态要求相对较低,创伤小,只有穿刺点,治疗费用低;缺点为只是针对囊肿穿刺治疗,并没有去除病变部位,容易复发。临床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单个位于肾皮质,并且突出于肾表面的囊肿治疗效果好。对于多个单纯性肾囊肿,并且位于肾实质内部的囊肿复发率高,不建议首选此种方法。
对于多个单纯性肾囊肿,以及囊肿较大没有突出于肾脏表面的,可以考虑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囊肿。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可同时对多个囊肿治疗,并且复发率低。缺点是由于腹腔镜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因此对于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一般状态差不能耐受全麻以及既往存在腹腔手术史患者,不适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手术技术难度较高,费用昂贵。
经腰部切口开放手术切除部分囊肿壁,减压治疗。优点是治疗并发症相对于腹腔镜下手术少,复发率低;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目前已较少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大多数发展缓慢,不影响肾脏功能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症状,预后良好,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检查即可。部分囊肿较大,通过穿刺治疗或者手术切除后,可以治愈,但是容易复发。引起癌变或者肾功能衰竭概率比较低。
通过外科治疗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
治疗及时,防治严重并发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单纯性囊肿直径小于4cm,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肾脏超声;囊肿直径大于4cm,可3个月复查一次肾脏超声。
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定时定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对于肾功能下降的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
清淡饮食,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血压升高时需要低盐饮食,每天食盐<6g。
单纯性肾囊肿的护理以引起患者重视,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
患者应正确认识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发展比较缓慢的良性病变,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囊肿破裂,因此避免高强度运动和蹦跳类运动。
体检发现单纯性肾囊肿后,日常生活中应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如果突然发现尿液发红,伴有腰痛,可能出现囊肿破裂,需要及时就医。
避免滥用药物,单纯性肾囊肿属于病因不明的一种肾脏结构性异常,目前尚无任何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这种异常改变。因此,避免为了治疗这种疾病,而试用各种治疗方案。
由于单纯性肾囊肿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发现单纯性肾囊肿后,需要定期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观察囊肿体积变化情况。如果囊肿越来越大,需要及时手术处理。
尚无有效方法预防单纯性肾囊肿发生,但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避免已经形成的囊肿发生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4553点赞
[1]赵玉沛,陈孝平主编.外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孟祥智,李利华.单纯性肾囊肿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06):640-643.
[3]杨艳旭,裴泓波,白亚娜.基于人群单纯性肾囊肿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8,34(15):2144-214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