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颈椎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是由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增生或失稳引起,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一般可分为上颈椎损伤和下颈椎损伤。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颈椎骨骨折、肿胀、瘀青、活动障碍等症状,一般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可得到治愈。预后患儿需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适当运动,定期复诊,可使该疾病更快得到好转和治愈。
儿童颈椎损伤常发生于交通事故和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之中,如过度屈曲、伸展、旋转等暴力行为,也有可能造成颈椎损伤。该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因素和人为突发因素,好发于颈椎过度屈曲者、长期低头等人群。
急性发病者多有颈部外伤,例如直接受到挫伤或间接暴力等往往可引起颈椎间盘突出,使神经根直接受压迫,血肿和渗出物刺激压迫神经根。
可引起椎管内韧带增生肥厚,压迫神经根。神经受压迫后产生神经炎症,使病情加重。
各种急慢性损伤可使椎间盘退变、突出甚至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孔缩小而压迫神经。椎间孔上下径缩小主要是椎间盘变性引起椎间隙狭窄所致。
骨膜磨损而上椎体下缘和下椎体后上缘逐步形成骨赘、钩椎关节增生或上下关节突增生,都会使椎间孔变窄而压迫神经根。
长期过度低头工作,使后纵韧带、项韧带经常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可形成韧带损伤和关节囊松弛,后纵韧带肥厚而椎间孔变窄。椎体滑脱也是造成椎间孔前后径缩小的原因之一。
儿童颈椎损伤相对罕见,占所有脊柱创伤2%~3%,多发生于交通事故、坠落伤和体育运动伤中,43%~50%伴有神经损伤。发生部位与年龄有关,8岁以下的儿童通常为上颈椎损伤,而8岁以上的儿童多为下颈椎损伤。低龄患者头部较大、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全、上关节突较水平、颈椎活动性较大,这些造成上颈椎损伤比例较高。
患儿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颈部长期受寒,发生颈型颈椎病的几率增加。
头颈部外伤者发生颈型颈椎病的机会高于无外伤者。
患儿长时间使用不良的睡觉姿势,使用的枕头高度不合适等,都有很能导致慢性劳损进而颈型颈椎病。
儿童颈椎损伤患儿出现颈椎损伤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及活动障碍,可能出现颈部僵硬、疼痛,放射痛、手部发麻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视力障碍、高血压颈椎病、胸部疼痛、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
由于神经根受压轻重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一样。如病变部位为第4颈椎以上,则疼痛主要表现在头、颈部和背部,常伴有刺激性疼痛。
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如病变在颈5~胸1,则疼痛主要分布在臂丛神经分布区,即所谓颈、肩、臂、手疼痛综合征。咳嗽、打喷嚏,甚至深呼吸,均可诱发疼痛加剧。平时可伴有麻木、酸胀或烧灼感,夜间尤甚。患儿睡眠时往往患肢向上,喜欢取屈肘侧卧位。
由于神经被压迫,导致手部会出现针刺样或电击样麻感,病情严重时可发展为持续性麻木,需时刻谨慎。
患儿由于颈椎骨受到严重损伤,会影响到患儿正常的生活和出行。
儿童颈椎损伤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儿还可能失明。这与儿童颈椎损伤造成自主神经紊乱有关。
若患儿患有颈椎损伤,未得到及时医治,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若患儿患有颈椎损伤,未得到及时医治,该疾病主要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与颈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儿童颈椎损伤患儿由于机体受到损伤,大脑的神经中枢对特定的行为指令无法正确进行,导致患儿出现大小便失禁。
患儿当发现意识丧失、斜颈、颈部僵硬、肌肉紧张、颈部疼痛神根痛、麻木或者有一过性的或者有确诊的神经损害体征时,应考虑到颈椎损伤的可能,应及时去医院小儿外科就诊,并做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需要与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等疾病相鉴别。
患儿经常出现颈椎疼痛且颈部僵硬,偶尔头晕、手麻时应及时就医。
患儿颈椎有凹凸情况,颈部活动发生异常时,如果颈椎时常出现咯吱响声、颈部活动时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时应及时就医。
患儿发生外伤如交通事故后因,疼痛剧烈或是伤势过重,发生昏厥、休克、意识丧失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儿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儿出现严重的颈椎疼痛、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且伴有剧烈头痛,病情较为紧急时,可直接到急诊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颈部有无疼痛、瘀青、肿胀等)
是否有长期低头 、头部过伸的不良习惯?
患儿今年几岁了?
颈部疼痛多长时间了?
儿童的标准影像学检查应包括前后位、侧位和开口位X线片。如果X线片没有显示有明显不稳,对清醒的合作患者,若主诉疼痛或有神经功能损伤,需要拍摄侧位动力位X线片,但要在密切监视下进行。对于昏迷患者,需要其他检查方式,如CT或MRI,以排除急性韧带损伤或骨骼损伤。
阅读儿童X线片相对困难,50%的患者需要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断层扫描对进步检查齿突和侧块非常有效,特别在寰枢椎区域。薄层轴位CT扫描,必要时进行三维CT重建,可以良好的显示颈椎骨性结构。
MRI有助于检查骨性或软组织损伤,其最大价值就是可以评价神经结构,特别是脊的情况。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观察到患者有不同程度上的神经损伤。
出现儿童颈椎损伤的典型症状:如神志不清、枕部或面部有伤口、呼吸困难等应怀疑患者出现了儿童颈椎损伤。
不满足以下5项条件能确诊颈椎损伤
NEXUS诊断标准:无颈后正中线压痛;无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无意识障碍;无昏迷;无疼痛的牵拉伤。
动力位X线片是评价颈椎损伤后稳定性的金标准。
8岁以下:超过4.5mm的水平位移认为有颈椎不稳存在。
8岁以上:任何节段超过3.5mm的水平位移,即可认为有不稳定存在。
与小儿脊椎损伤相同,小儿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如坠落伤及交通事故等,可分为脊髓震荡和脊髓损伤两种。脊髓损伤多表现为肌肉痉挛,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儿肌肉持续收缩变硬,刺激肌腱反应过度,感觉和运动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可鉴别二者。
针对儿童颈椎损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需要依据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病理类型确定手术方法。手术患儿一般都会留有一定程度的伤口,为了避免伤口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
其用在医学上,也称为抗细菌药,是用在抑制细菌生长及杀死细菌的常用药物。若患儿颈椎损伤出现伤口,或出现感染现象,可用甲硝唑、盐酸洛美沙星等进行治疗,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儿童急性颈椎损伤,7%~43%需进行融合术。儿童融合术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融合块越过植骨水平、供骨部位疼痛和感觉异常。术前一般保守治疗3天,手术时只需小心暴露融合的部位。否则,融合越过骨折或脱位局部,会造成不必要的融合,颈椎最终僵硬度增高。
中医药对儿童颈椎损伤的主要干预手段有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和火罐疗法等,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中药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
大部分患儿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其中尤以头颈持续性牵引、颈围制动和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体位较为有效。按摩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应轻揉,切忌因手法过重而造成意外,不宜选用推拿来进行治疗。
儿童颈椎损伤患儿在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可治愈,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病情反复,需及时纠正错误坐姿。颈椎损伤一般不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若有不适及时患儿应及时就医,并且按照医嘱复诊。
儿童颈椎损伤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病情反复,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加快患者相关症状的治愈。
儿童颈椎损伤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患儿的自然寿命。
儿童颈椎损伤患儿在住院治疗结束后,应对继续追踪观察和治疗,并在7~14天内去医院复诊。若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儿童颈椎损伤通常无特殊的饮食调理,营养搭配均衡、丰富即可。
儿童颈椎损伤患儿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患儿在护理期间应谨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和调理,保证安静良好的睡眠环境,帮助患儿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
患儿应做好日常伤口处的清洁,避免伤口感染或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从而加重该病的症状。
了解有关本病的知识,避免诱发因素。及时纠正不良体位,避免肌肉痉挛。
适当活动,做颈椎操。躺下时要低枕平卧,注意休息。
颈椎内固定手术患儿可于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下床前先戴上颈托在床边坐会,没有头晕等不适再下床,第一次下床时一定要有人在旁扶持,防止晕厥或摔倒等意外,下床后可在室内稍作活动。
术后的2~3天内,由于创面未愈合以及引流管的存在,细菌可沿着引流管、切口及缝线等通道侵入创面。因此,覆盖创面的敷料需经常更换以保持切口清洁。
儿童颈椎损伤病因较多,可针对其病因进行预防,包括避免外伤,纠正不良姿势等。
避免外伤,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纠正与改变学习或者走路中不良体位。
注意颈肩部保暖。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应避免提重物,应当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
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和使用电脑。
选择适宜自己的枕头。
4458点赞
[1]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84-887.
[2]陈家扬.使用中医神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4-28.
[3]蒋卫庄,王和鸣.儿科疾病手册[J].2017.264-266.
[4]闵熙敬.颈椎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7-28.
[5]严世贵,潘志军.临床小儿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3-246.
[6]温剑涛.脊椎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79-8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