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动脉瘤是主动脉以外的动脉区域发生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可发生于四肢动脉、颈动脉以及锁骨下动脉等处,以股动脉瘤及腘动脉瘤最为常见,大约占周围动脉瘤的90%。引起周围动脉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动脉硬化、损伤、感染等因素,常见的症状有局部搏动性包块、局部疼痛、压迫、栓塞等。
真性动脉瘤其壁由所有三层血管壁组织构成,大多数动脉瘤属于此种类型。
假性动脉瘤大多由于血管外伤所致,血液通过破裂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内表面被内皮覆盖,因此假性动脉瘤乃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
夹层动脉瘤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是由于人体内因病理因素出现假血管腔所致,这种假血管腔可再次破入真血管腔内,引发夹层动脉瘤。
引起周围动脉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动脉硬化、损伤、感染、动脉炎性疾病等,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这是周围动脉瘤最为常见的原因,动脉损伤破裂后,先在周围组织形成局限性搏动性血肿,以后逐渐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包围,血块液化吸收而形成假性动脉瘤。
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坏死等。
细菌侵袭动脉壁层,可产生感染性动脉瘤,还有先天性动脉中层缺损、医源性原因以及梅毒引发的周围动脉瘤。
周围动脉瘤好发在股动脉和腘动脉,大约占周围动脉瘤的90%,其中以股动脉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有动脉粥样硬化、外伤史的患者。
周围动脉肿瘤常见的症状有局部搏动性包块、局部疼痛、压迫症状、栓塞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破裂、出血,甚至休克。
渐进性搏动性包块是主要的临床症状,表面光滑,可伴震颤。
可出现胀痛或跳痛,有突然出现的疼痛或疼痛突然加重。
如肿块压迫附近神经,肢体可出现麻木及放射痛。如远段动脉并发血栓栓塞,肢体可出现缺血症状。搏动肿块在关节部位,可影响肢体伸屈活动。
部分患者有瘤体增大较快或先兆破裂,局部可有明显疼痛。感染性动脉瘤可有局部疼痛、周围组织红肿,可伴有发热等症状。
由动脉瘤压迫周围神经和静脉,以及邻近器官出现相应症状。颈动脉瘤压迫喉返神经引起一侧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压迫气管可出现呼吸困难;压迫交感神经可出现霍纳综合征;股动脉瘤压迫股神经可出现下肢麻木和放射痛等。
瘤腔内的附壁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造成远端动脉栓塞,出现动脉栓塞的表现。
动脉瘤不断扩张增大,最终可发生破裂出血,如破入邻近空腔脏器,可出现相应脏器出血症状,破入伴行静脉可出现动静脉瘘。
周围动脉瘤瘤体可造成局部疼痛、肢体肿胀,若不及时就医,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
正常人若一旦出现搏动性肿物、疼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血管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局部肿胀、肢体疼痛等)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有无其他病史?比如动脉粥样硬化?
对怀疑感染性或炎症性动脉瘤者,血液化验如血常规、血培养、血沉、CRP等,可能会对诊断提供帮助。对于老年患者,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
可根据情况选择超声多普勒、CTA、MRA、DSA,可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了解动脉受累的具体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不但能明确诊断,且对拟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参考依据。
局部检查时,在周围动脉的行径部位可扪及膨胀性搏动肿块,这是周围动脉瘤的典型体征。在搏动性肿块部位有时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偶可扪及震颤。压迫动脉瘤近侧动脉可使肿块缩小,搏动、震颤及杂音等均减轻或消失。肢体动脉瘤增大压迫附近淋巴管和伴行静脉时,可产生肢体远侧淋巴水肿及浅静脉曲张,巨大髂、腋或肱动脉瘤可引起肢体屈曲畸形。
典型的症状体征:搏动性肿块,伴有震颤和血管杂音,压迫瘤体近端动脉肿块缩小。
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当动脉瘤伴周围组织炎症或腔内血栓形成时,搏动不明显,可能会误诊为脓肿,超声多普勒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周围动脉瘤位置表浅,可能不易与位于动脉浅面的肿瘤、其他血管丰富的肿瘤鉴别,此时可借助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周围动脉瘤治疗原则是一经确诊,应早期治疗,周围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严重程度、发生部位,及是否有并发症、身体基础状况等。总体来说,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
动脉重建包括动脉裂口的修补、动脉补片移植和动脉端端口吻合术等。缺损较大时可行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为最佳。
为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等优点,但不适用于近关节处的动脉瘤。
如动脉瘤并发感染时,动脉瘤近、远侧动脉结扎,瘤腔作切开引流,并用自体静脉经解剖外途径做旁路移植术。
周围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严重程度、发生部位是否有并发症、基础身体状况等。总体来说,经积极的手术治疗后效果理想,且预后较好。
周围动脉瘤经积极治疗后基本可以痊愈。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周围动脉瘤患者的术后饮食应注意清淡、富有营养,患者如无贫血,不必要进行补血,平时在饮食中注意食疗即可。
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当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忌吃辛温热性的食物。
忌吃燥热性的食物,如油炸性食物,容易损伤心血管。
宜吃含有钙元素丰富的食物。
宜吃高热量的食物,含有丰富热量的食物,能够提供机体必须的能量代谢。
周围动脉瘤手术后护理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还需要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机体的恢复,保持伤口的清洁、卫生,避免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
维持血压的稳定,避免血压骤起骤落。严格限制体力活动,防止活动后血压升高。
大便时要避免使劲用力,可以应用某些润肠通便的药物。
患者可以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疼痛、流脓、流液的情况出现。
对于周围动脉瘤的预防,需了解是否在动脉瘤的危险期,并采用适当的措施防止动脉瘤形成。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总体健康状态,有规律的锻炼,注意饮食,吸烟者应及时戒烟。
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有中风或心脏病家族史是高危人群,应改用能降低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有助于预防动脉瘤的发生。
5449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