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为喉、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2岁左右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男性约占70%,冬、春季发病较多,病情发展急骤,病死率较高。按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主要病理变化,分为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和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二者之间的过渡形式较为常见。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按照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和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又名假性哮吼、流感性哮吼、传染性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者气管黏膜肿胀严重时可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
本病多见于幼儿,与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虽同为喉以下呼吸道的化脓性感染,但病情更为险恶,病死率很高。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发,例如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腺病毒等,易合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常由吸入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等因素所诱发。
病毒感染包括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腺病毒感染,可造成喉黏膜或气管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表面附着有白色或黄色黏液性分泌物,重症者黏膜坏死和溃疡形成。
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肺炎球菌又次之,流感性嗜血杆菌居末位,机体受病毒感染后,局部防御力及全身抵抗力减低时,这些细菌可趁虚侵入黏膜引起病变。
小儿喉部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容易肿胀,且小儿喉腔狭窄和声门较小,喉软骨软弱,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发生感染后易造成喉痉挛、喉梗阻,容易引起呼吸困难。
吸入烟雾、粉尘、刺激性化学气体等均可引起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病毒或细菌。
天气寒冷时病毒流行,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易受寒冷刺激而导致呼吸道感染。
本病暂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2岁左右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男性约占70%,冬、春季发病较多。
本病的致病病毒或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空气中以飞沫传播的方式传染给他人。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通常发生于6个月到3岁的儿童,患有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免疫低下疾病等基础疾病者。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是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因此在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等前期感染的病史,亦可无典型症状而潜伏发病。本病的典型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容易并发喉梗阻、肺炎及呼吸性酸中毒等。
患儿可有不规则发热,高者可达39℃以上,烦躁不安,出冷汗。
开始出现哮喘性干咳,犬吠样咳嗽,呼吸时有喘鸣,继而产生吸气性及呼气性呼吸困难。
患者常伴有声音嘶哑甚至失声,听诊可听及肺部呼吸音减弱,干湿啰音。
本病以呼吸困难和喉喘鸣为主要表现,常在夜间发病,主要表现为干燥性喘鸣、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三凹征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患儿喉、气管、支气管黏膜水肿、渗出,可堵塞气道,进而导致喉梗阻,表现为喉鸣音、呼吸困难甚至烦躁不安、口唇紫绀等症状。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导致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由于气道阻塞引起低氧血症,肺泡内二氧化碳潴留,体内酸性物质增多,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昏迷、意识模糊、心律失常等。
当患者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时,应及时就诊于呼吸内科,可做喉镜、支气管镜、血常规、细菌培养等检查,根据临床表现以及检查即可诊断,注意与喉白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等疾病进行鉴别。
若出现喉鸣音、声音嘶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烦躁、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若为成人感染,可去呼吸科就诊。
若为儿童感染,可去儿科就诊。
若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可至急诊科就诊。
都有什么症状?(如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高热等)
出现这些症状有多久了?
之前有无感冒的病史?
还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鼻塞流涕、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
既往有无高热惊厥史?
可见喉黏膜充血显著,呈暗红色,声带颜色稍淡,声门下两侧极度肿胀,呈半圆形隆起和向中线突出致喉腔狭小,黏膜表面有时覆有小片黏稠分泌物。
经气管套管采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特别应取假膜进行细菌培养,不仅可以排除白喉杆菌,还根据不同菌种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可见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呈深红色,气管软骨环不明显,气管隆凸及支气管嵴均增厚。管腔内积有胶状黏稠分泌物,在支气管开口处,可见褐色脓痂。
检查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判断是否有病毒或细菌感染。
判断气道有无梗阻、肺气肿、肺不张等。
存在呼吸困难、喉喘鸣、三凹征等典型症状及体征。
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增高。
X线片可见肺内小片状肺不张和局限性肺气肿表现。
喉、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声门裂以下黏膜弥漫充血、肿胀,声门下为甚,呈对称性肿胀。呼吸道管腔狭窄,可有脓性分泌物、伪膜、干痂等。
喉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时呈犬吠样干咳,声音嘶哑,重则失音,出现呼吸急促以致呼吸困难,常见鼻翼煽动、口唇青紫、烦躁不安等,可因窒息缺氧而迅速死亡,咽喉或鼻处可见白色假膜,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与喉白喉症状相似,痰培养可鉴别。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因接触变应原以及各种刺激而诱发,双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而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非反复发作,听诊无哮鸣音。
有异物吸入史,主要表现为当时有剧烈咳嗽、气急、发绀、呼吸困难、痛苦面容等,行支气管镜检查即可鉴别。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本病的治疗是解除支气管阻塞,减少分泌物,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轻症病人使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即可,对于严重呼吸道梗阻的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入液量,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超声雾化吸入,以迅速减轻喉黏膜水肿,减少分泌物,呼吸困难者应吸氧,严重时应行气管切开术。
及时补充营养、水分、电解质、维生素,防止脱水以及酸中毒。
应及早使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和激素以控制感染,消除水肿,减轻喉阻塞症状,常用的口服激素有强的松、甲强龙;也可以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肌注或静脉给药;还可用激素雾化吸入。
根据痰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等。如为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时,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病毒感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引起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以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在内镜下吸除气道内分泌物、痂皮和假膜,或在内镜控制下行气管切开术,或先行气管切开术,再经气管套管吸除气管内阻塞物,亦可经气管切口插入支气管镜,在镜下直接钳取痂皮和假膜。
支气管镜下吸除分泌物,如声门下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尽可能吸除,如呼吸情况改善,可继续吸除或钳除,或可避免做气管切开术而获救。
呼吸困难的患者加强给氧,或置于高压氧的环境中。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容易治愈,可不影响正常寿命,症状消失后7天复诊即可。如果是重症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死亡。
本病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本病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正常寿命,若发生喉梗阻未及时处理可造成死亡。
患者症状消失后7天,复查血常规,判断还有无细菌、病毒感染。
患者在饮食上应该加以调理,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增强营养,要满足人体所需,加速机体的恢复。
可适当进食高蛋白饮食,如瘦肉、鱼肉等,满足机体的需要。
大量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天饮水量不低于2000ml,可以加快代谢,排出废物,促进身体恢复。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肥甘厚味以及辛辣饮食,以免喉部以及气管黏膜炎症加重。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空气流通和温湿度,特别是儿童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必须谨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得滥用;若发生喉梗阻时,必须及时就医。
对于呼吸道有严重梗阻的患者,保持房间内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提高相对湿度,温度在22~24℃之间,因为氧在干燥条件下,不易通过已有严重病变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增加相对湿度对给氧气尤为重要。
注意休息,适量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传播的机率。
需要严密监测患儿的呼吸情况,如呼吸节律、幅度、频率等,一旦发生喉梗阻需立即抢救。
需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得随意增量或减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不宜长期应用,易造成菌群失调而造成更严重的感染。
若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必须及时就医。
平时应注意定期体检,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对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平时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对于小儿一定要注意营养,多晒太阳,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和佝偻病,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天气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增添衣物,外出时戴口罩保护气道,防止冷空气进入气道,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生感染。
在病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以防传染。
4985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5-466.
[2]张尚莉.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分期与不同阶段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35):115-116.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