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皮质化脓性感染为皮肤、扁桃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感染灶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经血液循环进入肾皮质引起严重感染,形成肾皮质多发性小脓肿。小脓肿发展或融合成较大脓肿时称为肾脓肿,上行性感染引起的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很少。由于抗菌药物的发展和应用,临床上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发生率已经很低。
以寒战、高热为主,常伴有全身无力、呕吐和腰部疼痛症状。
病人有长期肾感染病史,或肾、输尿管结石病史,表现为反复发作腰痛,常伴盗汗贫血和消瘦。病人腰部肿胀,可扪及肿块,肾区有明显的叩击痛。
本病属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血行感染、上行感染、直接蔓延等方式累及肾皮质。肾皮质化脓性感染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免疫低下以及患有糖尿病的群体。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多由皮肤、扁桃体、上呼吸道及体内其他部位感染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到达肾,引起化脓性感染。
上行性感染导致的肾皮质化脓性感染临床少见。
此种情况比较少见,多由于尿路结石或先天性畸形造成。尿路梗阻时,尿液停滞、组织受损、尿液外渗等皆有利于细菌滋长和感染的发生。
肾闭合性、开放性损伤继发感染、肾邻近感染灶的直接蔓延等。
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或患有自身免疫病等免疫低下的群体在感染病原体后可诱发起病。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属临床常见病,广谱抗生素迅速发展,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我国尚缺乏具体发病率的统计。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不注意泌尿生殖道卫生者,细菌可经泌尿生殖道向上感染致病。
病原体感染后是否发病除了取决病原体的数量、种类和毒力,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情况,免疫低下的群体更易发病。
高血糖可给细菌增殖提供养分,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群体易因细菌感染发病。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以全身感染症状为主,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局部症状为患侧腰痛、腹胀、腹痛等。重症患者可并发败血症、肾周围脓肿等病。
发病急骤,多数病例有发病前或发病时皮肤感染史,高热、寒战、食欲缺乏等菌血症症状。热型可为弛张型或稽留型热。
患者可有肾区疼痛、压痛与叩击痛、腰酸等症状,晚期出现腰大肌刺激征、腰部肿块。肾区或肋腰部疼痛,有时呈持续性剧烈疼痛,系化脓性病灶局限于肾皮质使肾被膜张力骤增而引起剧痛。
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谵妄,热退大汗,继之又起。部分患者脓肿波及到肾盂和肾盏,可能会有菌尿及脓尿出现。
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出现细菌入血游走至全身,可发展为败血症。
肾皮质脓肿可穿透肾包膜进入肾周围,则引起肾周围脓肿。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患者常因出现腰后疼痛、腰酸并伴有发热而就诊于肾内科或急诊科,通过行血常规、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检查来确诊,并与急性肾盂肾炎、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肾结核等疾病鉴别。
出现发热、寒战者应注意及时就医。
腰酸、有肾区叩击痛者应注意及时就医。
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应及时就医。
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现腰后持续性剧痛并伴有高热者应立即就医。
患者常因出现腰后痛、发热而就诊于肾内科。
部分患者可因高热发病而就诊于急诊科。
因为什么症状来诊?(高热、恶心、腰痛等)
症状持续多久?
发病前有无外伤或尿路梗阻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了解患者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是否增多。
观察是否有致病菌生长,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观察患者尿液监测结果是否出现白细胞增多或见脓细胞现象。
因为革兰阳性菌大部分是血源性的,尿培养一般无细菌生长,或生长的细菌与从脓肿中分离出来的不同。脓肿影响肾盂或与肾盂有交通时,尿沉渣镜检或培养可检测到致病菌,致病菌多与血培养一致。
超声是检查出肾脓肿的快速方法。单纯超声检查有时难以与肿瘤组织坏死液化相区别。
CT是肾脓肿首选的诊断性检查,脓肿在CT强化扫描前后都特征性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病变区。这种表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脓肿形成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了解患者患侧腰部是否有压痛,肾区皮肤是否出现水肿,肌肉紧张肋脊角是否有明显叩击痛。
针刺抽吸抽到脓液则可以肯定本病的诊断。
发病急骤、高热寒战、发病前体内有感染病灶,肾区疼痛、叩击痛等应考虑本病。
腹部X线检查患肾外形增大、脊柱可以因腰痛而呈姿势性侧弯。静脉尿路造影术检查患肾可以显影不好或因肾实质肿胀而引起肾盂肾盏变形受压等。B超、CT等检查可显示肾实质的化脓性病灶及病灶密度、血运情况、体积变化。
区分早期肾脓肿和急性肾盂肾炎是比较困难的,两者症状、体征、尿液常规、尿培养等相似。但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多呈持续性高热,肾区疼痛及肾区叩击痛非常重;而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易缓解,多伴随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且肾区疼痛和叩击痛较轻,加上肾皮质脓肿B超、CT检查特点,鉴别不难。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可存在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及下腹部放射性疼痛,需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鉴别。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患者有墨菲斯征阳性、麦氏点压痛等特征性体征,尿液常规多正常;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患者肾区有明显的疼痛和叩击痛,尿检可有脓细胞,B超、CT检查可见感染灶。
肾周围炎与肾周围脓肿的症状、体征都与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相似,且有时两者可能互为因果。B超、CT检查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病变在肾周围,而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病灶在肾实质内。
肾结核患者可有盗汗、乏力、贫血等全身性结核中毒症状及不同程度的脓尿。但肾结核患者多无高热,而尿频较为严重,24h尿中可查到抗酸杆菌,而肾皮质化脓性感染者病原体非结核杆菌,以此鉴别。早期肾结核静脉尿路造影术检查表现为肾盏边缘不整齐,如虫蚀状。后期呈缺少一个或几个肾盏的征象。结核性脓肾时尿呈米汤样混浊,伴低热,B超可见肾内有积液。
单纯性肾囊肿主要表现为腰痛,可伴有高血压症状。通常无发热,B超检查显示肾实质有圆形液性暗区,其边缘清楚,以此超声检查结果与肾皮质化脓性感染鉴别。肾囊肿穿刺液呈草黄色透明液体。
主要表现有腰痛及腰腹部肿块,CT检查与B超检查显示肾实质内有占位性病变。肾肿瘤可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血尿。IVU显示肾孟肾盏变形、破坏或消失,CT注造影剂扫描示肾肿瘤有增强,凭借以上结果与肾皮质化脓性感染鉴别。
主要表现为胸胁腰部疼痛,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剧,常伴有畏寒发热。体检可发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减低。但无明显的肾区叩击痛,但肾脏影响学检查无异常,以此鉴别。
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常能治愈。一般首选耐青霉素酶及对乙酰内胺酶有抵抗力的抗生素,如羧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等。若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脓肿切开引流。若脓肿引流不畅肾脏破坏严重,必要时可行肾切除术,并发肾周围脓肿时,应施行肾周围切开引流术。
有尿路梗阻的患者如果不去除梗阻,感染治疗后复发的概率仍然较大。对于有结石患者,应取出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应及时治疗和纠正。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一旦确诊应早期积极抗生素治疗。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有效抗生素,同时进行血液、尿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疗效和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用药。静脉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直径小于3cm的脓肿,有可能避免外科处理。由于本病多为葡萄球菌感染,静脉给予耐青霉素酶及耐乙酰胺酶的抗生素,如先锋霉素、羧苄青霉素等。治疗如无效可应用最新的抗生素等。
临床上会使用如免疫球蛋白等。细菌对于机体的作用取决入并转移,病变更广泛。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较大的肾皮质脓肿可行脓肿引流。由于肾皮质脓肿症状重、药物治疗疗程长,所以应当尽早进行脓肿引流,以尽快控制症状、缩短疗程。对于直径大于5cm的脓肿,手术切开引流是首选治疗手段。
对于一侧肾脏严重毁损、健侧肾脏良好的患者可以考虑患肾切除术。
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状态较差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若能早期获得诊断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预后良好。一般病程为1~2周,急性炎症症状逐渐消失。另外,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治疗及时一般不影响寿命。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可以治愈,一般经1周左右的药物治疗,症状与肾内病灶即可消散。
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个别病例因严重脓毒血症偶可死亡,但由于目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已极为罕见。
建议患者出院后每3~6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建议患者养成每年全身体检一次的习惯。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患者宜选择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食熏制及腌制食品。
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水分的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西瓜、冬瓜等。
忌食葱、韭菜、蒜、胡椒、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泌尿系的刺激。
戒烟禁酒,忌食温性食物,如羊肉、兔肉及肥甘油腻之品。
出院后宜选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脂肪,补充含钙、铁丰富的食物。
处于肾皮质化脓性感染急性期的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循序渐进地恢复日常活动。注意遵医嘱用药,离院后出现不适能够及时就医。
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一般在一周内应卧床休息,症状控制后可在室内活动,第二周可逐渐过渡到半休、全日制工作。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病后休息不好会导致感染复发和转变为慢性。
患者需遵医嘱合理用药,不可私自增减用量。
家属应注意帮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换患者的床铺,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流通。
家属应监督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
保持患者会阴部干燥。
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及时监测血糖。
家属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家属应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出血,肾部分切除或肾病灶切除可能有大量血尿。肾切除后伤口内血性渗液24h内不减少,每小时超过100ml,达到300~500ml提示有内出血。除此之外,术后7~14天因腹压增高,易致晚期内出血。
对于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绝大多数的泌尿系感染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避免泌尿系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睡前、便后用温水清洗下身。清洗顺序应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避免交叉感染。已婚夫妇双方均应养成每晚清洗的习惯,毛巾、水盆、脚布应分开。要适当控制性生活,因为频繁或不洁的性生活会导致泌尿系感染。有条件者,房事前男女双方都应先洗澡,或者用温水清洗下身。房事后女方应排空膀胱,可起到冲洗尿道、减少感染的作用。
外出旅游、乘车、开会等时问较长者,应先解小便,不可憋尿,要勤排尿,过度憋尿会造成尿液浓缩而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发病。要养成多喝热水的习惯,每天喝水量应在1500ml~2000ml。多喝水能增强利尿作用,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有利于细菌和毒素的排出。
使尿液处于偏碱状态,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尽量避免导尿或泌尿系器械检查。
如有结石取出结石等。
免疫力缺陷的人群适当服用免疫增强剂,避免病情加重。
男性增加锻炼,可降低病原菌入侵风险,同时去除易导致尿路梗阻的因素。
4245点赞
[1]吕家驹,傅强主编.临床实用肾脏外科学[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04:117.
[2]许纯孝等主编.临床泌尿外科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7:119.
[3]何家扬主编.现代泌尿外科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07:140.
[4]卢根生,潘进洪主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03:25.
[5]沈斌.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的护理机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3,5(8):185-186.
[6]都书璞,孔垂泽,刘同才,孙志熙,张铭铮.肾皮质化脓性感染[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9,23(9):535-53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