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戈谢病是由于患者巨噬细胞内缺乏溶酶体葡糖脑苷脂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不能将被吞噬的细胞膜完全降解,致使葡糖脑苷脂在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内大量聚积成为戈谢细胞,从而引起以显著肝脾肿大、贫血、骨质疏松及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小儿戈谢病发病缓急及中枢神经是否受累,临床分3型:
最常见,未累及神经系统,常见肝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
暴发型,在半岁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和癫痫样发作等,多于一岁半内死亡。
进展缓慢,病程长。常有眼球运动障碍、角弓反张、癫痫、肌阵挛,伴发育迟缓、智力落后。
小儿戈谢病是由于患者巨噬细胞内缺乏溶酶体葡糖脑苷脂酶,致使葡糖脑苷脂在巨噬细胞内大量聚积成为戈谢细胞,从而引起以显著肝脾肿大、贫血、骨质疏松及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小儿戈谢病患者巨噬细胞内缺乏溶酶体葡糖脑苷脂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不能将被吞噬的细胞膜完全降解,致使葡糖脑苷脂在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内大量聚积成为戈谢细胞。
小儿戈谢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40000~50000,其种族间发病率差异较大,我国发病率暂无确切流行学资料。
小儿戈谢病好发于新生儿至18岁少年。
小儿戈谢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脾肿大、肝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神经系统症状,累及肺部可引起间质性肺病、肺实变、肺动脉高压等。
尤以脾肿大显著,常伴脾功能亢进,甚至出现脾梗死、脾破裂等。
常有眼球运动障碍、角弓反张、癫痫、肌阵挛,伴发育迟缓、智力落后。
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皮肤及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现象。
患儿常有急性或慢性骨痛,严重者出现骨危象(严重骨痛急性发作,伴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心脏退行性改变,主动脉钙化为主,瓣膜功能改变中关闭不全多见。
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完全不能透视瞳孔。
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炎症及纤维化进行性加重。
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
小儿戈谢病常有多脏器受累的表现,但轻重程度差异很大,当儿童出现生长发育缓慢、面色苍白、皮肤及牙龈出血、咳血时,应及时去医院儿科就诊,进行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检测、骨髓形态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注意与白血病、淋巴瘤、地中海贫血等鉴别。
儿童有迅速进展的动眼障碍、癫痫发作、角弓反张及认知障碍时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患儿可至儿科就诊。
近期有无牙龈出血、疲乏无力等?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骨痛、头痛、癫痫发作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眼球运动障碍、走路不稳、肌阵挛及痴呆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之前是否发生过感染?
家人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
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检测是戈谢病诊断的金标准,当其外周血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降低至正常值的30%以下时,即可确诊戈谢病。
大多数戈谢病患者骨髓形态学检查能发现特征性细胞即“戈谢细胞”,该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小,部分胞质可见空泡。
可用于戈谢病患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检测。壳三糖酶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该酶的活性是目前戈谢病众多生化标志物中升高最显著的,患者的结果通常较正常人增高数百或上千倍。
可早发现神经系统浸润。
可提示肝脾肿大。
应做肝功能及凝血项检查等。戈谢细胞检查患儿骨髓、脾、肝或淋巴结穿刺液均可供检测。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脾肿大、肝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眼球运动障碍、角弓反张、癫痫、肌阵挛,伴发育迟缓、智力落后。当其外周血白细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降低至正常值的30%以下时,即可确诊戈谢病。
早期多表现为发热、倦怠、乏力;可有骨、关节疼痛;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衄等;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大多降低,血小板减少,骨髓形态学检查可确诊。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尤以颈部和(或)纵隔多见。巨大纵隔肿块可以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但并不常见。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或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患儿有无骨髓受累,应常规检查。
一组以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异质性疾病早期可表现为轻度贫血,多数患儿于婴儿期后逐渐出现中重度贫血(血红蛋白70~90g/L),少数可到成年期才发现贫血,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轻度黄疸,骨骼改变较轻,外周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该病为脂质贮积病之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神经鞘磷脂缺乏或活力减低所致。临床贫血、肝脾大,以肝大为主,多有神经系统受累的改变,眼底可见樱桃红斑,由骨髓涂片中找到尼曼-匹克细胞可基本确诊。进一步检查可测定神经鞘磷脂酶活性。
小儿戈谢病以骨骼浸润为主者,有时与关节炎相似,但一般关节炎有发热、肝脾轻度肿大或不大,伴风湿性关节炎的其他体征和化验。骨髓中无戈谢细胞。
骨髓片中偶尔可见少数类戈谢细胞,这是由于血细胞大量破坏,红细胞葡萄糖苷脂和乳糖基酰基鞘氨醇大量进人吞噬细胞中,超过其水解糖脂类的能力,造成吞噬细胞内GC堆积所致。
戈谢病常有多脏器受累的表现,但轻重程度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发病越早,症状越重。需要及早明确类型,及早进行酶替代需终身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至少3个月。
特异性地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酶,减少葡萄糖脑苷脂在体内的贮积,为戈谢病的特异性治疗。
主要用于纠正贫血,改善贫血症状。
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预防病理性骨折。
脾功能亢进年龄大于4岁患者,为预防脾破裂、改善出血和感染等可以进行脾切除术。
病理性骨折患者可以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植入造血干细胞提供缺陷酶的内生来源,分泌的缺陷酶能够被患者酶缺陷细胞所吸收,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固定于受者的细胞膜,最终患者通过胞饮作用获得所缺陷酶,转运至溶酶体。
对于脾功能亢进引起严重贫血的患者。
小儿戈谢病患儿常有多脏器受累的表现,但轻重程度差异很大,一般来发病越早,症状越重,累及神经系统时,进展较快,病死率高,用酶替代疗法需要两周复诊一次。
小儿戈谢病患者不能治愈,及早治疗可以改善生存质量。
小儿戈谢病患者病死率高。
小儿戈谢病使用酶替代疗法需要两周复诊一次。
小儿戈谢病患者饮食上以清淡、低脂、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类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的搭配,以刺激患儿的食欲,同时食物种类要丰富,营养均衡。
家长避免给小儿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也不能吃,易引起烫伤、胃黏膜损伤。
宜食清淡、低脂、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类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小儿戈谢病患者需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预防感冒。
为了避免孩子增加出血的危险或加重出血,出血期间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
提高安全意识,孩子需要家长陪伴,清除环境内的障碍物,将日常用品尽量放在患儿易取之处,防止磕碰出血。
由于小儿戈谢病患者病程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虽发育落后,但智能尚在正常水平,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小儿戈谢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父母如果再次生育,其子女患病的风险为25%。对于生育过戈谢病患者的家庭及亲属应进行遗传咨询及致病基因携带者检测。
产前诊断是预防高危家庭再次生育类似患儿的最有效方法。
戈谢病需预防遗传性代谢性疾病,而产前诊断是防止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人类遗传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是优生的重要措施。
羊膜腔穿刺术可于妊娠中期17~20周通过腹壁进行,羊水细胞是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经培养后可做酶活性测定或基因分析,是产前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高危孕妇妊娠9~13周取胎盘绒毛,或是在妊娠16~22周取羊水进行胎儿羊水细胞培养,进行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和(或)基因突变检测,一旦胎儿患病,孕妇可及时选择人工流产,后续操作比较容易进行,而且可早日解除孕妇的心理负担。
4972点赞
[1]溶酶体贮积病医疗协作组,中国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编委会.中国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0):665-668.
[2]张宁宁,段晓岷,段彦龙.儿童戈谢病骨骼影像特征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5):468-472.
[3]戴云鹏编著,实用儿童血液病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4,28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