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延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骼发育晚于同龄人的内分泌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营养缺乏、遗传、生长激素缺乏、其他疾病有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身材矮小、身体组分改变,可导致侏儒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预后尚可。
骨龄延迟的主要病因与营养缺乏、遗传、生长激素缺乏、其他疾病有关,好发于有家族史者、营养不良者。此外,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骨龄延迟。
儿童骨骼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当营养缺乏时不能合成骨质,可出现骨龄延迟。
部分患者有染色体异常疾病,如女性性腺发育不全症,可导致骨龄延迟。部分患者家族遗传性骨龄延迟,对身高没有影响。
常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侏儒症,因缺乏生长因素作用导致骨龄延迟。
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症)、软骨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者对于骨骼发育有一定影响,可能诱发骨龄延迟。
如熬夜、作息颠倒、缺乏运动、挑食等,都能诱发骨龄延迟。
骨龄延迟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发病率没有具体的流行病统计数字。
部分骨龄延迟属于遗传疾病,有家族聚集趋势。
营养不良是骨龄延迟的病因之一,此类人群发病率较高。
骨龄延迟的典型症状包括身材矮小、身体组分改变,部分患者伴有原发疾病的症状,骨龄延迟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侏儒症。
患者身高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身材矮小,但匀称正常,无智力异常。
包括肌肉组织异常减少,肌肉张力和运动能力常常减弱,以及腹部脂肪组织增加,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以及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高。
部分患者伴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如面容异常、肢体畸形、第二性征发育异常、原发性闭经、神情淡漠、身体浮肿等症状。
表现为患者身高低于同一种族、年龄、性别儿童标准身高的30%以上,或成年人身高在120厘米以下者。
当患者出现身材矮小、身体组分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骨龄延迟需注意与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延迟等疾病相鉴别。
当患者出现身材矮小、身体组分改变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患者出现面容异常、肢体畸形、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因骨质疏松,外力撞击下出现疼痛、畸形、骨擦音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当患者出现疼痛、畸形、骨擦音的症状去骨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身材矮小、身体组分改变)
这些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有诱因吗?
直系亲属有类似症状吗?
既往有其他疾病吗?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的面容、肢体有无畸形,测量患者具体身高、比例。
需要通过生长激素刺激试验、血24小时生长激素分泌谱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测定,其他内分泌检查及基因检测等明确骨龄延迟的病因,对下一步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确定骨龄。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
出现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的典型症状。
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或2岁以上。
父母身高均矮,患儿身高常在第3百分位数左右,但其生长速率>5cm/年,骨龄和实际年龄相称,智能和性发育正常,而骨龄延迟的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或2岁以上。
体质性生长延迟多见于男孩,青春期发育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迟3~5年,青春期前生长缓慢,骨龄也相对落后,但身高与骨龄一致,青春期发育后其最终身高正常,父母一方往往有青春期发育延迟史,而骨龄延迟的典型表现为身材矮小。
骨龄延迟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多数患者经过营养补充可逐渐自愈,必要时需要根据病因补充激素和药物。
多数骨龄延迟患者不需治疗,注意生长发育期的营养补充即可,对于其他疾病导致的骨龄延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补充甲状腺激素,雌激素等。
适于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的患者,联合维生素D使用有提高骨密度的作用。
与钙剂合用,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按医嘱剂量服用,一般无不良反应。
适于生长激素缺乏患者,主要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以第一年效果最好,身高增长可达到10~12cm/年以上,以后生长速率可有下降。治疗的副作用少见,主要有注射局部红肿、暂时性视盘水肿、颅内高压等。少数患者注射数月后会产生抗体。
骨龄延迟患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骨龄延迟的预后尚可,一般可治愈且不影响自然寿命,治疗不及时者可导致侏儒症。骨龄延迟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治疗情况。
骨龄延迟一般可以治愈。
骨龄延迟多数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骨龄延迟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每月复查一次,行体格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
骨龄延迟患者的饮食以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营养均衡为主,应保证一日三餐,合理加餐,注意粗细搭配,营养丰富。科学搭配饮食,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
宜营养丰富,多吃含锌、钙、碘、铁、锰、硒丰富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海带、紫菜、动物肝脏等。各种微量元素的补充有利于生长发育。
宜科学搭配膳食,粗粮细粮搭配食用,适量摄入薯类、豆类、青菜、水果等,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垃圾食品的摄入。
忌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单一饮食,营养成分单一不利于生长发育。
宜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蛋类、牛奶等,利于骨骼发育。
骨龄延迟患者的护理包括运动、休息、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同时家属还应帮助患者观察并记录身体发育情况,进行病情监测,此外,家属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
骨龄延迟患者需养成运动的习惯,多做有利于骨骼生长的运动,如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慢跑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利于内分泌调节。
骨龄延迟患者需按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加减药量或自行停药,若服药期间出现身体不适,需及时就医。
骨龄延迟患者需每月测量身高,并仔细记录,注意身体发育情况,如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等。
家属可通过观察患者的身高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病情监测,发现病情进展缓慢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内分泌调节,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家属不要给予患者过多压力,应鼓励其多与人沟通,不要因此而自卑,多关心爱护患者。
骨龄延迟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及早治疗原发病,孕前遗传咨询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可从青春期开始每年进行影像学和血液学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对于直系亲属有骨龄延迟患者的夫妻,孕前应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睡眠习惯,保证营养均衡,体格强健,睡眠充足。
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应尽早治疗原发疾病。
4079点赞
[1]沈英华,沈绍南.儿童青少年骨龄分析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13):110.
[2]刘华,覃凌智,杨燕等.3~12岁儿童体成分对骨龄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11):1134-1136.
[3]曾莹.骨龄评价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探讨[J].健康之友,2020,000(005):105.
回复快